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彩雲追月

(2024-09-03 11:43:19) 下一個

《彩雲追月》 是廣東音樂的著名曲目,粵語名曲。 

《彩雲追月》最早見於清代的廣府樂曲,後由廣府音樂家們進行填詞,
由此誕生這首膾炙人口的粵語歌曲版的彩雲追月,彰顯著廣府地緣特色。

《彩雲追月》由作曲家任光於1935年為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的“百代國樂隊”所創作。 

任光(1900年~1941年)。出生於浙江省嵊縣(今嵊州市)城關鎮東前街。中國近代音樂家、作曲家。

任光創作了著名的《漁光曲》(1934,影片《漁光曲》主題歌)、
《大地行軍曲》(1934,影片《空穀蘭》插曲)、《月光光》(1936,影片《迷途的羔羊》插曲)、救亡歌曲《打回老家去》(1936)、民族器樂曲《彩雲追月》(1935),以及歌劇《洪波曲》(1940)等作品。

《彩雲追月》是上世紀30年代任光早期的代表作。
最初是民族管弦樂曲,後來,作者從創新的角度運用西洋作曲技巧,采取歐洲“探戈”舞曲節奏,並汲取我國江南絲竹優美輕鬆的音調和樂器組成特點。從而匠心獨運地創作出這首意境深邃、舒適優美、富有神韻的小型器樂合奏曲。 

《彩雲追月》最初隻是樂曲,並沒有歌詞,後來才陸續出現多個調寄《彩雲追月》,按照曲調填入粵語或國語歌詞,甚至閩南語、日語的歌曲版本。
粵語版比較流行的,就包括有70年代鄭錦昌演唱的《幾度夕陽紅》、90年代葉倩文演唱的《紅塵》等。

而最早出現的粵語版,是1963年由香港粵曲撰曲家李願聞填詞、歌手崔妙芝演唱的《彩雲追月》,作為香港電影《永遠的微笑》的插曲。
這個版本的詞意最貼合原曲標題的意境,文字優美、清雅,悅耳動聽。
但這個版本產生於粵語流行曲被認為未入流的年代,所以並不太為人所知。

而在70年代粵語流行曲逐漸興起,此版本經由新加坡“粵語天後”麗莎(黃煥嬋)翻唱後,就開始長期流傳在兩廣地區及海外華人地區。

黃煥嬋版歌詞:

明月究竟在哪方
白晝自潛藏
夜晚露毫茫
光輝普照世間上
漫照著平陽
又照著橋梁
皓影千家人共仰

人立晚風月照中
獨散步長廊
月浸在池塘
歡欣充滿了心上
靜聽樂悠揚
越覺樂洋洋
夜鳥高枝齊和唱

難逢今夕風光
一片歡欣氣象
月照彩雲上
熏風輕掠
如入山蔭心向往

如立明月旁,如上天堂
身軀搖盪
俯身遙望 世界上
海翻浪 千點光
飄飄泛泛碧天在望
欣見明月逾清朗。

學唱《彩雲追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