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626)
2022 (1671)
2023 (1785)
2024 (1125)
2025 (18)
馬未都在《百家講壇》聽完了文化古跡的講座,中午坐在電視機前,聽著他的最後一課,心中百感交集。
他說收藏是通過文物來解釋曆史和文化;抽象的文化很難講,所以我借用了文化古跡作為一個具體的形象,如果觀眾或讀者對文化古跡更加了解,如果他們更加喜歡傳統文化,我的目的就達到了。.文化要生生不息,就必須在中華民族每一個人的手中傳承下去。
他說文化古跡在我的前半生很重要。他們是我的愛人,帶給我無盡的幸福。我通過百所學校的講堂,訴說愛人給我的快樂,不僅讓我再次體驗到這種快樂,也讓在場的觀眾感受到了這種非凡的快樂。
他說,文化是大眾的情人,誰喜歡誰就不會胡作非為。它會給你無窮的樂趣,這種樂趣會伴隨你一生,超越任何情人。
馬未都小學沒讀完,四年級就輟學了。幾經波折,他成了一名機床銑工。他下班後最大的愛好就是去古董市場淘一些舊玩意兒,比如瓶子、罐頭、鼻煙和牌匾。......一切都迫使他推遲。為了收藏自己心愛的古董,馬未都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每個月都入不敷出,但一接觸到這些心愛的古董,他就感到幸福和滿足。
同時,馬未都創作的一些小說也受到讀者歡迎,他被調任《青年雜誌》編輯。所有人都以為他會繼續文學的道路,他卻毅然回到了他最感興趣的古玩收藏領域。
魯迅說過,愛一個人或一樣東西,就要像魔鬼一樣糾纏,像鬼魂一樣執著。你可能會及時取得一些成就。馬未都在文物收藏上付出了很多心血。他的懵懂、執著和包容,不亞於任何一個“戀愛中的男人”。
有一年,馬未都下鄉尋找文物。他看到家裏有一個舊櫃子,很喜歡,想買下來。人們突然決定不賣了。壁櫥的主人是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對舊物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直截了當地告訴他:“你放心,隻要我有生之年,這櫃子就不會賣!”不要賣太多錢,絕對沒有商量的餘地。
若是換了別人,頂多是不舍,帶著仇恨離開。人家不喜歡,不能強買強賣,但馬偉不死心,認為還有希望——既然活著不賣,事情就不會好轉。你能活一百歲?
於是他準備了一個空信封,寫上自己的名字和住址,然後找到老人的鄰居說:“如果以後老人死了,你可以把這封信寄給我,我到時候再寄給你。”“你過來,隻要收到這封信,下次回來給你一百元。”那時候,一百元不夠用,尤其是對一個在地裏挖地的農民來說。.幾年後,老人駕車西行,鄰居信守諾言,第一時間送來了信。馬未都接到信,立刻趕到,做了一些供品,先是拜了老爺子,然後誠懇地和老爺子的後代商量,表達了購買舊櫃子的願望。老人走了,留下一個舊櫃子,孩子們分不開。再加上葬禮是花錢的時候,有人願意出錢買櫃子,沒有不成交的道理。
馬未都談《百家講壇》藏品,不僅是專業,更是人情世故。
有人來找他說有一些舊家具,一些紅木櫃子,請拿去看看。抵達後,我去左邊的房間看櫃子。馬偉說好,就老;可馬偉看著就樂了,說你們確實老了,但你們不是情侶,身高差了。售貨員說你的眼睛像尺子一樣鋒利?他說不,如果你的身高相同,你會把他們都放在一個房間裏為什麽要把他們分開?
拍賣行在拍賣會上鑒定出一件清代瓷器,估價4萬。馬未都看了看說:“搞錯了,應該是明代成化瓷器。”明代成化瓷器十分罕見。如果這件瓷器真的是明代成化瓷器,至少價值200萬。拍賣行的人立刻請來了專家核實,確認了馬未都的判斷。這件瓷器賣了一個很高的價錢。
拍賣行的人請馬未都赴宴謝恩,說道:“如果你有一點私心,說不定就能‘撿漏’成功,賺大錢。”馬未都笑道並說:“我有‘漏’的底子。收藏是發現美,不是掠奪。這行更重要的是名聲,違背我做人原則的‘泄密’,再值錢的東西,我都不會收下!”
就像一個謙虛的紳士追求一個心愛的女人,從不冒著別人的危險去搶。
馬未都說,從宋代開始,中國就出現了官方認可的收藏熱潮,從世俗的中國文化思想解讀來看,已經有千年曆史。“我說的是《百家講壇》的收獲,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收獲的前提是對文化有一種由衷的尊重。”“我從不在電視上談論金錢,也不談論藝術值多少錢。藝術值得嗎?”金錢的價值是一時的東西,值錢的就是值錢的,不值錢的就不值錢,唯有藝術的價值才是永恒的。”
本書《國寶100》是馬未都先生關於《百家講壇》100件文物的故事,其中包括青銅器、陶瓷、玉器、漆器、家具等。曆史變遷,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代,展示了360幾十年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引人入勝,充滿傳奇色彩。不僅講述了每一個文物古跡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向文物古跡收藏家和老兵們請教的各種軼事。喜歡的話就趕緊去買一本吧。精裝原版,圖文豐富,印刷精美,紙質優良。(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