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戰略

全球軍事,曆史,戰略
正文

八十年前的菲律賓海海戰 (A)

(2024-06-01 23:14:29) 下一個

圖1(題圖):1944年6月19日一天中,日軍損失了315架飛機,破了紀錄。美軍僅損失了30架飛機,打出了震驚世界的1 : 10的交換比。在這場史稱“馬裏亞納火雞大射獵”(Great Marianas Turkey Shoot)的決戰中,日本海軍徹底敗北。

【前言】從2022年10月1日到22日,《航母對決係列:  (五) 菲律賓海,1944年6月19–20日》連續刊出七集,內容豐富但篇幅很長。在菲律賓海海戰八十周年之際,全球戰略將原作濃縮成兩集精華版,謹以此獻給為打敗日本浴血奮戰,為亞太八十年和平奠定基礎的美軍將士。

背景

在八十年前,太平洋戰爭(太戰)的海上決戰在1944年6月爆發。菲律賓海海戰(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是到那時為止規模最大的海戰,也是1942年連續四場航母對決(珊瑚海,中途島,東所羅門,和聖克魯斯)以後的首次航母對決。美軍出動15艘航母(891架艦載機)對陣日軍9艘航母(430架艦載機),這樣24艘航母(1321架艦載機)的大戰規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日軍盡管不占優勢,但氣勢如虹,先發製人。美軍泰山壓頂,碾壓日軍,決戰取勝。

馬裏亞納群島位於西太平洋中部,菲律賓海東部。主要島嶼從南到北是關島(最大),羅塔,提尼安,和塞班(第二大)。關島以外是日屬南洋群島(首府塞班)。關島是美國領土,1941年12月淪陷。兩年半後,美軍打回來了。報仇雪恨以外,美軍占領馬裏亞納群島以後,B-29轟炸機可從這裏起飛,轟炸日本。所以馬裏亞納群島是日本內閣在1943年10月提出的 “絕對國防圈” 內最重要的核心,下令日軍一定要嚴防死守。

美軍戰役準備

第四場航母對決(聖克魯斯海戰)在1942年10月結束時,美軍在太平洋僅剩一艘受傷的企業號航母,岌岌可危。兩年不到,代號為第58特混艦隊的高速航母特混艦隊(Fast Carrier Task Force)不可思議地竟能出動15艘艦隊航母(fleet carrier):七艘大型航母(CV)和八艘輕型航母(light carrier, CVL)。這還不是美軍參戰的全部航母:另有七艘比輕型航母更輕的護航航母(escort carrier,CVE),載機170架, 為登陸部隊執行護航,反潛,和登陸後的對地打擊任務。所以在馬裏亞納群島戰役中(菲律賓海海戰是海戰部分,另外還有十多萬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參加的登陸作戰部分),美軍總共投入了22艘航母。護航航母航速低(18節),無法跟上以30節以上高速作戰的高速航母特混艦隊,所以沒有參加菲律賓海海戰。本篇中 “美航母部隊” 特指第58特混艦隊(不包括護航航母)。

除了企業號這艘1938年服役的老艦,所有參戰航母都是兩年內新建的。高速航母特混艦隊司令米切爾中將旗下有最新銳的六艘埃塞克斯級大型航母(首艦於1942年12月入役),是美軍在太戰後期的中流砥柱(圖2)。

2  埃塞克斯號大型航母:36000噸(滿載),90架艦載機

獨立級輕型航母從1943年1月開始,在一年之內九艘像 “下餃子” 一樣全部入役(圖3)。除了首艦獨立號以外,其它八艘輕型航母全部參戰。獨立級從輕巡洋艦改建而來,天生高速,能飆30節以上,所以能積極配合大型航母作戰。

