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機密碼(奇人甲)

作者的話:此時,人類已進入了最危急的時刻!睜眼看看世界正在發生的一切,這僅僅是剛剛拉開序幕,更震撼的即將來到。我不得不在這個特殊的時刻用心寫下這些沉重的文字,願為有緣之士指出通向美好未來的光明之路,平安渡過劫難。我將在這裏為大家講講故事,點破一些迷,為大家
正文

500歲世外異人 十六、醫之道

(2020-05-27 05:38:58) 下一個

平先生的話,讓我大大開了眼界,有些話,神醫都聽得很入迷,說大長見識。

天亮後,使命也完成了,而且學校也快要開學了,平先生就說現在該送我回去上學了。神醫也要與我們同行一程,我們要先路過神醫的住所,送神醫回去,然後再回我家。

其實我一直都對中醫很向往,覺得它非常玄奧,想以後做醫生,雲遊四方,濟世救人。隻是我一直不好意思向神醫開口,眼看著就要與神醫分別了,我就鼓起勇氣,讓神醫傳我一些醫術。神醫一聽,看了看平先生,然後連連擺頭。我很失望。

神醫馬上拍著我的肩膀說,不是不肯教我,隻是不敢教,他所學的不隻是中醫,而是醫道。他說連平先生都不能教我,他就更不敢教了。如果我是一塊上好的絲綢,而將我用作了抹桌布,那就毀了,那他負的罪就大了。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神醫為了讓我高興起來,就說給我講一講中醫治病的基本原理,以及中醫中的人體結構,讓我知道中醫到底是怎麽回事。但是更高的醫之道,他不能講,不然會對我以後修煉造成幹擾,隻能是講最基礎的。我聽後點了點頭,非常高興,就來了精神了。

神醫說,經絡學是中醫理論的根本和基礎。中醫認為人體是由皮部、腠理、筋骨、五髒六腑等組織,在全身經絡、穴位的貫通下而形成的一個有機生命體,運行著氣、血、精、津液,驅動著人體,使人體充滿活力。

人體上下遍布了無數的經絡,經絡看不見、摸不著,連五指、內髒的間隙部分都有經絡相連,可以說幾乎無處不在。經絡是一種高能態存在,不在人類空間顯現,不同於人類物質,比如將嘴唇閉合,舌頂上齶,可將任督二脈搭上。

中醫將人體的經絡係統大概劃分為:十二正經、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十五絡脈、三百六十五絡、孫絡、浮絡,等等。

十二正經是分別對應連接五髒六腑的經脈,是五髒六腑之氣的運行通道,控製著五髒六腑的運行和功能。十二正經分為三陰經(太陰、少陰、厥陰)與三陽經(太陽、少陽、陽明),所以又稱為六經。六經分為手六經與足六經,共十二經,分別為: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因為手足又是左右對稱的,所以實際一共二十四條經。這二十四條經脈構成了五髒六腑與全身的循環,五髒六腑的功能和平衡就靠這十二正經去調節。

人體最主要的經脈除十二正經外,還有奇經八脈(任脈、督脈、衝脈、帶脈、陽維脈、陰維脈、陰蹻脈、陽蹻脈),這八脈雖不直接連接髒腑,但貫通全身經脈,功能非常重要。

另外十二正經還分支別脈,離、入、出、合於人體表裏之間,加強了十二經脈的內外聯係,形成十二經別。

十二正經之氣貫通全身,濡養筋肉骨節,形成十二經筋。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的外周連屬部分,具有約束骨骼、屈伸關節、維持人體正常運動的功能。

十二正經能量對應到人體表麵,將人體表麵劃分為十二個部分,就是十二皮部。十二皮部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於體表的部位,是絡脈之氣散布的所在。

人體脈絡的關鍵接點與能量出入口就是穴位,如同脈絡上的重要關卡和交通樞紐,也稱腧穴。穴位位於脈絡的交結點,是人體經脈的關鍵點,控製著脈絡的開合與能量的出入流通等。不同的穴位具有不同的功能,控製不同的脈絡,所以中醫能夠通過針灸穴位來控製脈絡的運行通暢情況,從而調整五髒六腑的平衡,治療疾病。

