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軼事

平凡人生活中的趣事,或引起不平凡的你的共鳴
正文

凡人軼事 之 救溺水

(2020-04-29 07:10:35) 下一個

凡人軼事 之 救溺水

文/剿匪出關

父親總結了他的人生,有五次大難不死。其中第一次是他一歲左右,因右腋下長了一個癰而差點死掉(詳情請讀《凡人軼事》專輯之《信是緣》)。第二次則是他讀初二時,因溺水而差點死掉。

那是1954年6月的一個下午。那學期,父親的體育課是遊泳。當時學校在校旁邊的資江河裏劃了兩個遊泳區:深水區和淺水區。父親不會遊泳。每次遊泳課,父親都是去淺水區。那天,由於體育課前,先開了團支部會,作為團支部的委員,父親和其他團支委,體育課遲到了二十多分鍾。

當時支部書記陳同學就建議,時間不多了,大家就在深水區呆會就好了。父親見深水區的水也不深,就沒有反對。誰知深水區內有一條兩米多深的水溝,父親一下滑了進去,馬上就出不來了。當時楊同學嚇壞了,忘了自己也不會遊泳的事實,走過去想把父親拉出水溝,結果自己也滑進去了。

就在這關鍵時刻,父親的體育老師劉廣漢老師趕到了。在劉老師奮不顧身地救助下,父親和楊同學都被救上了岸。

劉老師對父親的救命之恩,可謂是大恩難言謝。按現在流行的雞湯話語,劉老師會說:“你不用謝我。你隻要像我幫助你一樣,在別人需要的時候,去幫助別人。”

父親是個旱鴨子,估計是無法下水去救一個溺水的人了。但是,父債子還,我曾經從資江河裏救起了一位溺水的小夥伴,算是代父親把同樣的幫助,送給了需要的人。或許,這也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吧。

那是我讀中學的時候,具體的年份記不得了,總之,不是81年,就是82年。當時一幫教工子弟一起去資江遊泳。兩個不太會遊的女生,小萍和小昭,在靠岸的淺水區玩。可河床早被挖河沙的人挖得到處是又大又深的坑。小昭不小心地滑進了一個大坑裏,怎麽也出不來了。雖然她並沒有完全沉下去,但整個人都泡在水麵下,無法呼吸。附近的小萍嚇壞了,想喊救命,卻被嚇得喊不出,臉憋得通紅。

我和另一個男生小光,正在河中間遊泳。我們看到這情景,先是愣了一兩秒鍾,才反應過來。於是,我們兩人都想遊過去救人。正在這時,一艘放排的機動船開了過來,機動船後麵拖著長長的竹排。我奮力地遊了幾下,搶過了放排的船頭,可小光被放排船擋住了。

我遊到小昭身邊時,她已經處於半昏迷狀態。我連忙托住她的胳膊,把她的頭托出水麵。可我自己一下子就沉了下去。我奮力地在水下遊了幾下後,便把她往水裏一按,我自己好浮出水麵吸氣。等我吸滿了一口氣,又把她托出水麵,自己則在水下憋著氣遊幾下。如此反複多次,終於遊出了大坑。

現在想來,  我這救人的過程,和劉廣漢老師救我父親的過程,還是有區別的。我救人,是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救人,全程我沒有喝一口河水。而劉老師救人,估計有點舍己救人的味道了。據父親說,劉老師喝了不少水。當時劉老師奮不顧身地潛入水中,拚命把父親和團支書從水下頂出水麵。要不是還有其他同學援手,估計三人都悲劇了。

我非常敬佩舍己救人的精神,那也是一種舍生取義。但我不準備過度宣傳它,因為我覺得那是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做的一種決然選擇。但我要宣傳那種對有困難者施以援手的救助精神。

說到這,先吹一句牛。我九十年代在國內當大學老師的時候,我真的是本著教書育人的精神去做我的工作的。我記得當時學校宣傳“做文明大學生”,提出了“十要十不要”,本意雖好,但內容非常滑稽。其中一個不要,居然是“男女不要同吃一碗飯菜”,也不知是哪個單身狗嫉妒別人撒狗糧而提出的。

我就幾次在大課堂,對我的學生說:“其實,做一個文明大學生,很簡單。我不要求你去按學校的‘十要十不要’去做。我隻要求你們從小事做起。第一,小便入池;第二,大便後衝廁所!我每次上廁所大便,要衝兩次。先為前麵的那位衝一次廁所,而後是自己完事後衝一次廁所。什麽時候每個人上廁所時,都不要先衝一次廁所,那我們學校,就是文明的學校了。”

學生們哄堂大笑。講真的,二十多年後,我在微信上讀到關於小便入池的段子:“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我真心覺得自己對學生的教育,領先時代20年!

言歸正傳,我也好幾次在大課堂,對學生說:“公交車上,要不要讓座給老幼殘孕?當然要。我希望你們都能這樣做。但是,如果當時你本人已經很累了,甚至病了,隻要你不是在老幼殘孕專座,你就沒有必要讓座,因為有其他的有能力的人,可以去讓座,我們要相信他人。見人落水了,要不要救人?當然要。但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我不希望你去做無謂的犧牲。但你一定要有所行動,做一些如幫忙呼救啊,提供援手啊等等力所能及的事。千萬不要冷血旁觀或無所作為地離去。”

我不知道我的學生聽進去了多少。但我自己一直是這麽做的。如果沒有劉廣漢老師對父親的救助,也許就沒有了我。我要力所能及地把這種救助精神,傳遞下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