3  巴丹號輕型航母:14000噸(滿載),30架艦載機

不斷發展壯大的美航母部隊在米切爾推動下,在戰術編組上摸索出一條創新之路。前四場航母對決時,因力量薄弱,一艘航母就組成一個航母特混艦隊,偶爾兩艘組成雙航母編隊。從1943年1月起,多航母編隊成為航母特混艦隊的常態。基本單位是打擊群(Task Group,也可譯為特混群或特混大隊),由兩艘大型航母,兩艘輕型航母組成核心。多航母作戰進攻時能集中力量,發揮優勢;防守時護航戰艦集體防空,反潛,搜救,能高效完成任務。理想的打擊群應有四艘航母。四艘以上航母優勢無法發揮,因為每艘航母為起降飛機需要一定的空域,每艘航母被迫分的太開。在菲律賓海海戰中,第58特混艦隊旗下共有四個航母打擊群(表1)。

另外一個力量超群的戰列艦打擊群也別開生麵地加入第58特混艦隊(表1)。以前的實踐是將單艘戰列艦直接加入航母打擊群擔任 “貼身保鏢”。現在幹脆讓七艘新銳的高速戰列艦單獨組成一個打擊群,發揮火力優勢,前出部署,這樣來犯敵機會先遭到一頓暴打。需要收拾殘敵時可一馬當先。

58特混艦隊旗下的四個航母打擊群和一個戰列艦打擊群

 

大型航母

輕型航母

戰列艦

巡洋艦

驅逐艦

總數

58.1

   2 (大黃蜂,       約克城)

    2 (巴丹,             貝勞伍德)

 

   重巡3     輕巡1

14

22

58.2

   2 (黃蜂,          邦克山)

   2 (卡伯特,          蒙特利)

 

輕巡4

12

20

58.3

   2 (企業,          列克星頓†)

2 (普林斯頓,      聖哈辛托)

 

重巡1‡   輕巡3

13

21

58.4

1 (埃塞克斯)

    2 (蘭利,             考彭斯)

 

輕巡4

14

21

58.7

 

 

7 (阿拉巴馬, 印地安納, 衣阿華, 新澤西, 北卡羅萊納, 南達科他, 華盛頓)

重巡5

11

23

哨戒

 

 

 

 

2

2

總數

7

8

7

21

66

109

【注】† 第58特混艦隊旗艦(米切爾座艦)。‡ 印地安納波利斯號重巡是第五艦隊旗艦(斯普魯恩斯座艦)。

1944年6月,第58特混艦隊旗下有109艘戰艦和956架飛機(891架航母艦載機和65架戰列艦和巡洋艦的水上偵察機 [水機])。這支部隊驚人的航母數量是太戰開打時美軍全部航母的兩倍,日軍全部航母的1.5倍。第58特混艦隊隸屬第五艦隊,由中途島大捷的領軍人物斯普魯恩斯上將率領。

日軍戰役準備

在太戰中節節敗退的日軍不甘心失敗,一心想通過策劃多年的決戰翻盤。1944年3月,為了決戰,聯合艦隊主力全部編入新成立的第一機動艦隊。小澤治三郎中將旗下不但有九艘航母,而且統率五艘戰列艦(包括大和,武藏,和長門這三艘先後擔任過聯合艦隊旗艦的超級戰列艦)。第一機動艦隊集中了日本海軍全部精華,是日本帝國的希望。

九艘日航母組成三個航空戰隊(美軍語:打擊群),雖沒有美第58特混艦隊那樣的豪華陣容,也已經是聯合艦隊最堂皇的決戰主力了(表2)。最讓日軍振奮的是1944年3月新入役的現代化大型航母大鳳號(圖4)。大鳳號采用全封閉式艦首和機庫,能抗風暴,提高了耐波性和適航性——以前所有日航母都用敞開式艦首和機庫。

第一機動艦隊旗下的三個航空戰隊(航母打擊群)

 

大型航母

輕型航母

戰列艦

巡洋艦

驅逐艦

總數

第1航空戰隊 (甲部隊)

   3 (大鳳†,        翔鶴,瑞鶴)

 

 

   重巡2     輕巡1

10

16

第2航空戰隊 (乙部隊)

