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教育夾雜著仇恨教育是很奇怪的事兒,隻不過在某些地方已經習以為常了,“隻要有愛就有恨”,愛與恨是相互襯托的。
其實,愛家鄉愛祖國是人的天性,不必為此專門進行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把祖國比喻成母親,但愛母親不用教育,也許對反常兒童的矯正教育中有強調愛母親的內容吧。過去那些著名的愛國誌士沒聽說是教育出來的,他們天然就對祖國愛得深沉,反而在分化瓦解偽軍時,要對漢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以矯正他們的行為,使其重新做人,比如《野火春風鬥古城》裏就對偽軍頭領關團長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促使關團長帶兵嘩變走上正確的道路。學校裏普及愛國主義教育是怕現在的青少年長大了跟國家沒感情,為了防止他們將來叛國賣國而未雨綢繆?這麽不信任孩子太過分了吧。祖國是天然可愛的,一個勁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好像是引導孩子去愛不可愛的東西似的,這是對祖國和孩子的雙重誤解。
愛國主義教育告訴孩子祖國是最偉大最可愛的,這就很勢利眼。將心比心,你愛祖國,別國的孩子也愛他自己的祖國,各愛其愛,但別國的曆史不悠久、地不大物不博文化落後,沒有中國孩子的福氣,就沒理由愛他的國了嗎?愛國教育讓中國孩子有自豪感的同時,也產生了對別國孩子的同情,想法子讓他們走出自卑感 ,同情心也是孩子的天性。
葷素搭配是愛國教育的標配,說完祖國的偉大雄壯,還得控訴近代被列強欺負的屈辱,強調若不是被外國耽誤,祖國會發展得更雄偉,豪情與悲情交織互映,把孩子的感情調節得跌宕起伏,愛國仇外就擰成一股繩了,“縱然記憶抹不去,愛與恨都還在心裏”。
一般來說,愛與恨大多投射到同一對象上,兩個情人由愛到恨,愛極生恨,愛兮恨之所倚,恨兮愛之所伏,愛與恨通常是一肩挑。愛自己的母親不用恨別人的媽媽來襯托這愛的深度,愛自己的媳婦不會恨別人老婆漂亮,隻是有些嫉妒而已。愛國,也應該心無旁騖,專心愛唄,不一定拿個外國來恨以加深加濃對祖國的愛。愛國不需要任何添加劑,環保綠色添加劑也沒必要,就那麽赤裸裸地愛嘛。
在東大,愛國需要濃度強烈,隻靠“曆史悠久地大物博”還不過癮,必須加上恨日仇美做鍋底才夠味兒。日本侵略過中國,但以日本投降告終,這屬於自豪的添加劑,“9.18”“7.7”等係列國恥轉化成“8.15”國光了,該日本嫉妒戰勝國,中國憐憫戰敗國才是,繼續仇日凸顯愛國好像跑題了。恨日尚可理解,畢竟侵略過中國,仇美有什麽道理?美國沒占中國一寸領土,抗日戰爭支持中國戰勝日本,雖然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是中國主動揍美國,美國也沒記仇嘛。愛國需要恨日仇美陪綁做伴郎,這種愛容易變態,好像國不值得那麽愛,為了方便去仇恨而衍生出來的愛似的。林黛玉愛賈寶玉愛得純粹,不用通過恨賈璉仇薛蟠來表達愛意。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場悲情宏大敘事,把近代史說成“全世界都欺負我們,全世界都對不起我們,我們吃虧了”,悲情敘事下的愛國更像是“哀國”。“哀其不幸,愁其不爭”,愛與恨同體,哀與愁同源。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旨是獻哀供愛,“獻愁供恨”。齊秦提醒過:不要再編織美麗的哀愁/不要再尋找牽強的借口/因為你的眼早已說明/沒安好心眼……
202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