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釣魚

臭豆腐釣 魚=海 畔有 逐臭之魚
(雜說有趣,來來來,姑且聽之!)(食色性也,人之好也!談談無妨!)
個人資料
lovecat0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古代美人的“時尚圈”

(2021-05-20 05:25:40) 下一個

 撰文 | 雪地菠蘿

  來源 | 印客美學

  前段時間,江西省博物館和揚州博物館合作舉辦了一次“明代首飾展”。

  114套明代首飾,在讓人感受到藩王金玉尊榮的奢華生活之外,也引起了人們對曆朝首飾之美的注意。

  今天,小印就來扒一扒那些古代美人的首飾盒,看看那些時期的“國潮”有多時尚。

  NO.1 魏晉南北朝:外來的時尚風潮?

  《木蘭詩》有這麽一句:“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這個“花黃”指的就是魏晉時期女子的妝容,其靈感源自佛教。

《花木蘭》劇照

  由於佛教的盛行,塗金的佛性帶給女性靈感,所以盡管“花黃”在妝容上可能有些許誇張,但也確實反應了當時佛教的特色,以及人們追求的異域風情。

《花木蘭》劇照

  當然,佛教的傳入興起為時尚圈帶來的不止是妝容,與之配套的首飾也帶著明顯的佛教風格。

  在製作材料上來看,盡管金銀依舊作為首飾的主要載體,但是由於工藝限製,並未有真正煥發出實物本身的亮麗之色。

  而隨著佛教一起傳入中原的各種珠寶,比之金銀,便更加奪目了,琉璃便是其中之一。

《琅琊榜》劇照

《琅琊榜》劇照

  古人們擅長從各種事物上獲得創作靈感,這是我們至今都毋庸置疑的,而佛教也為匠人們帶來了許多創作元素。

《筆中情》劇照

《筆中情》劇照

  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的“忍冬紋”、“蓮花紋”和各種“瑞鳥”圖案都與佛教有著淵源。

《筆中情》劇照

  同時,魏晉南北朝也繼承了前朝崇尚高大的傳統,那時的人們偏愛高發髻,頭發越大越好。

《鳳囚凰》劇照

  然而人類毛發的數量畢竟有限,為了使發髻飽滿高聳,就不得不借助假發,有時還要添加其他襯墊物。

  所以,假髻也成為當時首飾的一種。

  NO.2 唐:材料戴法都向往自由?

  每一個精致的唐朝靚女的妝奩裏都要有一個小梳子。

  不過這裏的梳子與普通的梳子可不同,它有一個專門的稱呼:梳篦。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梳篦其實不起源於唐朝,不過它在唐朝得到的發展絕對是空前絕後的。在已經發掘的唐代墓葬品中,除了數量眾多,梳篦的種類之繁也值得說道說道。

  或許與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有關,她們不僅將金、銀、木作為材料,各種瑪瑙、水晶、玉石等也都成為製作梳篦的選擇。

  唐朝的女性們喜歡在發髻上插幾把這樣的小梳子,照著唐朝小姐姐愛美的天性,露出來的梳背自是精致。

  除去各種鑲嵌,大部分梳篦都帶著精致的浮雕。

圖片來源:微博@裝束複原

  聽說,唐朝的簪子流行豎著帶?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有人說易烊千璽居然把簪子當暗器,小印當時就驚了。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原來這個簪子叫做子午簪。

  在古代,簪子可不是女性的專屬品,而四字弟弟所佩戴的也並不叫做”簪“,而屬於”冠“。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唐朝對文化的包容度一直很高,而當時道教文化也盛行,許多崇尚道教的男子或者帶發修行的道人都帶有發冠。而子午簪便是直的發簪,是從後往前插哦。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小道消息,想成為唐朝貴婦,一定要有一朵大花。

《唐明皇》劇照

《唐明皇》劇照

  “寶簪花簇鳴鐺”,唐朝的女子喜歡在發髻上別大而多的鮮花,芍藥、牡丹盡在她們的考慮範圍之中。

  NO.3 宋:心機裸妝上帶奢華冠帽?

