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靜靜的黃馬河 (三)

(2020-11-20 12:26:29) 下一個

靜靜的黃馬河 (三)

多年後,呂向紅也許已經對1971冬天留給自己的許多印記感到模糊,但那段歲月是不會忘的。

首先是那個913事件。文件傳達後,對高層政治人物命運起伏不太關心的呂向紅沒有覺得有什麽震動,偉大統帥再一次粉碎了企圖篡黨奪權的陰謀而已。但是男生那裏有不少議論,周慧芳有時將那些議論在女寢室傳播。比如對文件中517工程紀要說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變相失業”的議論。雖然女生們聽著隻是沉默,但都能感受到某種共鳴。呂向紅有時也思考自己的命運:我為何到這裏?今後怎麽辦? 

雖然沒有多少波瀾,但“變相”這個詞在知青們平時的語言中成了最頻繁的詞。比如,有人早上碗裏鹹菜沒吃完就倒在門外給場部家屬散養的雞吃,就有人開玩笑說是“變相浪費”。有人幹活時多上了趟廁所,就有人笑他是“變相偷懶”。

終於,有人將這個詞冠在戀愛之上。一天,周慧芳將碗裏的一條魚夾給張天熾的時候,有人當眾開玩笑說是“變相戀愛”。周慧芳當時瞪了那人,當呂向紅以為她會繼續嗬斥他的時候,沒想到周慧芳轉過身去,臉上浮現了某種藏不住的笑。 

呂向紅第一次見到生活中這種曖昧場景。以前隻是在小說中讀到,比如《林海雪原》中白茹對少劍波。呂向紅將周慧芳的各種行為片斷抽出來審視,她發現,周慧芳確實戀愛著張天熾。

想著想著,呂向紅忽然自己笑起來。別人問她笑什麽,她胡亂編個謊圓過去了。

呂向紅繼續想著周慧芳和張天熾以後要是能成婚的景象。在她心裏,他們是自己的哥哥姐姐。以後自己去他們家串親戚,多幸福呀。 

憋不住自己的興奮,傍晚呂向紅將周慧芳拉倒場部露天會議場的一個角落,直接問:“說,你是不是和張天熾在戀愛?”

周慧芳紅臉假裝生氣:“死丫頭,我打爛你的嘴。”

看著還在傻笑的呂向紅,周慧芳靜下來,說:“向紅,可別亂說呀,你知道就好。”

呂向紅激動地抱住周慧芳:“我不說,我就想知道,太好了,我覺得這樣好。。。。。”

由此,呂向紅與周慧芳的友誼似乎更進一層。別人覺察到了,在搞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會議上,還有人給她倆提意見,要她們注意不能搞小團體。 

有了這個格式設定,呂向紅在張天熾麵前也比以前活潑起來。以前隻是將他當作男知青夥伴,當他照顧自己的時候也隻是默默地將他看成哥哥。平時跟張天熾說話,總有某種拘束,同其他男知青開玩笑的話,決不會說給張天熾。

現在不一樣了,在她眼裏,張天熾忽然成了姐夫。她可以無拘束地同他開玩笑,有時還撒點嬌,因為她是周慧芳的妹妹。對於這種變化,張天熾開始還有點驚訝,後來也就習慣了,他對自己說:嗯,這丫頭可能完全適應這裏了,這是好事。

冬天又到了,今年雖然不需要像去年那樣大量造田,但另一項工程又來了。

起因就是縣裏決定讓農場和向陽大隊在行政管理上分開。

趙家老屋村(也就是向陽大隊)原是一處河灣,大湖被改成大圩後,才讓它與黃馬鎮有了陸地上的直線對接。前章提到過,當時大圩還沒有路,因為淤泥上不能通行。 

趙家老屋村背後有條路,20多裏路通向茅衫鎮。那條路雖然挺寬,卻是條土路,主要是板車用。沒下雨路幹的時候汽車也能開上去,但下雨就不行了,車輪會下陷,動不了。當時汽車很少,雨天汽車根本不會來,所以不是問題。但自從農場被配了兩輛拖拉機後,矛盾出來了。 

那種東方紅28匹馬力的拖拉機有兩個巨大的後輪,可以讓它可以在雨天也能在這條泥路上開。但可怕的後果是,泥路上被壓出了兩條深深的溝。這樣等到晴天,汽車和板車通行就麻煩了,你隻能騎著這兩條溝中的一條行進。想換個道出來,必須從邊上鏟土將溝填平,要不車輪就會卡在那裏。 

