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1885-1968)是中國現代哲學家、新儒家思想的奠基人之一,以其特立獨行、不畏權貴的精神為人稱道。他一生堅持獨立思考,不媚俗、不盲從,無論是麵對政治高壓還是社會潮流,都展現了文人風骨和思想家的氣節。以下是熊十力不畏權貴、特立獨行的幾件事,展現了他的個性與精神。
https://youtu.be/DCoMajoTR3M?si=w0VNSXycwABUt3Iz
1. 拒絕加入“八不會”組織,堅守“九不”原則
熊十力在北大任教期間,同事吳雅暉、李石曾等人組織了一個名為“八不會”的團體,提倡八條戒規:不抽煙、不喝酒、不嫖、不賭、不吸毒、不做官、不貪財、不阿諛。他們認為熊十力安貧樂道、一心向學,是理想人選,邀請他加入。熊十力卻直言拒絕,他指出:“你們‘八不’還要搞個組織,這是結黨營私,我加個‘不要組織’,我要來個‘九不’。”他不願隨波逐流,也不願被任何形式的團體束縛,展現了他獨立不羈的性格。這種堅持個性的態度,在當時趨炎附勢的社會風氣中尤為難能可貴。
2. 蔣介石壽宴獻打油詩,戲謔權貴不懼後果
據一些曆史記載,蔣介石50歲壽宴時,熊十力受邀出席。他並未像其他人那樣獻上諂媚之詞,而是當場獻上一首打油詩:“脖上長著癟葫蘆,不花錢買篾梳,蟣虱難下口,一生無憂,禿禿禿,淨肉,頭。”這首詩以詼諧的方式調侃蔣介石的禿頭,毫不留情麵。當時在場的眾人瞠目結舌,蔣介石也哭笑不得,但並未追究,允許熊十力離去。熊十力敢於在權貴麵前直抒胸臆,用戲謔的方式表達不卑不亢的態度,體現了他不畏權勢的膽識和風骨。
3. 文革期間不掛毛像,堅持文化立場
文化大革命期間,熊十力被視為“反動學術權威”,遭到紅衛兵的輪番抄家和批鬥。當時,社會上普遍要求家中懸掛毛澤東畫像以示忠誠,但熊十力堅決拒絕。他的居室中始終不掛毛像,堅持自己的文化立場和學術尊嚴。紅衛兵多次上門逼問,甚至追到他遷居的青雲路住所,質問他是否知道某些領導在廬山白鹿書院的“反動活動”。熊十力一律回答“不知”,被視為態度頑固,遭到更嚴重的批鬥。他的書籍、手稿被撕毀或查封,住所也被迫搬遷。盡管如此,熊十力始終不屈服,寧願承受精神和身體上的折磨,也不願違背自己的信念。
4. 絕食抗議文化破壞,悲歎“中國文化亡了”
文革期間,熊十力目睹中國傳統文化遭到摧毀,內心極度悲憤。他曾被勒令交代曆史問題,甚至被拉到街頭示眾受辱。麵對抄家、批鬥和文化的破壞,他精神受到極大打擊,常常獨自蹣跚於上海街頭,雙淚長流,口中念念有詞:“中國文化亡了!”1968年5月23日,熊十力最終選擇以絕食的方式結束生命,以此抗議文化的浩劫。他的絕食不僅是對政治高壓的抗爭,也是對傳統文化消亡的悲鳴,展現了他以生命捍衛文化信念的決絕。
總結
熊十力的一生充滿了特立獨行的色彩。他拒絕加入“八不會”組織,體現了不隨波逐流的獨立精神;在蔣介石壽宴上獻打油詩,展現了不畏權貴的膽識;文革期間不掛毛像、堅持文化立場,彰顯了不屈服於政治高壓的骨氣;最終以絕食抗議文化破壞,用生命捍衛自己的信念。他的這些事跡,不僅體現了他作為思想家的風骨,也為後人留下了一個不向權貴低頭、不向時代妥協的榜樣。熊十力的精神,至今仍激勵著人們追求真理與獨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