  如果說唐代是開放的大家閨秀,那宋代就是清麗的小家碧玉。

《清平樂》劇照

  宋代中後期小姐姐幾乎從未有濃妝,與濃妝豔抹相比,她們更加偏向於妝容簡約,能更自然的提升膚色氣質的美。就和我們現在的“心機裸妝”很相似了。

《清平樂》劇照

  不過,即便妝容淡,宋朝的小姐姐們在冠上可是下足了功夫。

《清平樂》劇照

  宋朝人愛冠,而冠的工藝十分複雜精巧。現在保存下來的物件中,以金銀絲作為冠胎,鑲上品質極佳的珠翠,再鏤空雕刻紋飾的冠不再少數。

  影視劇《清平樂》中的大部分服飾都具有古風,而其中宮妃出席正式場合所佩戴的冠帽也是通過記載與古畫複刻出來的。

《清平樂》劇照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宋冠不僅款式精巧,整體模樣也偏大型。當然宋朝私下的飾品大多以清麗小巧為主。

《清平樂》劇照

  冠不僅在宮中盛行,於民間也有不小的人氣。

  在冠開始在民間流行後,為了追趕潮流,有位時髦的廚娘將鐵絲和竹篾編織成冠的雛形後,蒙上紗羅,塗上蠟漆自製了一頂團冠,在民間也形成了一種潮流。後來沈從文先生還為這種冠起了一個形象有趣名字:如玉蘭花苞。

  NO.4 明:當金銀不俗之後還有奢華貴氣?

  不管是材料選擇也好,工藝風格也罷,明朝的首飾都完全顛覆了“自然本色”的宋代審美。

《大明風華》劇照

  與現代人不同,明朝的飾品材質猶愛金銀。不過在明朝工藝家的手裏,金銀絲毫不顯俗氣,反而更加雍容華貴。

  通過累絲的工藝,明代的金銀飾品結構繁複,造型立體,但是卻能很好的節約材料,也能讓首飾變得更加輕盈,脫離笨重與俗氣。

  除了累絲,將片狀金銀置於模板上捶打、延展成型的錘揲工藝也是明朝首飾製作的主要方式。與累絲不同,錘揲一般用於大麵積的花片製作,而成品也更加圓潤飽滿。

  根據當時的時尚潮流,首飾上的花紋主要由美好寓意的動植物構成。

  雖然有的精致、有的簡約,但是大部分作品上都有金銀的主體脈絡。

  NO.5 清:時尚背後的殘酷故事?

  在各種清宮劇中,我們都可以見到一種標誌性的飾品:旗頭。

《如懿傳》劇照

  較之宋的冠,旗頭在清代宮廷的使用度更高,出席場合也更多,可以說是梳洗必備了。而它的花樣製度也是繁多。

《如懿傳》劇照

  拋開旗頭這種清朝代表服飾不談,今天小印和大家一起看看另一種在清朝達到巔峰的飾品風格:點翠。

  點翠並不是起源於清,不過在清朝它得到了最為快速的發展。在重大場合,金銀首飾上幾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甚至當時的女性以擁有一件點翠飾品而引以為傲。

  作為中國傳統首飾的製作工藝,點翠是最為獨特的一種,也最為讓人記憶猶新。不同於金屬的光澤,點翠不僅色彩鮮亮,還具有羽毛般的光澤流麗。

《如懿傳》劇照

  匠人們還愛在點翠飾品上鑲嵌寶石,飾品也就更加華貴。

  點翠雖美,不過卻十分難得。從活翠鳥身上獲取羽毛也一直為人詬病。

  不過小印了解到,由於翠鳥的羽毛可以在保存得當的方式下存放很久,加之《東方誌》中的記載,點翠並不完全需要活鳥的羽毛。

  但是,以質量優劣的幌子殘殺活翠鳥的取毛方式也是存在,且並不是小數目。

  每一件流傳至今的古代飾品都十分震撼,但它不僅僅是外觀精美,悠久的曆史文化與古老的匠心精神才是國潮中真正的魅力。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