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居齋

後疫時代應對人類麵臨的問題探索
正文

密友+友鬆憶

(2022-06-24 16:30:31) 下一個

密友+友鬆憶

幾十年前事了。

日轉星移,瞬間陶友鬆先生飛逝已半載,飄逸不返。


去年大約也是這時候,失去聯係十幾年的陶兄,和我重新接上。我們在網絡上,在電話裏暢聊了幾次,未能過癮,相邀尋機會見麵,侃個痛痛快快!


今年剛過完春節,突然接到陶兄的消息,在我相繼失去親人好友的時候,更重重添上了一番悲痛!


陶兄和我交往的時間並不多,也許是緣,我們一見如故,三十多年風風雨雨,跨越時間空間的隔離,我們仍是少有的摯友。


陶兄是“怪才”,這是和他接觸的好些教授們的評語。也因為“怪",與世道格格不入,滿腹經綸,沒得到施展。


三十多年前,我在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讀研,選修陶兄的教的外國建築史,外搭助教。

 

首次見他是在上課前。

我們一起在教員休息室內幾分鍾。

陶兄認真細致地抹平舊衣裳的縐紋。清理了袖口的幾根布毛。

我同他在鍾聲裏進入教室,這清貧的書生,一站在講台上,滔滔不絕的一瀉千裏。


清貧的生活,中低待遇和他的才華的巨大反差,給我留下了第一印象。

這如禪公案裏鳥巢禪師氣吹布毛示法,在百納衣上拔一根布毛,飄飄吹向來求法的和尚,

讓來者悟道!

 

這天下大大著名的參禪公案在久遠的過去哈工大,在現下目前今天的蛙居齋,40~50餘年過去,曆曆在目。

 

注:文章起於2002年初,本人在國內當高訪教授之際。舊文新發,個中滋味自知。

 

 

 

2022/06/2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