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釣魚

臭豆腐釣 魚=海 畔有 逐臭之魚
(雜說有趣,來來來,姑且聽之!)(食色性也,人之好也!談談無妨!)
個人資料
lovecat0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告別倪匡:曾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2022-07-04 06:27:42) 下一個

  來源:財經

  倪匡處世樂天知命、胸懷通達,沒有一些嚴肅作家的虛驕和偽飾,評判小說隻認市場,僅論好不好看,不論優不優雅。在他眼中小說隻有兩種,“一是好小說,二是壞小說,好小說能看下去,壞小說不能看。”

倪匡 倪匡

  文|臧博

  倪匡與金庸、黃霑、蔡瀾並稱“香港四大才子”。單以文學作品論,倪君沒有另外三位專精,但也以自己風格獨具的作品和在多領域的輝煌成就,成為香港商業化大眾文化輝煌時代的驕子。他的職業生涯伴隨著香港大眾文學、影視行業的發展軌跡,在成就個人名望的同時,也為香港多元文化增添了幾分獨特色彩。

  倪匡的寫作主題龐雜,既有武俠小說、言情小說,還有偵探小說和科幻作品,不一而足。這源於他的廣泛興趣,也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文化圈高度發達的商業氛圍有關。那時香港傳媒業蓬勃,報館林立,辦報有利可圖且門檻較低。各報為在市場競爭中勝出,可以說近乎不擇手段,什麽文章利於報紙行銷便發表什麽。報紙副刊也成為市井文化休閑的主流讀物,為當時的香港文人們提供了一片施展才華的園地。紮根傳統文化,融合章回小說和傳奇故事的通俗文學,最為讀者喜聞樂見,梁羽生、金庸、倪匡、黃易等人生逢其時,僅用一支筆便為自己打拚出文名與財富。

  倪匡因作品受歡迎而在文壇聲名鵲起。也因其性格隨和,與周圍友朋無論尊卑均可相能,且為人重承諾、言出必行,說定的交稿日期絕不推延,在業界口碑上佳。至於他的寫作秘訣,無非“快”和“準”兩字而已。

  說到快,倪匡寫稿號稱倚馬可待,曾有過三天完成一劇本的傳聞佳績。剛入行時,在一家小報《真報》任職,實際工作包括寫作、校對、雜務,等等。排字師傅發現版麵不足,喊他寫一篇幾百字的影評填版麵,倪匡一蹴而就,甚至還沒有去看過影片。

  說到準,他能惟妙惟肖仿寫他人作品,連行文巧思也如出一轍。入行不久遇到武俠大家司馬翎斷稿,他請命代筆,仿寫出來連載作品了無痕跡,讀者沒有察覺,司馬翎亦無話可說。他對讀者口味的判斷也極精準,所以能順勢而為,開啟“衛斯理”係列,取得巨大的市場成功。

  倪匡處世樂天知命、胸懷通達,沒有一些嚴肅作家的虛驕和偽飾,評判小說隻認市場,專論好不好看,不論優不優雅。在他眼中小說隻有兩種,“一是好小說,二是壞小說,好小說能看下去,壞小說不能看。”

  2022年7月3日,香港作家沈西城在社交網站上表示,著名作家倪匡已去世,享年87歲。不論武俠愛好者,還是“衛斯理”係列小說的粉絲,都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深切哀思。詳細報道>>>《倪匡去世,成龍感歎劉德華懷念……》

  從工人到作家

  倪匡, 1935年生於上海。他自幼愛讀書,啟蒙讀物就是《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演義》等古典小說,後來開始讀譯自國外的舶來文學。前者為其創作武俠小說準備了基本思路,後者則為他寫科幻小說開拓出想象力空間。

  父母早於20世紀50年代便移居香港,倪匡在1957年才輾轉達到香港。初到香港,他在做工的同時,開始給報社投稿。後因機緣巧合,與《真報》的陸海安有過一場筆戰,後者頗惜才,引倪匡進入《真報》工作。其間,巧遇武俠小說家司馬翎連載斷稿,倪匡請纓續筆。自此與武俠小說結緣,一發不可收。

  倪匡在《真報》連載的武俠小說獲得兩位報人欣賞,一是羅斌,另一位是金庸。羅斌邀請倪匡為《武俠世界》撰稿,兩人之後合作多年。這本雜誌是香港武俠小說曆史上最重要的期刊之一。倪匡大量名作發表於此,包括其武俠代表作《六指琴魔》。兩人合作期間常為稿費生出齟齬。倪匡對稿酬要求越來越高,終至羅斌難以接受。

