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忽然想起我在中國的電子公司時辦板報的經曆,及“心得體會”。下麵稍說說。
我在電子公司工作時,那裏有幹部加工人近百人。偶爾要組織文體活動:如長跑比賽(五公裏),拔河比賽,及公司板報的征文。我剛好好一段時間負責板報事物。過程中,有一些教訓。
某次,我是從出“活動花絮”牆報得到的教訓。那一次,我們組織完拔河比賽,就需出一次活動掠影。即板報上張貼活動花絮照片,附注文字等。我印象深是兩個小點:1、是我出板報附注照片內人名時,有個叫“某小啥”。結果人家專門到我辦公室說明,要求更改“小”為“曉”。我就用小貼紙覆蓋在其名字的“小”上,鋼筆改為“曉”,以求準確。2,我附注說明時,想幽默一下,說那隊拔河的員工啦啦隊員,“像惦記被賊偷一樣,極謹慎地觀察對方隊伍有無在拔河時加塞人的情況”,大約是這意思,日子久了,記不清了。結果部門裏一個中文專科畢業的文員,提醒我用詞不當。我呢?小“自得”於自己的“幽默”,沒有換句子。結果那期“活動花絮”貼出去後,我細看,也覺得用詞不雅,小不妥。即張文布榜的文字,還是需要雅一點,別“掃”到誰。翻譯質量講求“信達雅”,這公布的文字其實也是。人家中文大專畢業,專門受訓多時,就是受推敲文字的訓練的。我實際文字水平比不過人家,我沒自知而已。私下寫文稍不同。
像我私下寫博文,有時不講究(如寫一篇博文約需時一小時;修改錯別字或句子不通或主謂賓定狀補不全或不配套情況,及上網查證數據出處,落實考正,必要時附錄出處等操作,還需時一小時。有時沒時間,就跳過修改考證一小時不做了。)但在公司出板報(或公文文書)就不一樣,有個工作質量及被問責的考量。故任何員工或同事有提意見,都需虛心聽取,以求共同的部門工作質量求得認可。
再一次,是公司弄長期有償征文-即召集員工投稿,有少許稿費支付。交來的文章由我編輯處理,張貼在板報欄裏(我們公司生產車間加辦公園區有八九千平方米,占據工業區工業樓的兩層,故兩個“板報欄”)。那期間蠻有意思,很有幾個員工會寫。
每兩星期,我收集齊稿件,就用選字體用“word”打出來因在彩色A4紙上,各張邊角或不滿處用“word”自帶的“報花”美化一下。有時,稿件不夠,我就動員某員工把他的“公文”電子版給我。那“公文”是那員工給領導寫的部門建設策劃稿,深得“某領導”讚譽。那我心說,就要來稿子張貼出來讓大家學習一下唄!隻是,我細看之下,發現他三四張的行文,有一頁多一點都是“照搬的條文”,非原創。板報內這篇文章過長,於是我“自作主張”,把他摘抄的部分省略,注明此處省略“一頁”,張貼了出去。結果,後來那員工小不高興。原因有三:1,此員工本無意發表他的公文,我動員才給的,結果我又因故刪了他一部分,客觀上沒有尊重他;2,他覺得他的所有文字是一個整體,刪了給人的印象不完整不全麵;3,給板報供稿是有報酬的,每千字多少(錢是沒多少了),刪了他的文字,少給錢。這些人家都是不說出來的,是我意會出來的。結果是,後來,我再也沒從他那裏征得一篇稿子。(那會兒我自己不寫稿,隻張羅文章出板報。少點同理心。我自己若幹年後寫博文,也才會“心思那麽敏感”。說笑了!)