   2 (隼鷹,       飛鷹)

1 (龍鳳)

1(長門)

重巡1

9

14

第3航空戰隊 (丙部隊)

 

3 (瑞鳳,千歲,千代田)

4(大和,    武藏,金剛,榛名)

   重巡8     輕巡1

9

25

總數

5

4

5

13

28

55

【注】† 第一機動艦隊旗艦(小澤座艦)。

4  大鳳號大型航母:38000噸(滿載),52架艦載機

“戰術大師” 小澤的戰術創新讓實力不俗,但仍處劣勢的日軍如虎添翼,有希望重創咄咄逼人的美軍。和以前中途島,瓜島,聖克魯斯群島等攻勢作戰不同,這次日軍在內線防禦作戰,可依托周邊島嶼上的機場。小澤的創新是航程外攻擊(又稱穿梭轟炸):發揮日機航程大的優勢,在美機航程外放飛攻擊隊,讓機群一路向東空襲美艦隊。若超長距離飛到作戰半徑(300海裏)以外也不要緊,可一直向東在 “不沉的航母” 馬裏亞納群島岸上基地降落。在加油加彈以後,艦載機在單程回母艦路上可再次空襲美軍。這樣連續穿梭飛行,會將美軍打得精疲力盡,狼狽不堪。而美機航程太短(作戰半徑僅200海裏),鞭長莫及。日機航程大於美機航程的主要原因是日機設計為追求輕盈,高速,對飛行人員沒有裝甲保護——這是日機共同的弱點。美機的設計強調防守,為保護飛行人員安裝了厚重的裝甲——這是美機共同的優點。但為達到和日機類似的高速,美機航程就相形見絀。

同時,第一機動艦隊計劃能得到強大的岸基海航部隊的大力協助,起碼能敲掉美航母三分之一的實力。在太戰從攻勢變為守勢以後,以馬裏亞納群島為主要基地的第一航空艦隊成為捍衛 “絕對國防圈” 的第一線力量。第一航空艦隊最終滿編時紙麵上會有浩浩蕩蕩的1600架飛機。但即使滿編,要成功地防守“絕對國防圈”也是不可能的。這是因為“絕對國防圈”實在太大。在太平洋中部從北向南畫一條3200海裏(6000公裏)的長線:千島群島,博寧和硫磺群島,馬裏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新幾內亞,巽他群島(荷屬東印度東部)。星羅棋布的幾百個島嶼,幾十個機場,每個機場都要分兵把守的話,理論上講駐守任何機場的基地航空隊(50–100架飛機)都會被美航母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所以唯一的希望是盡快判明美軍主攻方向,發揮航空兵轉場方便的優勢,向主要戰場集中力量打殲滅戰。

1944年5月,美軍在新幾內亞的比亞克登陸。第一航空艦隊判斷這是美軍主攻方向,在馬裏亞納群島僅留下170架飛機(塞班35架,提尼安65架,關島70架),主力向西南方向的加羅林群島和帕勞群島集結,準備在新幾內亞決戰。但到6月15日美軍在塞班登陸後,日軍恍然大悟,急令轉場的飛機火速返回馬裏亞納群島。但被美軍調虎離山以後,日軍狼奔豕突,或者由於當地設施差,零件少,無法上天;或者由於飛行,地勤人員缺乏(很多人因食宿衛生條件惡劣,染上登革熱),無人駕機。所以當菲律賓海決戰真的來臨的時候,第一航空艦隊隻有在關島剩下70架的飛機。在塞班和提尼安的100來架已被美護航航母派出的艦載機在登陸作戰中殲滅。

不幸的是正在星夜兼程奔赴決戰的小澤不知道第一航空艦隊作為一個作戰單位已可忽略不計。報喜不報憂的第一航空艦隊司令角田覺治中將不斷發報:“正和敵軍激戰。” 蒙在鼓裏的小澤覺得形勢正朝有利的方向發展。

