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釣魚

臭豆腐釣 魚=海 畔有 逐臭之魚
(雜說有趣,來來來,姑且聽之!)(食色性也,人之好也!談談無妨!)
個人資料
lovecat0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魯迅親自題寫的“廈門大學”,4個字裏寫錯了3個

(2021-06-12 05:45:41) 下一個

  讀書時代魯迅先生的作品便是語文教科書常客,從《少年閏土》到《祝福》,從《阿長與山海經》到社戲乃至《藤野先生》等,都是時隔多年仍能回憶起細節的經典篇目。

  於我們而言,魯迅的文風十分熟悉,他不會將事情平鋪直述講出,一字一句間隱喻不少,這也成為了他個人強烈獨特風格。作為國民皆知的文化名人,按理說魯迅之字應如其文,難以質疑地位,然而卻有人指出,魯迅所題“廈門大學”4個字,竟然錯了3個,這是為何呢?

  1926年9月至1927年1月,魯迅曾經在廈門大學任職,期間做過國文係教授與國學研究院教授,但魯迅與當時校長林文慶思想南轅北轍,林文慶偏向保守複古,“革命”在他眼中等同“魔鬼”,可想而知,以魯迅之犀利,無論學術還是救國,都不可能與林文慶談到一塊去。

  

  因此,魯迅在廈門大學任教時間很短,但這並不妨礙他的任教經曆對廈門大學而言有非凡紀念意義。國內唯一設在高校的魯迅紀念館便位於廈門大學內,廈門魯迅紀念室就是魯迅當年任教時所住房間改設,規模不大卻很有特色。改設始於1952年,現在也大半個世紀過去了。

  正如開設紀念室是為了學習魯迅,表示對魯迅的尊重、懷念一樣,從魯迅生前所寫之字中擇取“廈門大學”4個字作為大學校名的牌匾展示,也是一種別樣情懷。但細心的網友卻發現這4個字與常規的字體不一樣,以現代人眼光看來似乎錯得很離譜——

  “廈”字多了一點,“門”字又缺了一點,“學”字則少了禿寶蓋,整體看起來顯得“不倫不類”,這也讓很多遊客感到好奇不已,難道魯迅都會寫錯字嗎?

  

  其實這樣的傳言,是對中國書法藝術有著誤解所至。這種誤解生活中也不少見,比如將“賓至如歸”讀成“婦女之寶”,把“勤能補拙”讀成“杜甫能動”,都是老梗了,那出自魯迅筆下的這4個字又為何會被誤解成錯字呢?

  中國的書法源遠流長,詩、書、畫同源為一家,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被認為是目前亞洲已知最早成體係文字,而這正是中國古人所創造的文化。甲骨文也有“書法”藝術,商王武丁時期,甲骨文的書寫就“不拘一格”極其富有變化,起筆圓而收筆尖,看起來充滿了美感。

  這充分說明了漢字從一開始就結合了“畫”的藝術,這種書畫結合的藝術特點又在後世催生出行書、草書。很明顯,楷書是實用性最高,草書是藝術性最高,而行書則介於其中,兼具實用和藝術,魯迅筆下的字就經過了藝術變形,偏向於草書。

  

  如“學”字,在網友看來是失了禿寶蓋,看起來缺失,但實際上這種寫法在草書藝術而言很常見,缺部首少點,並非錯誤,而是一種追求連珠藝術效果的體現,正如書法家崔瑗在《草書勢》中形容的“狀似連珠,絕而不離”一樣,“學”字的簡化字版本,本就是從草書版演變而來。

  草書的“學”字有看起來禿寶蓋隻一線的,也有看起來完全沒有了禿寶蓋的,但在草書範疇內都是一個字,沒有區別,就像看起來下麵隻有“子”字,實際上它已經包含了禿寶蓋,隻是被快速的轉折帶過去,呈現出從簡單到更簡單的草化藝術效果,如果在民國,這種寫法不會受質疑。

  

  再比如“門”字,現代不熟悉書法的人認為少了個點,屬於錯字,其實魯迅的“門”還不算很草書化,徹底的草書化“門”字寫出來可能很多人根本就不認識。

  一豎,一個橫折,組成簡單利落的“門”字,實際上那個點並沒有少,因為仔細觀察,“門”字橫折起筆有個明顯頓筆,這就是草書裏的點。

  在草書藝術中,頓筆也能代替點,可能要長期接觸書法才能知道這一獨特妙處,而對書法藝術較為陌生的人而言,因為不了解,就容易誤以為“門”字缺點是錯字。

  所以開頭“廈”字也不存在什麽錯誤,因為過去,“廈”字的寫法本就至少有6種,其中就包括“廠”上多一點的寫法。

  

  比如70年代的廈門醬油廠,產品包裝上就用紅字寫著廣字頭版本的“廈”,民國時期混用的情況就更多了,就算是現代,偶爾還能在城市看到“廠+頭”或者“廠+下”的簡單廈字寫法。

  所以即使不論書法,單論字體,魯迅的字都沒有寫錯。

  當年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統一文字,功在千秋,但其實統一文字主要是方便我們生活,從“廈門大學”被誤以為寫錯了字這件事,就能看出,藝術本是一種高於生活的存在。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