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居齋

後疫時代應對人類麵臨的問題探索
正文

打筍子

(2021-01-29 08:46:15) 下一個

打筍子 

                   校園拾荒記之三

 

安營紮寨後,首個五更天,喝了清熱可愛的稀飯。鍾老師留下守家,我們一行七八人,摸黑高一步低一腳,沿著鄉間小路上了山。

 

一個多小時後,天已亮,見到了道旁茅草有一個洞,是常年人們打筍子的入口之一。

我清點了人數,約定日照當頂,打夠了大半麻袋,就必須回到路上。然後就魚貫而入,鑽進了茅草洞。

 

進得洞來,已是另一番天地,看看上方,依稀透出天光,看看地上,無任何道路可循。好在山坡雖陡,還不見懸崖,四周全是密密麻麻的不透風的毛竹。

 

人需在竹子間擠過,可見地上不時會有新鮮出土竹筍尖。我們一行人馬上分頭行事,消失在密密竹林裏。不見人影,僅時時聽見互相的吆喝,我們為防迷路走掉定下的規則。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打筍子,撥開嫩筍尖,乳白玉滴,咬在口裏,清香苦澀之後,帶點點回甜,對於我久餓的肚兒,美不可言。

 

接下來,出土筍子越來越多,勾引我越走越深,完全進入了一人世界,一人一心撲在筍子上。當然,時時不忘記用彎刀砍茅路,做記號,以免不小心走上不歸路。

 

半晌麻布口袋裝了一大半,看看天光已進正午,按約定原路退回。在山上小路上會齊小隊人員,我們拖著麻袋筍子下山。

 

到了一塊較平地的地方,我們中間打筍子的老手,在路邊燒起一堆火,把剛打的筍子丟入火裏,待筍子殼一焦,馬上剝開就吃。

 

啊,那滋味,比我剛剛品嚐的嫩筍芽,更上了一個境界,雖沒油沒鹽,但清香軟糯,是我終生難忘的山珍的美味。

 

晚餐不用說是筍子唱主角,隊友各顯其能,圍繞筍子幹起花兒開,筍片,筍絲,筍條,煮,炒,涼拌,紅燒…..反正晚上沒事,開一筍子宴正好。

 

肚子圓了,鍾老師的“太陽星”,在晚飯後在田坎上散步時,又咿咿呀呀起來,心情那個之好啊,沒說的。

 

進出口事業,往往是相輔相成的。頭兩天我們的產品,質量和產量步步高升,每天打回幾百斤高檔筍子。晚餐花樣也翻新,筍子好吃。可惜就是缺了油,那時每人每月的食油定量才二兩左右,不可能帶上山來奢華。進口有問題,吃量減少,影響上山的體力,產量就漸漸下降。

 

另一方麵,筍子是高纖維物質,我們天天大量進口,出口的業務也就大大的發展了,奇怪的事情就慢慢發生了。

 

首先,我們發現鍾老師的“太陽星”歌聲又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在農家開敞的茅房裏,嘻嘻嘩嘩聲音。再其次,是同學們在茅房裏聚會,蹬點的時間多了,次數與時劇增,大家才知道這筍子大餐的副作用。

 

漸漸我們住的堂屋,廂房窗上的糊的窗紙,被一片片揭去,糊在木板壁上的報紙也一層層撕掉 ,印象最深的是,我居然看見了底層有黨國舊報紙,上麵還見到孫中山先生的舊照。

 

一個禮拜的戰鬥很快過去,戰果是五六千斤的高級竹筍,戰士們卻好像比上山來之前苗條白淨了許多。福禍相依的事,誰也說不清。

 

回到學校,我們當然大肆吹噓山上風光,筍子清香,筍尖味美,大概沒人告訴接班的,要帶多點手紙。

 

同甘共苦,我們在出口問題上的苦,他們也得更好享受,我們尖兵們,已經把住地的窗紙牆紙一掃二光了。

 

我們年輕時,學生勞動力不值錢,打一季筍子,收了好多萬斤,食堂用後還剩下大半,泡在廚房外麵的兩個大水泥池裏,結果都成了如造紙廠紙漿般的臭漿水。

 

  10/10/2015初補憶四十餘年前饑荒之故事說古

   01/29/2021 臘月寒天於明媚藍天白雲下窩居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樹蛙瓦凹 回複 悄悄話 打筍子一故事,先結了,下會接發校園拾荒之四。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