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親都是北平(北京)人。1949年父親隨著任職的中央研究院(現今大陸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到了台灣。
我1949 年出生。跟那時候大約100萬人隨著蔣介石到了台灣的人一樣。都被稱做“外省人” ,意思是父母親不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我們這些外省人,多是住在公家宿舍,或是軍人眷村裏。父母親講的話有東北口音,天津話,北京話,湖南,四川,江浙,廣東等省的口音。但多半都不會台灣本土的閩南話。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我們這一代外省人,一直到大學,也隻能聽懂部份閩南話。要能說閩南話,就更不容易了。
大學時代,台灣還在蔣介石的統治之下。那時的學生,都是忙著念書。對政治不關心 (或者說不敢碰政治問題)。同學之間,並沒有省籍(指台灣人跟外省人)隔閡。男女生交朋友,也沒有特別關注省籍的不同。
1970 年代後期,我們班上不少同學都來到了美國。那時海外雖也有台獨活動,但尚不成氣候。1987 年蔣經國執政時期,解除戒嚴,開放報禁,黨禁。台獨思維才開始在台灣島內外迅速發展。
但我們班上在美的同學,彼此雖不常往來,若有聚會,也都不談政治。我們也知道,由於政治理念不同,造成不少夫妻離婚,兄弟不睦。台灣出生的外省人,還有另外一個困擾。就是對中國大陸的認同。因為父母親是1949 以後從大陸到了台灣,多半的人對大陸有較強烈的感情,但卻不一定認同那個政權。雖是如此,但希望中國強大的心,卻是一致的。
一年多以前,我們班上有了一個群組。後來,又有了Zoom meeting。每兩個月舉行一次。剛開始,大家反應熱烈。因為畢竟有不少同學是50 年沒見過麵了。大家把大學時的照片拿出來分享。回憶當年的年輕歳月。有時在 Zoom meeting 快結束時唱唱歌。
可惜,好景不常。唱歌也可以唱出問題。有人唱了李叔同的 “送別“。另一人卻認為還不如一首台灣歌來得好聽。這就明擺著把政治帶入了同學的聚會裡。三,四次這樣無理取鬧的結果,就是負責的同學就此退出了這個群組。
1949 年出生的外省人,在美國還麵對另一困擾。就是在遇到從台灣來的人,無法很快的成為朋友。因為不知道這位新認識的人的政治立場。我有不少大陸來的朋友,卻較少台灣來的朋友。就是這個原因。但是,當我跟大陸的朋友聚在一起的時候,我又時常有無法投入的狀況。譬如,每當酒足飯飽後,大家一起唱歌時,我因不熟悉他們年輕時唱的歌,就成了啞巴。大家講上山下鄉,我也無法體會。
大陸有我的親人在。但我不知她是不是我的故鄉。台灣也有我的親人在。我也不知她是不是我的故鄉。因為我離開她已經太久了。目前,台海兩岸關係緊張。有時覺得戰爭就要一觸即發。內心萬分糾結。希望兩岸領導人能有智慧,解決兩岸的問題。謀取全中國人的幸福。
這是一個1949 年在台灣出生的外省人的心聲!
台灣的人,有外省人,本土人,還有台灣接納的出生在東南亞的華裔難民。
台灣人的政治態度真的跟原出生地有關。
回複 '紅米2019' 的評論 : 還有一本“發現李莊,岱峻著”
不知道您父輩對此書有何評價?
看來申流先生就是這一代人的群眾基礎。
但台灣多年來的去中國化教育將使這一代人的影響日漸式微,這也是習急於解決台灣問題原因之一。
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統一,台灣不同意。
回到中華民國,大統一,大陸不同意。即使同意,中國也會分裂成六,七國,這是民主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