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加拿大一年多了,沒動過看醫生的念頭,好在身體也爭氣,沒有什麽大毛病。隨著疫情的緩解,我開始考慮要去做些必要的檢查,而且近日來,眼睛感覺不好,多看一下電腦和手機就有痛感或者流淚。
根據以往的經驗我很清楚,眼科屬於專科,需要有家庭醫生的推薦才能得到醫療保險的認可,否則就要自掏腰包。
二十年前找到一個家庭醫生非常容易,當時網絡還沒有今天發達,我在電話簿的黃頁找到了幾個家庭醫生的電話,但都沒用上,因為第一個電話就找到了接受新病人的醫生。
二十年過去了,今天的情形已經大相徑庭。我花了一上午的時間撥打了至少十個醫生的電話,得到的回答都是,我們不接受新病人。當我詢問能否把我放到waiting list上的時候,他們竟然說根本就沒有什麽waiting list.
好吧,放下電話,我開始考慮新的途徑。
網絡上發現了一些walk in的診所,有點類似國內醫院的門診。病人在診所開門的時間內掛號排隊,原則是先到先得。很多診所都建議盡早到,最遲也要在診所關門前兩個小時到達。
診所的醫生大多是普通的內科醫生,他們雖然不能像家庭醫生那樣能把病人推薦給專科醫生,但總可以解燃眉之急。
於是我選擇了一個離我住處最近的一個診所,這家診所每天早上九點開門,服務到晚上九點,而且周末也開門,隻是時間相對平日裏短一點。
選了一個周日的上午,我準時趕到診所門口,剛要推門進去,診所門上的一紙告示令我大跌眼鏡。告示上稱,診所目前隻提供虛擬醫療,即醫生通過電話或者視頻與病人通話以了解病症。我不禁疑惑,以這樣的方式如何檢查眼睛,據我所知,眼睛檢查是要通過使用一些設備才能進行的。
我滿是狐疑地走進診所,一個工作人員正在前台打電話。我耐心等待她打完電話,陳述了我的需求,她告訴我第一次門診都是虛擬的,通過電話或者視頻和醫生聊過後,由醫生決定病人是否需要到診所進行真人診斷。
因為是第一次就診,我需要填寫一份表格,給出個人的基本信息,當然最主要的是醫療卡號碼。
填好表格,工作人員約定了第二天的電話問診時間。
第二天上午到了約定的時間,卻沒有醫生打電話來。我坐等了一刻鍾,終於忍不住又撥通了診所的電話,原來是我沒有留下電話號碼。
又等了半個小時,醫生終於來電話了,她詳細詢問了我的眼睛狀況,最後告訴我她手邊沒有眼科設備,無法為我做必要的檢查,並建議我去眼鏡店找驗光師,因為驗光師有完善的設備,也能診斷疾病並有開處方的權力。最後她還強調說,檢查的費用是包在醫療保險中的。
兜兜轉轉並沒能解決實際問題,不過總算得知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好消息是她告訴我診所的家庭醫生近期將接納新的病人,我可以過段時間打電話給他們詢問詳情。
這次看醫生的經曆讓我有點體會:
加拿大的公費醫療體製一直備受詬病,家庭醫生大權獨攬,一個人決定病人能否問診專科醫生,而且就算是病人被推薦給了專科醫生,候診的時間也可能長達數月,等待手術的時間也很長,據說可能需要數年。這些缺陷在疫情期間更加嚴重。
大家要保持心情愉快,注意飲食和鍛煉,爭取不去醫院。
你經曆過電話問診嗎?疫情下在加拿大看醫生
來到加拿大一年多了,沒動過看醫生的念頭,好在身體也爭氣,沒有什麽大毛病。隨著疫情的緩解,我開始考慮要去做些必要的檢查,而且近日來,眼睛感覺不好,多看一下電腦和手機就有痛感或者流淚。
根據以往的經驗我很清楚,眼科屬於專科,需要有家庭醫生的推薦才能得到醫療保險的認可,否則就要自掏腰包。
二十年前找到一個家庭醫生非常容易,當時網絡還沒有今天發達,我在電話簿的黃頁找到了幾個家庭醫生的電話,但都沒用上,因為第一個電話就找到了接受新病人的醫生。
二十年過去了,今天的情形已經大相徑庭。我花了一上午的時間撥打了至少十個醫生的電話,得到的回答都是,我們不接受新病人。當我詢問能否把我放到waiting list上的時候,他們竟然說根本就沒有什麽waiting list.
