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

坐擁兩岸,皆不相屬,看潮來潮往,記花開花落,嚐人情冷暖,憶往昔歲月,願此生安然
正文

永居 (二)卡迪夫的下馬威之一

(2021-09-28 07:00:56) 下一個

(二)卡迪夫的下馬威之一

早上五點,我們的車已經開出了倫敦,這個時候李總才告訴我要去卡迪夫。之前一直沒說,說是商業機密,不能走漏了風聲,我懸著的心才踏實了一些。

異國他鄉的,人生地不熟,還不告訴我要去哪,心裏怎能不打鼓?!我那時候還沒有開銀行賬戶,買不了手機。心裏想著,可別有什麽,要不然就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後來被他們調來調去跑習慣了,也知道了各個公司之間互挖牆腳是家常便飯,大夫之間也好互通個有無,有意無意地都成了彼此免費的臥底,也就習慣了他們的故弄玄虛。

李總來接我的時候車後備箱裏已經塞得滿滿當當,他也沒想到才兩天的時間,我的行李陡然增加了那麽多瓶瓶罐罐,好在隻是一些調料食材和洗漱用品,可以見縫插針地塞在各個角落,居然都被塞了進去,給我上了第一堂很實用的搬家課,以致後來的那些年東搬西遷的,這個“裝車”的技能,隨著實踐的積累,日趨完美。

李總說第一個月的工資不能按工簽上的給(工簽上說的是年薪一萬二英鎊),隻能給我400磅,要先考察我的能力,如果思想轉變得快,業務能力強,工資很快也就上去了。因為我年紀輕,做大夫不大合適,而我又有英語底子,就先從前台做起,正好公司的培訓部經理也在卡迪夫,讓我好好跟著她學。

我想著能養活自己就可以了,前台有前台的好,可以練口語,趕緊過語言關才是正事,自然也沒有異議。隨後不到兩年的時間,國內的中醫大夫辦工簽都要向所在的公司交一兩萬人民幣的手續費,我當時是沒有手續費一說的,其實也差不多,從那些大夫的反應上看,收手續費在名義上似乎更能讓他們接受。

沿著高速,李總把公司沿路的幾家分店順便也給我講解了一番,原來他的公司還是英國中醫公司四小龍之一,也就順理成章地聽到了其它三小龍的一些基本情況,當時我就那樣沒心沒肺地當故事打發時間聽的,好幾年以後才知道原來那些竟然都是英國中醫界鼎鼎有名的大佬。

說起頭號大佬提出來的各公司劃區開店經營,互不跨區開店的理念,李總語氣裏滿是佩服。怎奈沒幾個月就有人打破了協議,提及那人,他一臉的不屑,說是這樣一來,中醫沒幾年的做頭了。我當時聽了心裏也沒起多少浪花,已經來了,行業做多長也不是我能控製的,既來之則安之。

現在想來,其實那個時候,他們已經看到了中醫那樣發展的嚴重後果,隻不過在英鎊麵前,他們都唯恐自己落了後,英鎊落進了別人家的口袋,所以每個公司都玩命地開店開店。以至於不到三年的時間,英國大大小小的城鎮,都有好幾家中醫公司的門店,也都紛紛成了各地報紙的重大新聞。這樣繁華的表象下,惡性競爭理所當然地愈演愈烈,沒幾年,各個公司賣的賣,跨的跨,倒閉的倒閉。中醫在英國,猶如一陣風,迅速地刮過每一個角落,沒帶走一片雲彩,卻留下了不知多少年才能恢複的名譽。

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在他們那樣爭先恐後地開店的趨勢下,很多中醫大夫,才有了來英國的機遇,很多國內來的留學生,也才找到了留下來的機會。他們的命運,開始了轉折。對於個人而言,個人的命運,相對於一個行業的命運而言,孰輕孰重,並不是個值得深究甚至考慮的問題,就好像是上帝的手輕輕撥了一撥,很多事情就不一樣了。

渺小的我能感覺到的更多的是那份緣份的奇妙:這麽些本來沒有一點牽扯的人,因著中醫的緣故,居然聚在了英國,開始了他們的恩恩怨怨。

當時坐在車裏看雲彩的我,對這些並沒有絲毫的感覺。那時隻是感覺英國的天空好像離地麵更近,觸手可及的樣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