開始還能忍受,後來路邊的民眾就不幹了。先是抗議,看沒效果,有個村子的人幹脆把路挖斷,弄了一條深溝。為了不被扣上破壞社會主義的帽子,他們說是為了引水,搞農田基本建設。

公社幹部過來調解,沒有效果。最後責令拖拉機隻能連續7天天晴無雨後才能上路。大家想象,江南那裏,連續5天不下雨得概率不是很高。所以農場很不高興,有時拖拉機出去拉貨,遇到雨天,隻能停在外麵等天晴。

這種拖拉機除了後麵加個拖鬥搞運輸外並沒別的作用。農場都是淤泥改成的田,雖然拖拉機後麵可以配鐵犁鐵耙,但不能耕田,因為拖拉機一下田整個機身都陷下去。有一次試驗,陷得太深,弄不上來,幾十人連挖帶拽花了兩天功夫才把它弄上來。

因為是當地人,這件事場長趙大沙子是偏向附近各村的,但書記梁茂長覺得這樣不行。以後農場發展,還會有更多機械化,沒有路怎麽行。可是要將20多裏的路都修成沙石路,沒有那個財力物力。於是他就看上了黃馬鎮。 

黃馬鎮和茅衫鎮雖屬一個縣,但屬於不同公社。雖然當時許多村都改了革命的名字,但公社名字沒改,一個叫黃馬公社,一個叫茅衫公社。梁茂長想,如果我把場部放到大圩的那一端,靠近黃馬橋頭,運輸問題就解決了。黃馬橋後麵的那條山路是沙石路,走拖拉機走汽車一點問題都沒有。

別看黃馬橋建了幾百年,但黃馬鎮街區僅限在河的一側,也就是靠山的那邊。河的另一邊僅有河堤上零星幾個農舍。那些人原來是下遊過來逃荒來的,當時隻是在這裏當佃戶,得到呂家許可在河堤上建個茅棚零時居住。49年解放後,那裏才成為固定宅基地。從前,當地建房子講究風水,像這樣弄個房子前後無依靠絕對不行,所以河那邊雖然有田種了幾百年,田主和耕種者都不在那裏建房。 

想在大圩靠黃馬鎮那邊建場部,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縣裏批準農場歸屬黃馬公社領導,得準使用黃馬橋,另一個就是需要從鐵樹嶺取土填出河堤邊一處高地建場舍。不能直接在淤泥上建房,一旦出現1959年那樣的大洪水,河堤潰壩,房子就被淹了。 

梁茂長調來農場前,是黃馬公社一個大隊的書記。他到同黃馬公社和以前的老領導進行了交流,不想得到了強烈的支持。然後他們一起到縣裏做了報告。梁茂長在縣裏說,以後農業學大寨,搞機械化,交通是個大問題,這樣做,對農場發展是必要的。 

縣裏派人到茅衫公社開會,除了向陽大隊對這個有意見,其他大隊都讚成,說:隻要拖拉機不上我們的路,別說歸屬別的公社,農場就是歸屬別的縣歸屬別的省我們都沒意見。

場長趙大沙子和向陽大隊有意見主要是認為大圩是他們出力搞的,把它交給別的公社,心裏不痛快。

最後縣裏折中了一下,將部分已經成田的圩區劃給向陽大隊,其餘大部分(包括知青們開辟的田)歸屬農場。自1972年1月1號,農場正式歸屬黃馬公社。 

這件事讓知青們感覺興奮。這一年,知青們的收益不錯,分紅後每人發了40元錢,隊裏還留了一部分留成。本來場裏說要用這錢,加上上麵一些補助要為知青換房頂。現在好了,幹脆在新場區起新屋。 

農場還改了編製,以前農場和大隊一樣,底下設生產隊。現在換成版軍事化編製,農場底下設連,原來的場區屬一連,連長由場長趙大沙子兼任。趙大沙子說他不願意離開家,寧不當場長也不去黃馬鎮。所以就安排他流在原場部。知青們組成3連,由場支部委員李曉進當連長。還有一些遷移戶組成了2連。1連和2連下麵不設排。之所以在知青連設排是為了將原有的知青和新來的知青分開,以便上麵給的新知青補助好管理。

