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退休出遊記2

(2025-07-21 11:14:42) 下一個

     告別新加坡朋友後,登上去墨爾本的航班,正式開啟了我四十年來心心念念的旅行。

      訂澳洲機票時,我隻想著可以利用在新加坡十多個小時的轉機時間見朋友,卻沒想到,這個舉動付出的代價是連續犧牲兩晚的睡眠。上海去新加坡的航班是淩晨起飛早上五點到,沒睡著。在新加坡跑了一天回到機場,晚上7點起飛,7小時的飛行,三小時時差,到達墨爾本的實際時間是淩晨兩點,而且降落前兩小時前就已經無法安靜睡了。 連著兩晚沒睡,到墨爾本時疲憊之極。

     我的小學同學維維來接我們。當年離開澳洲時從未想到有天我回來時,會由我的小學同學來機場接我。更巧的是維維的家與我當年墨爾本第一個住處僅隔幾條街。老天安排得太妙了。

     得知我買好赴澳機票後,所有的朋友都邀請我們住他們家,我婉拒了他們。可隻有維維的邀請讓我無法拒絕,維維是我小學的班長,助人為樂的做派從小保持至今。說兩個細節就足以證明她待人之真誠。航班五點到,無論我怎麽勸說,她堅持要準點來接。上了車後,她就遞來一杯泡好在保溫杯的薑茶,隻因有次我無意說到早上喝薑茶的習慣。到了她的住處,拿出為我們買好的電話卡,裝上即可與國內的老媽通話視頻。飲食起居所需就更是無微不至。在維維家住了幾天,最初到達的疲憊很快一掃而光。

    80年我在澳洲留學時,大陸人非常少,我經常被問:你來自香港還是台灣?當聽到的回答是中國大陸,必瞪大眼珠:Mainland China?那副神情像看到中國大熊貓一般稀奇。沒想到四十年後的澳洲,滿地亞洲人不說,滿街還經常可以聽到上海話。如今的澳洲,除了有我四十年前曾經熟悉的環境,還多了上海老家的親切鄉音和美食。這種既有澳洲氛圍,又充滿家鄉元素,讓我產生出一種澳洲與亞洲相連的夢幻感。

   在維維家住了幾天後,我們出發去了悉尼,兩位小學同學來機場接我們,雖五十年未見,但都遠遠就認出了對方,激動地相擁,高聲歡笑,那一刻我們都回到了兒時。

     我們住在悉尼市中心希爾頓酒店,可以看到窗外的悉尼Town  Hall。重返悉尼第一天在高處俯覽它,四十多年前的一幕畫麵又回到了腦海。記得那是我離開悉尼的前一晚,在這個劇場參加了青年樂團的一場音樂會,上半場勃拉姆斯第一鋼琴協奏曲,鋼琴家居然在第一樂章結束後要求調音師上台調鋼琴,讓全場目瞪口呆。四十年後的今天,劇場仍屹立在那兒,可鋼琴家肯定已經不在世,當年同台演出的夥伴一個也都找不到了。

   悉尼的兩位同學特地請假陪我們遊玩,去了著名的藍山,自然少不了歌劇院,植物園,海灘,邊玩邊聊,把積攢了五十年的話在數天內說了個痛快。

   在悉尼我們去拜訪了當年上海著名小提琴家潘寅林老師,

     潘寅林老師是我們年輕時的偶像。在那精神食糧極其貧乏的年代。他演奏的“千年鐵樹開了花”“金色爐台”“苗嶺”等一係列小提琴中國作品,有如沙漠裏突然冒出的一汪清泉。讓如饑似渴的我們聽得如癡如醉。可以說當年因為這些作品,得以讓小提琴重見了光明,就如“黃河”協奏曲拯救了鋼琴一樣。
    雖然如今很多年輕人不知道潘老師,但網上一打他的名字,還是可以搜出很多有關他的內容,這裏我就不多說了。

     得知我們要去澳洲,朋友力薦我們去拜訪居住在那裏的潘寅林老師。
   工老師年輕時在上交實習過兩年,朋友的父親是他的老師,當年在樂團和老師家,還是小實習生的工老師曾與潘老師見過幾麵,隻是這麽多年過去,覺得他不會記得自己。所以當接到朋友轉發來的潘老師微信名片,工老師還有點猶豫。誰想潘老師過後主動發來加友邀請,還要求視頻,接通視頻後他說:看到你的模樣,記起來了。