  倪匡與金庸的合作就順暢許多,一來金大俠出手闊綽,二來《明報》的平台非其他報紙可比,即便稿費低一點,倪匡也願屈就。1960年開始,倪匡在《明報》連載武俠小說,後結集為《南明潛龍傳》出版。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武俠小說重鎮一度在北方的天津和北京,以“北派五大家”為代表的作家群體創作出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如還珠樓主的《蜀山》、王度廬的《臥虎藏龍》等。50年代前後,武俠小說在香港也較為興盛,代表作者群是我是山人等廣派武俠作家,他們的小說最典型的主題是方世玉、黃飛鴻等民間英雄故事,因寫作中常摻入粵語,在北方乏人問津。

  繼他們而起的是新派武俠,其代表如梁羽生、金庸、古龍、溫瑞安。倪匡的武俠小說也歸屬於這一派。這些作者要麽在香港創作,要麽作品在香港報紙連載,其作品風格獨具,情節複雜離奇,既飽含傳統武俠小說的俠義柔情、民族大義,又融入西方文學的縝密情節、豐富表現技巧,將武俠、曆史、言情、傳統文化與民情完美融合。這一派武俠逐漸占據上風,成為市場寵兒,倪匡也在其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到20世紀60年代,香港武俠小說如日中天,新派武俠一統江湖。金庸、倪匡等才華橫溢的作者,在高度商業化的運作下,作品深入人心。

  轉戰影視

  在金庸等大家點撥之下,倪匡的寫作技藝穩步提升,甚至在金庸出國時,代續《天龍八部》中部分情節。與此同時,他也在探索屬於自己的寫作風格。

  他與金庸商討新思路並得到後者支持。這是一種將現代武俠與科幻故事糅合在一起新小說——背景設定在現代社會,但主角會武功,從事一係列科幻冒險。這一嚐試的結果便是“衛斯理”係列科幻小說。第一部是開始連載於1963年的《鑽石花》,刊出後好評不斷,倪匡開始重點經營這個係列,陸續寫出百餘部。倪匡也因此被譽為香港科幻文學的開拓者。

  “衛斯理”的火爆,讓倪匡走出了金庸等人的蔭蔽,不再是襯托大俠們的綠葉。與此同時,20世紀70年代,香港社會的文化消費出現明顯的轉變跡象。隨著經濟高速發展,金融業日漸發達,香港中產階級崛起,市民生活豐富多彩的同時,文化消費趣味也向多元化發展。武俠小說的黃金時代逐漸謝幕。影視產品逐漸成為大眾文化支柱。

  伴隨作品洛陽紙貴,倪匡開始嚐試影視劇。1967年上映的《獨臂刀》是倪匡參與編劇的第一部電影,盡管這次編劇過程並不算順利,但市場回應卻極為喜人,票房破百萬。更重要的是,倪匡與張徹的這次合作,幫助邵氏開拓出全新局麵,為邵氏新武俠電影時代打下頭陣。

  此後,倪匡開始不斷推出電影劇本,最重要的編劇經曆還有參與李小龍主演的《精武門》劇本創作,塑造出的“陳真”這個人物,成為一代經典。

  倪匡因手快、準時,作品能迎合市場,上映後銷路旺盛,漸成影視公司新寵。他的小說還受到商業電台追捧,被改編為係列廣播劇。從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作品廣為傳播,影響力甚至拓展到東南亞市場。

  20世紀90年代初,倪匡的名氣已蓋過很多明星,走上前台做起了電視節目。他與黃霑、蔡瀾搭檔主持脫口秀節目《今夜不設防》,邀請各路明星訪談,收視率極高。

  倪匡的人生經曆跌宕起伏,作品豐富駁雜,但都指向市場需求,且多獲成功。可以說,他是香港大眾文化高度商業化發展時代的關鍵人物之一。倪匡等人創作的快餐式小說,談不上深刻,甚至完全遊離於當時的香港社會現實問題,屬於淺顯的大眾文化消費品。這樣的作品不能用藝術價值這個標準來衡量,但沒人能夠否認其社會意義——以觸手可及的簡單方式愉悅人心,為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壓力找到一個虛幻的釋放出口;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品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成為香港發達的大眾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微博博主發聲

倪匡先生,對我來說,就像一個熱氣騰騰的麵館的掌櫃,開在巷子那裏,生意最好。上學的時候常去,吃熱辣的麵,聽他談笑。後來可能去得少了,但路過看見麵館在,你就知道鬧市還在,街道還在,你以為那個店會永遠在#倪匡去世# ?
7月2日,香港導演、編劇羅啟銳突發心髒病,在送醫途中逝世,享年70歲。 7月3日,根據香港作家沈西城在社交網站上公布的消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香港著名作家、編劇倪匡逝世,享年87歲。 對於倪匡,很多人熟悉,寫《衛斯理》,編《獨臂刀》,還幫金庸代筆過《天龍八部》,後來上電視,做節目,

(ZT)

 

責任編輯:張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