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是內政的延續,內政的熱點也能影射到外交辭令上。前段時間,國內的熱點是集采導致進口原研藥藥被踢出醫保,其他藥效力降低還好糊弄,可國產麻醉藥很麻煩,病人用了不配合“麻醉不睡”,手術風險太大了。於是,醫療水平最高的上海幾十家醫院推出了針刺麻醉以解燃眉之急。針刺麻醉並不是傳統中醫瑰寶,而是因為麻醉藥稀缺,1958年土法上馬的技術,主打一個“活馬當死馬醫”。手術台上的患者清醒地看著自己開膛破肚把下水拿出來切割,隻有堅信自己被麻醉過才能挺住不痛昏過去,忍不住痛昏過去就算自我麻醉睡過去了吧。
針刺麻醉確實能幹擾神經傳導,起到一定的鎮痛作用,但跟麻醉是兩回事。
現在的小型戰爭叫“外科手術”,大戰則是換頭大手術。戰爭或其他衝突發生之前,外交斡旋被說成是“放煙幕彈”以麻痹對方,麻痹就是麻醉,煙幕彈也有麻醉劑的意思。比如,納粹德國和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就是互相麻痹,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還與美國談判就是想麻醉對方。
中美之間有分歧但中國努力教會美國人管控分歧相向而行,能不能做到就看美國的悟性吧。中國從來不想與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發生衝突,外交上也不用放煙幕彈麻痹對方,但要在言辭上針鋒相對,即便做些實質上的讓步,嘴巴上也要硬氣。有一種外交不是麻痹對方而是麻醉自己,為自己的國民爭取陶醉感。
王外長應約與美國新任國務卿盧(魯)比奧通電話,語重心長地勸誡魯(盧)比奧今後要“好自為之”。王比魯年齡大資格老,看到一代新人走上外交領導崗位,雖然心裏高興,但隻說祝福話怕他飄了,讓小魯“好自為之”既是鼓勵又是鞭策,綿裏藏針,針上裹棉,夠小魯刺撓的。
這句“好自為之”深得針刺麻醉的精髓,刺而不麻,幹擾神經,對小魯無效卻讓國內聽眾有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陶醉感。美國稀裏糊塗地在嘴巴上吃虧了,中國人會心一笑沉醉於心,外交的境界就出來了。
讓國人深麻沉醉的話也有,比如以前痛批美帝的“八個第一”,麻醉力全開讓國人如癡如醉。川普上台後,中美關係麵臨調整,用“針刺麻醉”的話讓國人淺疼微麻輕醉屬於火候調控吧。“好自為之”不僅是對魯卿的勸告,也是給國人的新年獻詞——在蛇年裏,咱老百姓也要好自為之,與魯比奧共勉吧。
20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