    潘老師住在悉尼郊外,潘老師和太太一起來車站接我們,和善親切,毫無一絲名人的架子。在他家享用了茶點後,潘老師提議我們與他一起拉二重奏。讓我們有點受寵若驚。

   今年78歲的潘老師說他每天堅持練數小時琴,整本巴赫無伴奏輪番練,周末教學,還時常舉行家庭音樂會。
    拜訪潘老師受益巨大,年輕時他是我們的偶像,現在仍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音來小提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毛驢縣令' 的評論 : 要抓緊時間啊,再過幾年就走不動啦。
音來小提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對,他是文革後第一位站上舞台,用小提琴演奏中國樂曲的演奏家,他的音色很美很雅。
毛驢縣令 回複 悄悄話 看把你們高興的,剛退就一路開花,好美。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潘大師的金色的爐台在那個年代是天籟之音:)
音來小提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那兩位可是知名的前輩,我隻問其名,從沒機會與他們見麵。你居然與他們吃了好幾次飯,太了不得啦。
音來小提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水星兄過獎啦,有緣分的朋友一定不會丟失的,這裏也是啊,曾經多年沒來,一回來你們都還沒忘記我。
音來小提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麥姐' 的評論 : 麥子好,無論在哪個地方,四十年的變化肯定都是巨大的。歐洲的變化是多了阿拉伯和黑人,澳洲是多了亞洲人。再過四十年,估計世界各地的白人就成少數民族了。隻要各族人民能河蟹就好,亞洲人還是比中東非洲人規矩,所以澳洲很太平,而我們這裏真的不樂觀。當然四十年後我也不在世上了。由小一代自己去處理吧。
我因為沒上過中學,所以隻有小學和音樂學院的同學,我本來以為全部與他們失去了聯係,但有了微信後基本都找了回來,說明緣分仍在。
遇到潘老師也是緣分,而且是在澳洲,真的太奇妙了。
音來小提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土豆-禾苗' 的評論 : 是的,凱司令是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的甜點店,那裏有我們大家的美好回憶。去那裏聚會最合適不過了。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對了,文革後期我聽過好多次潘寅林老師的小提琴演奏,當然是從唱片和電台裏,當時喜歡佩服的不得了。94年我在上海工作了半年,經朋友馬曉暉介紹認識了何占豪和俞麗拿老師,一起吃了幾次飯,相談甚歡。我估計音來肯定也認識他們吧。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音來你這模樣哪裏像是退休人士啊,整個一個優雅大方,秀外慧中的中青年女性,你有凍齡術嗎?音來人好,人緣也好,還有這麽多小學初中的同學聯係,離開澳洲那麽多年都沒忘掉你。羨慕嫉妒!
麥姐 回複 悄悄話 四十後重遊澳洲,音來姐看到了大變化:“沒想到四十年後的澳洲,滿地亞洲人不說,滿街還經常可以聽到上海話。”悉尼還有專門的上海人聚集區呢,墨爾本不知有沒有。

“得知我買好赴澳機票後,所有的朋友都邀請我們住他們家”,音來姐的人緣太好了。好朋友真是貼心,薑茶和電話卡都備好了,細節見周全。

土豆說:“真羨慕你還能有那麽多小學同學保持聯係。”我也在想,俺似乎已經和小學同學失聯了,看到端莊優雅的音來姐和小學同學們的兩張合影,能保持這麽多年的友情,真是難得。

你們這次旅途有意外收獲呢,百忙之中去拜訪了著名小提琴家潘寅林老師。我剛上網查了,他被譽為“中國小提第一聲”,你們音樂界的大師!工老師和大師一起合作奏樂,合影太帥了。
土豆-禾苗 回複 悄悄話 真羨慕你還能有那麽多小學同學保持聯係,我連初中的都沒有啊。對了,如果你們上海約會,會選家對麵的凱司令吧… :))
音來小提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菲兒神速,總是第一個到來,我剛去你那裏問你是否上網搶票也手腳快呢。對,我是中間那個,被你說中了。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讚你們的友情,三個優雅知性的美女,音來是中間哪個嗎?音樂家的相遇總是有音樂相伴,美好。出去旅,特別是國際長途,我也是怕休息不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