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君

描寫我的兩個小外孫在美國的成長過程
正文

第49章 蒙特梭利學校專訪記

(2020-08-04 15:36:12) 下一個

編者按:

 

目前蒙特梭利教育可謂是深入人心,很多家長對此很感興趣,國內也陸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蒙氏教育幼兒園。但總的來說,蒙氏教育在國內也還算是摸索期、發展期。它確實是一個“好東西”嗎?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嗎?為此,本刊對美國一家已經有26年發展曆史的蒙氏學校進行了特別訪問,希望能給家長們提供一個參照視角。

 

訪問校長

 

 辦園思路和理念

我們蒙氏學校辦園思路在於:協助孩子發展各方麵的潛能、基本常識、思考方式、人格教養,培養孩子天生的學習本能和終身學習的習慣。為他們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礎。使孩子能完美成長

 

教育理念可概括如下:

 

1、使人成為人

 

蒙台梭利教育是使人成為人。第一個人是剛剛出生的生物性的人;第二個人是為人,為人就是受過教育,具備了教養、具備了人格的人。也就是人格形成才能成為真正的人。

 

2、自發性的智能

 

孩子內在有一種執著追求知識和求發展的衝動。那是內部發生的原動力,如孩子熱衷做某一件事時,大多會不知不覺地進行 “分析、比一比、合起來、集在一起”的工作。如果這種內在衝動不通過教育去啟動他,將會使幼兒本身存在著的巨大能量遲滯、消磨掉。

 

3、人的創造性

 

創造是自然而生的。孩子在手的活動及語言中不斷地保持調和,最後才能培養出孩子自己的人格,而人格在成長過程中發揮各種創造能力。

 

4、協助孩子自我發展

 

讓兒童發揮他自身的生命潛能,通過自身的實際的這種活動來發展自己各個方麵,包括人格的養成,這是我們教育的真諦。

 

5、有準備的環境

 

我們認為環境是有生命的,這個環境包含兒童成長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積極意義,是老師為孩子專門準備的,同時也要將所有不利於兒童成長的事物加以排除。

 

6、給孩子自由

 

要給孩子自由,讓孩子自由選擇對象、自由注意工作做到何種程度等,促進他們自發性地表現自己,。自由並不是放縱,如任性、無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礙團體的活動等都要嚴格地禁止。

   

 孩子入園後家長扮演的角色

我們鼓勵父母參加學校活動,邀請父母對課堂觀察,定期召開家長興趣會議,討論教材和一些專門活動。我們認為父母對孩子在教室的活動理解的越深,回家可更好的幫助孩子。當父母在家中也用同樣方法教育,孩子會感到教室和生長環境一致,從而得益更多。

 

 對中國父母有些什麽忠告?

讓我們以蒙台梭利名言共勉之:

激發生命,讓生命自由發展,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務。在進行這樣一種細致的工作時,需要有高度的藝術,要把握時機和恰到好處,不致造成幹擾和偏差。孩子們的心靈正在充分發展,他們的生命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我們隻能是幫助他們。

 

 在孩子3-6歲階段,那些方麵最需要培養?

1. 實際生活領域

兒童在參與生活實踐的過程中,獲得一些技能,形成一些意願,潛在的間接目標是培養獨立性、秩序感、專注能力、手眼協調能力、集體生活能力和樹立自尊心。

 

2.感覺領域

蒙台梭利感覺材料能吸引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和嗅覺,從而可以啟發孩子創造大量不同的活動,發展孩子探索和創造的能力。

3.語言領域

孩子要想學習寫,必須先具有寫的機械運動能力。讓孩子在關鍵的敏感期裏熟悉書寫語言的工具,這樣,到了後來,孩子 "爆發"式地書寫語言就成為自發的過程,而不是辛辛苦苦地學習書寫規則和機械練習的結果。

 

4 . 數學領域

秩序、精確、注意細節和順序感來源於生活,而感覺材料為"數學頭腦"奠定了基礎。當兒童發現了數字間的關係係統時,他們就逐漸形成了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音樂

聽經典音樂和其他類型的音樂,合唱,隻用一種樂器演奏等,音樂課在學校每周兩次。提供學習不同樂器的機會,還會教孩子們識譜,並訓練其音樂欣賞力。

 

6 文化教育:地理和科學

 

7.道德與情操教育

人必須盡可能從孩提時代起就在區別美與醜、善與惡的感受的萌芽中發展。在幼兒具備秩序的敏感期內,積極培養兒童的智慧與良知的感受性。

 

 

 

學校現場實錄

這是一所典型的蒙氏教育學校,建於1982年,是私立的。學校有一個“幼兒班”,收1~3歲寶寶;兩個“學前班”,收3~5歲寶寶;一個“小學班”,收6~10歲孩子。每班有30個學生,4個老師,其中一位是主導老師。所有主導老師都有蒙特梭利專業教師證書。(見相片01係列)

 

 