第一回合(619日):日軍進攻(第一部分)

作為 “高端” 的航母對決,菲律賓海海戰規模宏大,但過程簡單,線條清晰。一共隻打了兩個回合:第一天日軍攻擊,第二天美軍攻擊(圖5)。                                   

菲律賓海海戰示意圖:619–20

6月15日,美軍發動 “獵食者行動”(Operation Forager),在塞班登陸。聯合艦隊司令豐田副武大將向正在奔赴馬裏亞納群島的第一機動艦隊下令:“阿號作戰(Operation A-Go)發動。” 阿號作戰是日軍決戰的代號。下一份電報豐田向小澤發來著名的1905年東鄉平八郎元帥在日俄戰爭海上決戰前的訓令:“皇國興廢,在此一戰。各員一層,奮勵努力。”小澤將東鄉訓令傳達全軍後,在旗艦大鳳號上升起了Z字旗。1905年東鄉在決戰前首次升Z字旗。1941年南雲忠一中將在放飛珍珠港攻擊隊時同樣升Z字旗。這次是日海軍曆史上第三次升Z字旗,象征意義十分明確:日軍太渴望一場決戰的勝利了。

曆史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日軍雖傾巢而出,但水麵兵力隻有美軍的一半(表3)。其中決戰利器航母的對比日,美是9 : 15。日航空兵力也僅有美軍的一半(表4)。其中航母艦載機日,美對比是430 : 891。加上戰列艦和巡洋艦攜帶的水機,日,美對比是473 : 956。但小澤認為要是號稱擁有1000架飛機的第一航空艦隊在馬裏亞納方向能出動400架的話,雙方航空兵力基本持平。但他不知道第一航空艦隊隻有在關島的70來架殘存飛機,不可能在決戰中有所作為。

3  菲律賓海海戰中美,日水麵戰艦兵力

 

大型

航母

輕型

航母

戰列

重巡

洋艦

輕巡

洋艦

驅逐

總計

美第58特混艦隊

7

8

7

8

13

66

109

日第一機動艦隊

5

4

5

11

2

28

55

菲律賓海海戰中美,日艦載海航兵力

 

戰鬥

俯衝

轟炸機

魚雷

轟炸機

航母艦載機

總數

水上

偵察機

總計

美第58特混艦隊

475

232

184

891

65

956

日第一機動艦隊

222

113

95

430

43

473

6月中下旬當地風向是東風,對日軍有利:航母可高速向東航行,放飛攻擊隊,縮短航母和美艦以及航母和馬裏亞納群島的距離。而美航母要放飛攻擊隊需高速向東航行,會增大美航母和日航母的距離,本已“腿短”的美機更夠不著目標。而且這樣會減少美航母和群島的距離,會更方便岸基航空兵力打擊美航母。可以說這場決戰,日軍占有天時,地利的優勢。

求戰心切的米切爾一心要向西尋敵。美機航程短,隻有縮短距離才能殲敵。但他的頂頭上司斯普魯恩斯考慮到以前多次海戰中日軍分兵多路,若米切爾向西前出太多,會中日軍調虎離山的詭計。日軍沒被發現的部隊可能包抄到米切爾身後,對正在登陸作戰的十多萬人的部隊帶來浩劫,第五艦隊一定要保證他們的安全。所以斯普魯恩斯同意米切爾在馬裏亞納群島以西展開:白天向西航行,但晚上務必要向東航行,這樣不至於離開群島太遠。

6月18日,第58特混艦隊在馬裏亞納群島以西120海裏處展開(圖6)。在24海裏 × 12海裏(288平方海裏,960平方公裏)的遼闊海域,第58特混艦隊的核心是第58.3打擊群,米切爾的旗艦列克星頓號大型航母和斯普魯恩斯的旗艦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巡都在這個打擊群。北麵是第58.1打擊群,南麵是第58.2打擊群,西北麵是第58.4打擊群。這四個航母打擊群既能相互守望,又能不受幹擾地各自起降飛機。另外第58.7戰列艦打擊群在最西麵,離敵最近。從空中看,浩浩蕩蕩的第58特混艦隊的陣形像一個倒F。

