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哄寶寶睡覺難於上青天,想必是每個父母都會發的感歎。但在美國,孩子獨睡是天經地義的。隨著西方育兒觀念逐漸東移,“獨睡”的概念已被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接受。
在美國為何強調要讓寶寶獨自睡覺
國內很多父母認為,寶寶還小,總要和媽媽睡在一起,方便照顧。但美國人普遍認為寶寶與父母同床會影響寶寶的身心健康:
1.容易缺氧 大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而寶寶的大腦發育正需要更多的氧氣,同床很容易造成寶寶大腦供氧不足,進而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
2. 窒息危險 同床睡眠過程中,大人會因為身體翻動而壓到寶寶,很容易導致窒息的危險。美國一項調查資料證實了這一點,即讓嬰兒獨自睡覺可降低60%的突然死亡率。
3.睡眠不良 兩人,甚至三人同床,很容易互相影響,特別是對神經係統尚在發育的寶寶來說,會導致睡眠不穩、半夜驚醒。
4.疾病傳染 日常生活中,大人接觸的事物、環境較為複雜,即使注意清潔,身上也難免會攜帶很多細菌,寶寶的抵抗能力還很弱,很容易被細菌感染生病。
5.易形成戀父或戀母情結 寶貝到了3歲左右已經能分清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了,他們有了最初的性別意識,心理處於一個重要發育階段。如果長時間不和父母分床睡覺,有可能滋生戀母或戀父情結,導致寶寶日後缺乏自愛、自律,甚至形成性識別障礙。
6 影響夫婦關係 家裏增添了寶寶,家庭生活的重心就都轉移到了寶寶身上,經常是媽咪一到晚上,就要哄寶寶入睡,遇到難纏的寶寶還要哄好長時間。待寶寶入睡後,夫婦都已困倦不已,長期下去勢必會影響感情。
美國媽媽極力主張獨睡,更重要的原因是有利於從小培養寶寶內心獨立。美國孩子膽子特別大,他們不怕天黑,不怕單獨外出,不怕山高水急。獨立自主精神特強。他們為什麽會這樣呢?
美國孩子自立訓練從嬰幼兒開始。美國很多孩子從嬰兒時期就獨居一室。孩子長到三四歲,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長就給買一種很小的夜光燈,徹夜亮著,以驅逐孩子對黑夜的恐怖。晚上睡覺前父母到孩子房間給孩子一個吻,說句“孩子,我愛你!晚安!做個好夢!”就回自己的臥室了。孩子就抱個布狗熊、布娃娃之類的玩具安然入夢。
內心能否獨立是嬰幼兒能否正確認識自我的一項重要指標。 孩子的獨立是從形式到內容的,所謂形式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孩子行為方式,而內容則是孩子的內心。讓孩子適齡與父母分床,有助於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的培養,並可促進心理成熟。可以防止長大後對父母過度依賴,並在日後感到孤獨寂寞時,兒時的獨睡經曆會幫助他們很快適應周圍環境。
何時分開睡
孩子多大應該睡自己的房間?對於這個問題,全世界的父母各有自己不同的回答。
在美國醫院,嬰兒出生後清洗、穿紙尿褲、打包後,就放到一張小小的白色透明的嬰兒床上,推到產婦的床邊,讓媽媽照顧。產後2-3個小時,媽媽就從小床抱起嬰兒,吸自己的奶,喂完了,仍然把嬰兒放回小床。就是說:嬰兒剛出生就獨自睡嬰兒床了
產婦在醫院休息1-2天出院,這時家用汽車必須裝上嬰兒專用安全睡籃,讓嬰兒睡在裏麵,綁上安全帶,才準開汽車回家。一歲之內外出,嬰兒都是睡在這專用安全睡籃內。絕對不準媽媽抱著寶寶做汽車。所以,即使外出遊玩寶寶都習慣了獨自睡覺。