張天熾當了排長,除新知青外,知青們勞動安排,賬目管理都是他負責。 李曉進對張天熾很滿意,當上連長後,李曉進管具體事少了。和去年一樣,他還在冬天忙著帶著新知青在大圩裏造田。張天熾想帶人過來幫忙,李曉進不讓,說:“隻有自己親自養的豬,肉才吃得香。” 這句話不是當地得老話,一定是他在部隊學來的。 

縣裏找來煤礦的工人在鐵樹嶺爆破了幾處,讓農場作為取土場。然後場裏所有人除新知青外都開到黃馬鎮搞新場區建設。知青們帶著被褥被安排到一所小學居住。那間小學是呂氏宗祠改的,兩間位於2樓一角小教室成了知青們的男女寢室。沒有鋪,稻草墊鋪在地板上。地板是木的,屋頂是瓦頂,牆是青磚,所以知青們感覺條件升級了。 

知青的任務就是給拖拉機裝過來的土卸車。除了場裏的兩台拖拉機,黃馬公社還支援了兩台。裝土工作比較重,由農場其他人員和黃馬公社組織的民工幹。有意思的是,農場兩位拖拉機駕駛員露了臉,他們可以倒車將拖車鬥弄到堆土的端頭,這樣卸下的土倒下去後就不用做過多平整工作了。黃馬公社的那兩位駕駛員不敢倒到那個位置。這也難怪,農場的駕駛員都是部隊開汽車的複原軍人,技術好。

卸車也是很累的,並且需要體力。張天熾將男知青分成四組,每組負責一輛拖拉機。這種工作不是連續幹,但拖拉機一來就必須快速卸車。女孩子幹這個體力不行,於是張天熾安排兩個女生負責做飯,兩位女生負責燒水送水,還有兩位女生在場給他們服務。比如在橋頭管理交通,以防拖拉機過橋時出事故。這座橋沉重力沒問題,但橋麵很窄,隻能一輛通行。而且,卸土的那一側有段路也很窄,拖拉機錯車時也需要幫助。

幹了半個月,場部填土工程結束。然後就是填土築一條從新場部到老場部的土路。不僅當日常交通用,收割時還可以用拖拉機運輸稻穀。這個進度也很快,因為路不需要像場區填那麽高,另外,長度也就2.5公裏長。

等路築好後,向陽大隊忽然覺得農場這條路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他們現在可以拉著板車到黃馬鎮買煤買化肥,以前隻能走20裏路到茅衫鎮。 

書記梁茂長對知青們很滿意,決定先建知青宿舍再建場部房子。這個很簡單,瓦匠兩三天就完成了,還是土坯牆,但屋頂是瓦。裏麵裝修也升級了,平整的白色灰漿牆麵,玻璃窗戶。最最重要的是,裏麵還裝了電燈。雖然電還沒通,知青們知道那很快,場部建好後安上變壓器,電就會接過來。 

本來可以回上海過春節的,但呂向紅決定不回了。搬入新宿舍讓她感到興奮,她不想錯過任何熱鬧。快到春節的時候,多數知青都回家了。張天熾和一個男生沒回,梁茂長讓他們看場,別讓人偷了建場的建築材料,每天給雙倍工分。

周慧芳也沒回,她說本來春節她一家都到外婆這裏過,所以直接留下了。呂向紅知道她是為了張天熾。

呂奎達元旦期間曾經過來看過新農場,還請呂向紅到鎮上一位呂家宗親那裏吃了頓飯。知道她不回上海過春節,呂奎達讓她到縣城去,呂向紅答應了。周慧芳讓呂向紅別去縣城,就在她外婆家過春節,另外兩人在農場正好作伴。 呂向紅覺得也好,就讓回縣城的知青轉告了呂奎達。

呂向紅發現,雖然隻有四個人,周慧芳的菜做得非常豐盛。新場區的菜地雖然開了,但菜不多。周慧芳每天都到老場區菜地裏摘新鮮菜,還從外婆家弄來臘肉。和張天熾一起看場的男知青笑:要是能天天過上這日子,我這輩子就紮根農場了。 

呂向紅隨口說:“想得美,你這是沾了排長的光。”

那男生笑了,周慧芳沒說話。但呂向紅發現張天熾臉上出現了一種特殊的嚴肅表情,呂向紅立即覺得這話不該說,但又不太清楚是為什麽。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斯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排量有限' 的評論 : 謝謝賞讀
排量有限 回複 悄悄話 周末有空,看了(三),發現不錯,又從頭看了(一)和 (二) ,挺有味的。
有點不厚道的揣測劇透一下:感覺Z應該和L有戲。。。。。。

靜候下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