穴位分為經穴、經外奇穴,還有阿是穴等。經穴位於十四經(十二正經與任、督二脈)之上,也稱為正穴,共約三百六十五個,十四經外的稱為經外奇穴或阿是穴。又因為十二正經共二十四條,所以分布經穴的共有二十六條經。

從經脈中又分支出絡脈,主要的絡脈在經脈上的分支交叉點就是經穴所在。如十五絡脈分別從十四經的十四個經穴上分支而出,再加上脾之大絡所構成,分別以其分支出的穴位命名。另外還有三百六十五絡等,是從三百六十五經穴分支出的。絡脈再繼續分支,就是孫絡,絡脈遍布全身,其散布於體表的部分又稱為浮絡。以上是中醫對全身經絡、穴位的大概歸類。

經絡中流通著能量,稱為氣,經絡是氣運行的通道。這個氣不是指空氣,而是一種精微物質,是驅動人體運行的能量,是一種高能態存在,看不見、摸不著,但客觀存在著。

因為氣是一種高能態存在於人體之中,驅動著人體的活力,所以氣的運行通道――脈絡,也是一種高能態存在,不然無法統攝、運行高能態的氣。正如血管中可以運行血液,血液無法滲出血管,但電磁波和氣等,則會直接穿透人體和血管皮肉等,“漏”出來,所以血管無法運行氣。而以高能態存在的脈絡,則可以凝聚、統攝、運行著高能態的氣,但在解剖上看不見也摸不著,存在於人體另外時空的真體之中,但它與肉體又是對應合一的。。

氣站在不同角度可分為各種不同的種類,有先天之氣、後天之氣,有精氣、真氣、營氣、衛氣、榮氣等等。人體中的氣有多種來源:有來自父母的先天精元之氣;有後天飲食產生的水穀精氣;有從呼吸中所提煉的清氣;有五髒六腑產生的精氣;有來源於天地、自然、宇宙的氣等等。

氣看不見摸不著,但氣與血、精、津液等可以相互化生,另外氣對人體血、精、津液等有固攝、驅動的作用。因為脈絡與氣看不見也摸不著,中醫便依照氣對血的固攝、驅動作用,將氣對應到看得見摸得著的血,根據撓動脈在手腕寸、關、尺部位的搏動情況,將其劃分為六脈二十八象,用來推測了解人體之氣在脈絡中的運行情況,從而推斷出五髒六腑和人體的健康狀態,這就是中醫的把脈原理。這與看風水察龍脈的原理差不多,大地的生氣和龍脈看不見也摸不著,便根據大地山脈河流的走勢與形態等來尋龍脈、點地穴。

中醫認為人體主要是因為外邪入侵或內部七情所傷而致病。中醫將所有致病的外邪按照自然界四季六氣的變化,歸為六類,稱為六淫,分別為:風、寒、暑、濕、燥、火。自然界的不和諧變化,與人體不正確保養,產生六淫,從而影響到人體,成為破壞人體平衡,使人致病的外邪。外邪首先從人體表麵的十二皮部侵入浮洛,洛脈滿,邪氣便從絡脈侵入經脈,經脈失守,邪氣就進一步侵入經脈所對應運行的髒腑。中醫根據十二正經與髒腑的層層對應關係,將人體防禦機製劃分為六個層麵,稱為六經。如果六經層層失守,邪氣就會在六經中層層傳遞,並在所對應的不同髒腑間傳遞,使病情層層加深、加重。

人體之氣又統稱為正氣,它們除了驅動人體活力,維持生命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在時時抵禦著邪氣的侵入,保衛人體。隻有在正氣不足,防禦係統失守時,邪氣才能層層侵入身體而致病。當人體平衡,正氣充實,經絡通暢時,這套防禦機製就非常強盛,邪氣就不能侵入。即使邪氣太盛,一時侵入了人體,也會被人體防禦機製抵擋在一定的層麵,不能深入,並且會隨著人體防禦機製的自我修複和平衡,慢慢將病邪逼出體外,人體便會保持健康強盛。 中醫治病以針灸、中藥、按摩等等手法,來扶持人體正氣,驅除邪氣,通過打通人體經絡,調整人體平衡,使人體循環順暢來達到治病和養身的目的。這些就是凡人中醫治病的大概原理和過程。

關於中醫原理,請參閱《神話密碼解譯》係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