6  58特混艦隊陣形圖:619–20

6月19日,第一機動艦隊的陣形像一把長長的錘子,有一個彎的把手(圖7)。前麵的榔頭是丙部隊:主力是三艘輕型航母(瑞鳳,千歲,千代田)和四艘戰列艦(大和,武藏,金剛,榛名)加八艘重巡。這樣最充分地運用戰列艦和巡洋艦的水機作為偵察力量,也運用戰列艦和巡洋艦強大的火力,可痛擊來犯美機。榔頭後麵100海裏處的把手是小澤親率的甲部隊:主力是三艘大型航母(大鳳,翔鶴,瑞鶴)。把手的彎頭是乙部隊:主力是兩艘大型航母(隼鷹,飛鷹)和一艘輕型航母(龍鳳)加一艘戰列艦(長門)。

7  第一機動艦隊陣形圖:619

6月19日淩晨5時,日軍出動43架水機,在偵察作戰中,搶了先機。一架偵察機在07時30分在提尼安以西130海裏發現美航母。在08時30分,第一攻擊波69架戰機從丙部隊的瑞鳳,千歲,和千代田號航母上騰空而起,菲律賓海海戰(第五場航母對決,也是太戰的決戰)打響了。

【八十年前的菲律賓海海戰,共兩集,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ucker' 的評論 : 謝謝!
Zucker 回複 悄悄話 又見大作甚為開心,感謝感謝!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唐宋韻' 的評論 : 謝讚!完全同意,但日本為何走上這條道路,和日本如何被暴打後頭腦清醒,這段曆史值得反複回味研究!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半球' 的評論 : 謝南兄長期支持!第四次航母對決後懸念很大。的確,18個月後,現在沒啥懸念!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軍史作家同行點讚!But,no good deed goes unpunished. 斯普魯恩斯穩紮穩打,菲律賓海大捷之後,竟然被批評不夠大膽。米切爾屢次請命率軍西行,尋戰殲敵,但都被斯否決。太平洋海航總部的意見是這是外行領導內行的惡果(斯不是海航出身)。還好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和在華府的海軍總司令金頭腦清醒,堅定地支持斯。斯不是海航出身,不等於他不能領導航母取得勝利——中途島大捷就是他指揮的。第五艦隊的首要任務是保障規模宏大的馬裏亞納群島登陸作戰成功,斯出色的完成任務。但是,根據當時的八卦,這是他戰後沒有評上艦隊上將(Admiral of the Fleet,中文通常譯為五星上將)的主要原因,令人十分扼腕。出於篇幅考慮,這些高層細節在超短的精華版裏被迫刪除,現在利用討論的機會聊一下。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好貼點讚。
說句大白話:與美國開戰,小日本不想活了。
南半球 回複 悄悄話 全兄佳作,看著過癮,讚!戰打到菲律賓海戰時,美國已呈摧枯拉朽之勢,沒有懸念了。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戰略大家又發大帖了!Raymond A. Spruance也許是美海軍在二戰中最傑出的指揮官之一。他不僅在中途島戰役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而且是菲律賓海海戰中美海軍艦隊司令。該戰役給日海軍一個毀滅的打擊。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麥迪拉' 的評論 : 謝謝支持!本篇的確是在以前七集基礎上的精華版。若有興趣,歡迎閱讀《航母對決係列》,共40多集。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謝謝鹿蔥!九宮格出了八集,暫時告一段落(最近又去了一些新國家,但無緣對它們的曆史深入了解,所以簡史無法提筆)。這篇隻是紀念一下80年前的海上決戰(2022年航母對決係列開篇就是紀念1942年首次對決和後麵三場對決80周年)。
麥迪拉 回複 悄悄話 鼓勵一下這種高質量的貼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哇,戰略的海戰又回來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