再一點是員工中的好寫手們。如給我側麵提建議照片注釋中要用“雅詞”那個中文大專的文員,寫過好幾篇。一篇是關於西安城牆的:她前麵一份工作有責任到外地討債。她到駐地,一連一兩周天天到對方財務部“坐等”,最終要來了帳。期間跟其財務人也聊天,對方知她居西安,說“能天天看到古老的城牆好幸福哦!”她以此為題記錄她的工作經曆。另一篇講她母親,農村主婦,一輩子特別勤儉。到西安女兒家來探親時,與女兒一同逛街後,硬是不在街上買飯吃,一定步行多遠回家一同做飯吃。這一篇我讀時不禁落淚了。(我心知這姑娘其實比我經曆得多,家境貧寒,克服過很多困難。其母女的堅強令人落淚。)
另一個好寫手是個年輕的助理工程師,估計第一次應聘工作來我公司。他高高個子,其貌不揚,不愛說話,還有點“不知人情世故”。他寫奇幻文,或者說魔幻小小說,背景總是中國古代,挺有意思。(要是得到鼓勵,到今日,估計也是一個能寫(長安十二時辰)的馬伯庸!)某次他被投訴給我:起因是,他工作日住員工宿舍(三室一廳那種),某周末回家前因故“沒衝廁所”,讓同宿舍人“側目”。然後我就側麵找他談,讓他注意個人“衛生”啥的。小夥兒還挺不憤!那麽小的事情!我那會兒也是就事論事,沒多想。等我孩子出社會工作時,那一串令人“啼笑皆非”“暈頭暈腦”小狀況!我真是感謝她各個工作崗位上的boss, 真是耐著性子,手把手地,把一個“生生娃”,教成一個還算懂事,有工作程序的“工作人”。回想起我在那電子公司共事的年輕同事,回想我自己的最初工作經曆,還不是“蒙蒙”的,能把當時的“領導”“氣死”!人的成長真是受益於很多人!感慨!
把話題拉回來!
再一個是稿費:某一次,我集中報賬支付多個人的小稿費(要數字數要算賬啥的)。結果發錢後,就有一位作者找到我,說“少算了她一篇文章的錢!”我聽後仔細核對,發現確實這情況。就說我知道了!下回給她補上!結果人家說,“快過年了!過年前不欠賬!”為了尊重她,我立馬另寫報賬單,一通簽字啥的,補給她!哈哈!
再有一次,就是我的不好了。那回,我從外麵商場美陳布置得到靈感,乘興自製一組彩紙花飾布置兩層樓的兩個板報。具體我忘了,是用硬的紅色卡紙剪出很多同形狀小卡紙,再一個個套接,用膠水粘貼在牆上形成一個大約直徑三四十公分的心型或圓型,。做辦公層板報時心型時材料夠,形狀也挺好。做車間大圓形時,缺工具保證形狀是圓形,材料小片也有點不夠。我心裏一煩,就失手弄成一個“大逗號”形的裝飾物。草草收兵!心想反正是車間區,“工人沒文化”,“也不會挑剔”““多觀看”!可是,轉天來,我一到車間,一看那不圓的“逗號”板報花飾,就覺得“刺目”!這工作態度!這美工水平!丟臉啊!丟臉!我也沒再修改。讓那個難看的“疤”,留在那裏兩周!趕緊換掉!太“自取其辱”了!嘿嘿!前車之鑒!下回一定預先想好了,把材料準備足,把“工裝夾具”找到!把“事兒”辦完美了!
從我這簡單的辦公司板報的小經曆,回想“文學城”編輯們,或是華文報紙“世界日報”“星島日報”的,甚或'newyork times""daily"等報紙刊物的編輯美編們的工作,其實性質是一樣的。
還是那話,幹啥都要往“專業”得幹!幹啥都要細致認真!
回顧往昔的辦板報舊事,頗覺溫馨可愛。就是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工作,一路走來,成了現在的“自己”。無他!就是自己的往昔!
補個笑話:我離開那電子公司後,一半年,曾回去辦過一點事兒。那次也看板報區-那時是那個中文大專生接受搞。我粗看之下,覺得那板報總體觀感比我那時辦得好!“術業有專攻”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