  •  教具:突出關鍵點

教具的設計原則是使每個教具都突出某個特定的概念或難點,便於將注意力集中在關鍵概念上。

積木數學教具分別代表1到10,珠子數學教具分別代表1、 10、100、1000。(見相片02係列)

 

  • 教育:“不教”

沒有課表,不劃分上下課時間。教師的工作不是“教給”孩子他們所沒有的知識,而是在一個精心準備的環境裏,讓孩子按照自己內心的需求,自由地挑選“工作”。

一個孩子挑選了除法教具,也隨意挑了一道18÷3=   算題紙。他從盒子裏拿出18個小珠子,順序地在教具孔內整整齊齊地插成三排。一看,每排是6個小珠子,就高興地在算題答案處寫上” 6” 。(見相片 03-2 ) 。孩子完成這項“工作”後,將教具放回原處,又挑選另外一套教具,自由地、專心地“工作”起來。

 

  • 教師:觀察者、引導者、維護者

教師的工作是觀察每個孩子的內心需要,依個別差異因材施教,仔細觀察每個孩子的發展,提供適時的引導,並給學生恰當的鼓勵。 (見相片 04 係列)。

主導老師在集體教學中,為孩子示範教具操作,是集體的組織者。30個學生大都是單獨的各做各的“工作”,4個老師要在教室裏來回走動,給單個或小組孩子提供經驗、指導,和孩子談話,幫孩子一起解決困難。

教師還要仔細地準備和維護學習環境,當孩子表現出煩躁、無理或搗亂行為時,教師要給予幹預,讓他們投入到別的活動中去,為孩子準備和維護一個積極有序的學習環境。

  • 班級: 混齡

教師不是教室中唯一的信息來源,學校鼓勵年齡大的孩子幫助比他們小的孩子,並且充當活動的領導者,為其他孩子作出榜樣。

小驊和凱西兩個孩子坐在小桌旁玩數字遊戲,一條小蛇由1-10的數字組成,小驊5歲,帶著4歲的凱西將1-10的數字一個個剪下來,然後再排好次序,一一對應的貼在小蛇身上(見相片05 係列 )。兩個孩子幹得很投入,不知不覺自己就學會了1到10排序的抽象概念,鍛煉了手工技巧,還培養了小驊的合作精神和領導能力。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促進集體生活的發展。孩子可以在很大的範圍內選擇自己的朋友,發現和探索別人身上具備的一些和自己不同的特質。隻有在孩子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是不同於別人時,他才會知道如何善用和他人分享、合作及互相尊重的機會。與人合作,尊重他人是蒙台梭利教室集體的基本概念。

 

  • 理念:有限製的自由

在這學校裏更多看到的是孩子自主選擇、自由地“工作”、走動、交談。對孩子自然流露的信任是對其獨立性的信任,即在各種情境下都覺得“我自己能做”的獨立性。隻有提供自由,孩子才能隨時選擇最感興趣的活動教具和材料,才能最大發揮自己的潛能。

但這自由是“有限製的自由”,包括有目的地、小心地選擇、使用材料的自由,指導自己學習的自由,與他人交往的自由以及在一定的空間內自由活動的自由。

學校還非常強調個體責任感的發展。例如,用完材料後,孩子必須把材料放回架子上,下課時兒童都把自己的坐椅和小桌子整理得幹幹淨淨。(見相片06 係列 )

 

  • 效果:主動的平靜

教室是開放的,孩子在教室裏隨意走動,選擇自己喜歡和需要的工作。當他著迷時,開始專注於這個事物,就會平靜地進行工作。

在自由的同時又是有序的。孩子在選擇自由的同時,也選擇了責任,那就是維護教室的穩定,不幹擾到他人,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教室裏顯得比較“安靜”,每個孩子都在專心地做著自己的事,孩子們說話的聲音很低,老師說話的聲音也是很低,很輕柔的,這種安靜、穩定、與有序是在一般幼兒園很難看到的 (見相片06係列 )。

 

  • 注重:實際生活教育

實際生活訓練通常被認為是蒙台梭利課程中的必要內容。孩子在參與生活實踐的過程中,獲得一些技能,形成一些意願,這有助於他們在其他活動中專注學習。通過經曆熟悉的、類似家庭生活的體驗,例如打掃,做針線活,整理花園,兒童開始學會把精力集中在一個活動上,並且學會按順序從頭至尾地做一件事 。

一個小姑娘用洗滌劑洗毛巾(見相片07係列 )

 

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不僅在曆史上,而且在現代都具有重要意義。雖然它誕生於20世紀初。但蒙台梭利的核心思想和許多重要的實踐活動都走在了那個時代的前麵。即使在今天,它仍然如80年前一樣富有生命力,並在兒童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混齡分組、同伴指導、個體化和以兒童為中心的學習、整體教育、有準備且能迅速對學習者作出反應的環境、教師擔任觀察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借助有順序的操作材料學習、尊重每個兒童的內在潛能---這些教育實踐和概念都是蒙台梭利的教育哲學。蒙台梭利教育有很大的潛能,而且富有生命力,原因也正在於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