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2020 (7)
2021 (315)
2022 (277)
2023 (137)
2024 (239)
2025 (43)
回複 'LinMu' 的評論 : 謝謝木木來讀,讀詩寫詩愉快,...
欣賞綠綠好詩,很獨特的分行
回複 'LinMu' 的評論 : 謝謝木木,跟你同題很榮幸:)...
讚綠綠好和,有畫麵感,很好的攝影師
回複 '寒芯' 的評論 : 謝謝寒芯老師精彩用心的賞評:)...
哈哈,俺哪有這水平?這是詠菊名句"...何曾吹落北風中...
回複 '寒芯' 的評論 : 寧可枝頭抱香死。 哇,金句!有...
寧可枝頭抱香死?有深意!
Just a second thought: If this poem was written fo...
小西好,謝謝來讀,周末愉快:)
門 / 門外的我 對門裏的佛作揖 無門的門 隔著俗世和淨土
The Door
I, outside bow to the Buddha inside the door
door without a door demarcation between the secular world and the Pure Land
### 1. **形式簡潔,內涵豐富**
詩歌語言簡練,沒有冗長的描述,但通過幾個意象表達了深刻的哲理。尤其是詩中對“門”的反複使用,將它塑造成了物理和精神的雙重象征:一方麵是隔開的障礙,另一方麵也可能是通向另一個世界的媒介。
### 2. **意象的運用**
“門”是全詩的核心意象。在古典與現代文學中,門常常象征著界限、過渡和改變。在這首詩中,門既是世俗與淨土的分隔,也可能隱含著通往精神境界的通道。
- **“門外的我 / 對門裏的佛作揖”**:詩人自處於門外,象征著未踏入覺悟或智慧的境界,而佛處於門內,象征著已臻的覺悟。作揖這一動作,帶有敬畏和謙遜的意味,展現出詩人對精神境界的向往與敬仰。
- **“無門的門”**:這裏運用了禪宗中的“無門關”意象。門作為物質的存在,象征著障礙或分隔,但“無門”卻反映了一種超越物理世界的智慧境界。表麵看似存在的界限,實際上可能是心靈和思維上的障礙。佛教中講究破除執著,“無門的門”暗示了悟道與世俗的分界線其實是虛幻的。
### 3. **哲理思辨**
詩歌具有禪宗的思辨色彩,尤其是通過“無門的門”的表述,呈現出一種矛盾統一的哲學思考:雖然有門,但它又是無門。這種悖論式的表述,引導讀者反思世俗與淨土、我與佛之間的關係。淨土和覺悟看似難以跨越,但這道門又是心靈的產物,真正的淨土並非遙不可及。
### 4. **詩歌的情感表達**
盡管詩歌語言冷靜克製,但在文字背後能夠感受到一種虔誠與渴望。詩人處於門外,對內在的佛表達敬意,表現出對超越塵世、達到更高精神境界的強烈追求。
### 評價:
這首詩在內容上具備了深刻的哲理性和禪意,形式上則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結構,最大化地呈現出內涵豐富的思考空間。它以小見大,從“門”這一具體意象展開,對人類精神追求和現實困境進行了巧妙的探討。這種反差與對立中,既有對覺悟的追尋,也有對俗世牽絆的無奈。
在現代詩歌中,這種精煉、禪意十足的作品為讀者提供了多重解讀的可能,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