好吧,放下電話,我開始考慮新的途徑。
網絡上發現了一些walk in的診所,有點類似國內醫院的門診。病人在診所開門的時間內掛號排隊,原則是先到先得。很多診所都建議盡早到,最遲也要在診所關門前兩個小時到達。
診所的醫生大多是普通的內科醫生,他們雖然不能像家庭醫生那樣能把病人推薦給專科醫生,但總可以解燃眉之急。
於是我選擇了一個離我住處最近的一個診所,這家診所每天早上九點開門,服務到晚上九點,而且周末也開門,隻是時間相對平日裏短一點。
選了一個周日的上午,我準時趕到診所門口,剛要推門進去,診所門上的一紙告示令我大跌眼鏡。告示上稱,診所目前隻提供虛擬醫療,即醫生通過電話或者視頻與病人通話以了解病症。我不禁疑惑,以這樣的方式如何檢查眼睛,據我所知,眼睛檢查是要通過使用一些設備才能進行的。
我滿是狐疑地走進診所,一個工作人員正在前台打電話。我耐心等待她打完電話,陳述了我的需求,她告訴我第一次門診都是虛擬的,通過電話或者視頻和醫生聊過後,由醫生決定病人是否需要到診所進行真人診斷。
因為是第一次就診,我需要填寫一份表格,給出個人的基本信息,當然最主要的是醫療卡號碼。
填好表格,工作人員約定了第二天的電話問診時間。
第二天上午到了約定的時間,卻沒有醫生打電話來。我坐等了一刻鍾,終於忍不住又撥通了診所的電話,原來是我沒有留下電話號碼。
又等了半個小時,醫生終於來電話了,她詳細詢問了我的眼睛狀況,最後告訴我她手邊沒有眼科設備,無法為我做必要的檢查,並建議我去眼鏡店找驗光師,因為驗光師有完善的設備,也能診斷疾病並有開處方的權力。最後她還強調說,檢查的費用是包在醫療保險中的。
兜兜轉轉並沒能解決實際問題,不過總算得知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好消息是她告訴我診所的家庭醫生近期將接納新的病人,我可以過段時間打電話給他們詢問詳情。
這次看醫生的經曆讓我有點體會:
加拿大的公費醫療體製一直備受詬病,家庭醫生大權獨攬,一個人決定病人能否問診專科醫生,而且就算是病人被推薦給了專科醫生,候診的時間也可能長達數月,等待手術的時間也很長,據說可能需要數年。這些缺陷在疫情期間更加嚴重。
大家要保持心情愉快,注意飲食和鍛煉,爭取不去醫院。
你經曆過電話問診嗎?疫情下在加拿大看醫生
來到加拿大一年多了,沒動過看醫生的念頭,好在身體也爭氣,沒有什麽大毛病。隨著疫情的緩解,我開始考慮要去做些必要的檢查,而且近日來,眼睛感覺不好,多看一下電腦和手機就有痛感或者流淚。
根據以往的經驗我很清楚,眼科屬於專科,需要有家庭醫生的推薦才能得到醫療保險的認可,否則就要自掏腰包。
二十年前找到一個家庭醫生非常容易,當時網絡還沒有今天發達,我在電話簿的黃頁找到了幾個家庭醫生的電話,但都沒用上,因為第一個電話就找到了接受新病人的醫生。
二十年過去了,今天的情形已經大相徑庭。我花了一上午的時間撥打了至少十個醫生的電話,得到的回答都是,我們不接受新病人。當我詢問能否把我放到waiting list上的時候,他們竟然說根本就沒有什麽waiting list.
好吧,放下電話,我開始考慮新的途徑。
網絡上發現了一些walk in的診所,有點類似國內醫院的門診。病人在診所開門的時間內掛號排隊,原則是先到先得。很多診所都建議盡早到,最遲也要在診所關門前兩個小時到達。
診所的醫生大多是普通的內科醫生,他們雖然不能像家庭醫生那樣能把病人推薦給專科醫生,但總可以解燃眉之急。
於是我選擇了一個離我住處最近的一個診所,這家診所每天早上九點開門,服務到晚上九點,而且周末也開門,隻是時間相對平日裏短一點。
選了一個周日的上午,我準時趕到診所門口,剛要推門進去,診所門上的一紙告示令我大跌眼鏡。告示上稱,診所目前隻提供虛擬醫療,即醫生通過電話或者視頻與病人通話以了解病症。我不禁疑惑,以這樣的方式如何檢查眼睛,據我所知,眼睛檢查是要通過使用一些設備才能進行的。
我滿是狐疑地走進診所,一個工作人員正在前台打電話。我耐心等待她打完電話,陳述了我的需求,她告訴我第一次門診都是虛擬的,通過電話或者視頻和醫生聊過後,由醫生決定病人是否需要到診所進行真人診斷。
因為是第一次就診,我需要填寫一份表格,給出個人的基本信息,當然最主要的是醫療卡號碼。
填好表格,工作人員約定了第二天的電話問診時間。
第二天上午到了約定的時間,卻沒有醫生打電話來。我坐等了一刻鍾,終於忍不住又撥通了診所的電話,原來是我沒有留下電話號碼。
又等了半個小時,醫生終於來電話了,她詳細詢問了我的眼睛狀況,最後告訴我她手邊沒有眼科設備,無法為我做必要的檢查,並建議我去眼鏡店找驗光師,因為驗光師有完善的設備,也能診斷疾病並有開處方的權力。最後她還強調說,檢查的費用是包在醫療保險中的。
兜兜轉轉並沒能解決實際問題,不過總算得知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好消息是她告訴我診所的家庭醫生近期將接納新的病人,我可以過段時間打電話給他們詢問詳情。
這次看醫生的經曆讓我有點體會:
加拿大的公費醫療體製一直備受詬病,家庭醫生大權獨攬,一個人決定病人能否問診專科醫生,而且就算是病人被推薦給了專科醫生,候診的時間也可能長達數月,等待手術的時間也很長,據說可能需要數年。這些缺陷在疫情期間更加嚴重。
大家要保持心情愉快,注意飲食和鍛煉,爭取不去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