美國普遍情況就是這樣:寶寶一出生,就獨自睡嬰兒床,並養成習慣。即使是新生兒,也不與媽媽同一個被窩。這就避免了以後分床的麻煩。
一歲之內有的分床不分房:有的即分床又分房。通常1-2歲左右,寶寶就睡到自己的臥室。此年齡段的寶寶入睡較快,並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意識。利用這些特點鼓勵寶寶獨睡,寶寶較易接受
在美國讓寶寶獨睡有高招
舒適有趣的嬰兒床 在美國嬰兒床很考究,給寶寶一個即能睡覺、又能玩耍的安全、舒適的獨睡空間。讓他從小就習慣並喜愛自己的小床。小傑的嬰兒床四周圍有軟墊,以防碰傷。上麵懸吊了一個電動玩具狗。它由色彩不同的三隻狗、轉盤和彩球組成,可以自由翻滾和旋轉360度,並能放莫紮特、貝多芬等經典音樂。 在床尾欄杆上安放了特製的電子琴娃娃。寶寶用腳一蹬,電子琴娃娃就展開雙臂,用甜美的聲音說: “Hallo,Baby! Peekaboo! (你好,小寶寶,讓我們來躲貓貓!) ”。並彈出不同的音樂。小床邊上裝了能發出鳥叫聲、小雨點聲、瀑布聲等等聲音模擬器。小傑一聽到小鳥的清脆叫聲就趴在小床上一動不動地凝神靜聽,小傑特別喜愛自己的小天地。也就不會排斥他獨睡的小床。臨睡前,不管小傑多哭鬧,隻要我們將他放在小床上,打開電動狗,他兩眼就會跟著小狗一上一下的移動,聽著優雅的莫紮特樂曲兩支小腳就自然地、有節奏地動起來,自己一人玩得特別開心,然後我再放上搖籃曲,小傑聽著、聽著就慢慢地閉上了眼睛。寶寶就在這安靜、舒適的環境中進入夢鄉。
童話小屋 讓寶寶獨睡的房間成為快樂的兒童天地,首先要把這個小房間好好裝飾一番,使它成為溫馨別致、充滿情趣的“童話小屋”。牆上貼上寶寶喜歡的卡通圖片;我們帶寶寶一起買上他自己挑選的紅色敞篷汽車床。寶寶對”superman/超人”情有獨鍾。我們就給他買了有超人圖案的被子,床單。和寶寶一起動手布置小床,在上麵擺放一些可愛的小動物,讓寶寶對自己的小床有種新鮮感,並且十分喜愛它。然後告訴他:“你是小超人,勇敢的男子漢,小動物是你的好朋友,陪你一起睡覺。” 讓寶寶學著自己心中的偶像,擁抱這些小動物安然入睡。
固定睡前儀式 寶寶上床睡覺的時間,在晚上8-9點之間較為合適。 每天晚上8;00開始睡前儀式: 給寶寶洗完澡,喝完奶,潄完口後,為他講個小故事,調暗燈光,放一段柔和的音樂。哄寶寶睡覺最好的辦法是唱搖籃曲,它最適用於零歲到2歲內的寶寶。起到平靜心理、催眠的作用,也給寶寶一個信號:已經到了睡覺的時間。然後關上大燈,輕輕離開,讓他獨自入睡。
即使白天睡覺,也將窗簾全部拉上。讓寶寶從小就習慣在暗中睡覺,到他獨睡一個房間時,自然也不怕黑暗。但我們仍在寶寶的房間、衛生間、走廊裏都放上小夜燈,以便寶寶夜裏起來方便。
講睡前故事 當寶寶躺在床上之後,在美國流行睡前給寶寶讀15分鍾書或講個故事給他聽,在故事裏和寶寶共度愉快的睡前時光。這樣寶寶能夠變得更穩當,更容易入睡。這時,親他一下,輕拍背部,並輕輕對寶貝說:“乖寶貝,睡吧!”再親親小臉、小手,讓寶貝內心感到滿足。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就會安心入睡。
分房不分心 打開房門,保持空間交流。孩子開始獨睡時,打開他房間的門,父母也打開自己房間的門,讓兩個小空間連接起來,並且告訴他:“爸爸媽媽就在你身邊呢,你一叫媽媽就能聽見。”這樣,孩子會感到還是和父母在一個房間裏睡覺。不少家庭,在寶寶的房間裏安上攝像頭,寶寶的狀態全能掌握住。
實際上,你的小家夥遲早要走出去征服世界。父母和孩子分床又分房睡,是一次心靈上的“斷奶”過程。盡管過程艱難,且令人揪心,但培養孩子獨立睡眠的習慣宜早不宜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