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圖
最近從印度的疫情大爆發中,想到了千古恒河,千年前她也許是美麗的聖潔的,如今誰還會說她美麗?也許身在其中的印度人民依然會認為她是美麗的神聖的,因為幾千年來他們的理念已經被綁架了。但是如果有一個人突然跑到他們中間對他們說:恒河很髒很臭,這個人肯定很快被周圍的人打成肉醬!這畫麵讓我想起了一個哲學故事。
在《理想國》第七卷中,柏拉圖通過一個洞喻來說明人類的理性的認識能力。
柏拉圖虛構了一個洞穴式的地下室,它有一條長長的通道通向外麵,可讓一道亮光照進來。有些人從小就住在洞穴裏,頭頸和腿腳都被綁了起來,不能走動也不能轉頭,像囚徒一樣隻能看著洞穴的後壁。
在他們背後遠處高些的地方有東西燃燒著發出火光。在火光和囚徒之間有一條路。沿著路邊築有一帶矮牆,就像演傀儡戲時設的屏障一樣。有一些人拿著各種器物高過牆頭從牆後麵走過,有的還說話。這時,各種器物在火光的投射下在洞穴後壁上留下了他們的陰影。因此,洞中的囚徒天天看到的都是這些陰影而不是事物本身,然而他們卻認為看到的陰影就是事物本身,除了陰影之外沒有什麽別的實在。
如果有一天有一人解除了桎梏,能夠走動並看到了火光,他會由於不習慣而感覺很痛苦,而且無法看見那些他原來隻看見其陰影的實物,即使別人告訴他以前他看到的不過隻是陰影,他也認為過去看到的陰影比現在看到的事物更真實。
如果有一天有人硬拉著他走出洞穴,見到了外麵的陽光,他也會覺得眼前金星亂串,以至於無法看清任何一個真實的事物。然而經過一個適應的過程之後,他就可以就事物本身看事物了。這時他發現,太陽正是主宰可見世界一切事物的原因。
於是,他覺得即使忍受任何苦楚也不願意再回到洞穴過囚徒生活了。即使他回去,告訴他們過去他們看到的隻不過是陰影,洞穴裏的人也會認為他到上麵走了一趟就把眼睛弄瞎了,人們甚至會把這個說胡話的人殺掉。
這就是柏拉圖的洞穴喻的主要意思。柏拉圖的這個比喻看似平常,然而通過這個比喻他說出了關於人類認識的一番大道理。
(1)在洞穴裏,在可見世界中,當頭不能動時,人們隻能對事物的陰影有所認識,這是最低級的認識,他把這種認識叫做想像,此時所看到的隻是虛幻的東西。
(2)然後當頭可以動了,在火光的照耀下看到實物,這是高一級的認識,他把這種認識叫做信念。然而這兩階段都是對可見世界的影像的認識,形成的隻是意見,是不可靠的。
(3)因為柏拉圖認為實物是理念的影像,因此,人們在洞上對實物的認識是通過理念的影像認識理念本身,因而已經涉及到可知世界,是一個認識的更高級的階段,他把這一階段的認識叫做[知性]。
(4)而最高級的認識是對最高的善理念本身(他把善理念比作太陽)的認識,他把這一最高階段的認識叫做[理性]。這兩個階段是對可知世界的理念的認識,形成的才是可靠的[知識]。
柏拉圖的[洞喻]明顯有崇尚理性而貶低感性的特點,但他對兩個世界和4個認識階段的區分對後世的一些思想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人,最聰明的時候是明白自己無知的時候!很久很久以前,笨小孩知道自己笨,所以就開始學哲學,帕拉圖是第一個接觸的哲學家,是因為他著名的理想國,那時候,真的幻想有這樣一個完美的地方。
後來,終於明白,在生活中我們說哲學,其實並非要去學哲學或要成為哲學家,而是在生活的林林種種中增加理智的判斷,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信仰,但當信仰沒有了理智的加持,就會變得糊塗。
星空下的哲理名言:
(1)If you do not learn to think when you are young, you may never learn.
如果你年輕時不學會思考,那就永遠不會。
(2)Our greatest glory consists not in never falling but in rising every time we fall.
我們最值得自豪的不在於從不跌倒,而在於每次跌倒之後都爬起來。
(3)He who seizes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
誰把握機遇,誰就心想事成。
作者簡介:張允遐,中國財經出版社合作作家,【滾滾紅塵美利堅】作者。該書被中國各地圖書館和美國公共圖書館收藏。
【中國作家協會】評定為海外優秀作家。
並多次獲得中國中央電台、中國僑聯等高層次的文學獎項。
多年來共發表了不少頗有影響力的作品,其中得獎作品十多篇,並由北京電影學院改編成電視劇。
請關注《歲月抒情》微信公眾號,可以即時收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