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西安遊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重讀“母親的大學同學紀念冊”有感

(2025-05-18 17:47:42) 下一個
某日,我抽空又讀了一遍母親的(大學同學聚會紀念冊),頗為感慨。再讀一遍後,有許多不一樣的感覺(我過去讀過,整體印象,她同學被分配到陝西各縣各地區,不光我父母(西安生源),被分到偏遠的陝北,其他人,也是各種偏背地區,許多人老年時很像農民)。
母親畢業於1962年,陝西省某大學化學係。畢業前一個月,她和我父親因是優等生,被分配到西安市工作。他們有了確信後,就離校去結婚了。結果結婚完回來,學校裏風雲突變,據說同學中有人不滿畢業分配去向,到處告狀,結果我父母被改分配至陝西榆林工作。我父母極不滿意,但改分配的事兒已被敲定,他們憋屈生氣。拖延一段兒日子,無奈在當年九月初到榆林縣的單位報到。且一幹就是十三年多。母親在中學教高中化學,父親在教育局啥的單位。十三年期間,我們四姐妹陸續出生。父親在機構工作,常被派出去下鄉搞社教,一去半年多。家裏挺困難。如我大姐七歲上學,二姐五歲上學。二姐上學一兩學期,小妹出生。不好找保姆,就讓二姐停學,在家帶剛出生的小妹。而我和大姐被轉到興平縣豆馬村外婆家看護,大姐上農村小學,我由外婆看護,同時在那裏還有其他幾個表姐們等等。直到小妹十個多月,找到保姆看護。我和大姐才回到榆林跟著母親…
轉回頭說(紀念冊),是他們班的兩次同學聚會紀念。一次2005年,一次2007年。這是本三四十頁後的普通A4紙裝訂的帶塑料皮和裝訂塑料棱的薄冊子。除了幾次聚會的合照及分組照。還有每人一頁的個人介紹或個人感悟。如喬老師一頁,有個人彩照,個人感言及若幹年蹤跡小述,還有他的書法作品等個人才藝的一角。很樸實。實際上,母親和她那一代人都很樸實。
我知道喬老師,因他是西安市某中學的高中化學老師。從1962年畢業一直幹到退休。我大姐高中成績不好,母親將她轉去十中。在喬老師的幫助下,總算如期畢業。母親1975年調回西安後,跟喬老師走動較多。喬老師給予我大姐很實在的幫助。
另外,其他同學,除十個左右在西安工作,其他都分配去陝西各縣,如陝南旬邑,陝北橫山縣等等。且因過去時代,戶口隨著分配地方走,很多都在當地中學等教育單位一呆就是三十幾年。文革後期,有些就辦調動,調回原籍所在(我父母從榆林調回西安,有些從陝北調回鹹陽)。(另隱情是1966年後,中國大學停止招生。即大學院校培育的大學生,真就是不夠分配不夠用,特別是偏遠地區。已畢業的大學生們,真的是長期忙碌在各縣一線教學崗位上).
他們同學中,有被打成“右派”,下放幾年的。有因家庭困難,不能服從分配,在西安成黑戶,做了十幾年飯堂員工(實際就是臨時工,沒編製的。反正人要吃飯要養家,有個工作比沒有強).也有革命軍人,比同學大個十歲左右,保送進大學的。總之,都是兢兢業業一輩子化學教育事業,無怨無悔。
我看畢業時分配到西安的同學,哪幾個會是在畢業前夕鬧事,把我父母驅趕到陝北榆林的?哪個我母親從不提起?從不來往的?舊賬了!不提了!母親已85歲,她同學很多都去世了!
我有鄰居大媽是1963年天津某大學化學機械專業畢業的。據她講,他們畢業分配也形勢緊張,哭的鬧的吵的。很多同學畢業後都從不來往,因為畢業分配結恨.
我也想過,這一個畢業分配決定人一生(至少十五年的去向,實在是事關重大,實在也是不合理不合情啊!這是中國國情和政策造成的!讓多少人怨恨啊!但我鄰居大媽也說,那時國家到處缺人,大學畢業生不夠分配的,隻好一個省一個兩個。故而她若幹年間,沒有過同學會,根本聯係不上)。
總歸,看了在2005年65-70歲左右的一群老牌大學生們各自回顧他們的一生,懷念學生時代的友情。隻有感慨:時代的烙印,影響他們每個人。個人的意願,在那個時代是不被重視的,個人的抗爭是渺小的,能做的隻能是在本職崗位上任勞任怨,大多數人也願意任勞任怨,不計得失。
我跟母親一代差不多隔30年,我的同學們,也都工作了30幾年了!大家會如何回顧各自的一生,如何緬懷學生時代。母親同學中的熱心人,編纂了這本同學紀念冊,樸實實在,且許多老輩人還有中國國畫或書法或格律詩的才藝秀秀,放我這一代還不會這些呢!至少我不會!哈哈!
僅以此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幸福劇團 回複 悄悄話 最後總結挺好的,樸實感人,生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