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進非洲2021-2

(2021-09-13 20:56:39) 下一個

 

2.肯尼亞

地處東非的肯尼亞是我們此行的第一站。

考古發現證明肯尼亞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相比非洲其他國家,肯尼亞近代的殖民地曆史其實並不久遠,她於1888年才被英國據為殖民地。英國殖民者在這裏修鐵路建農場。丹麥女作家凱倫·布裏克森Karen Blixen在其自傳體小說《走出非洲》(還有由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中描述的就是20世紀初歐洲殖民者在肯尼亞的生活。

內羅畢的凱倫·布裏克森故居博物館。這座建築建於1912年,凱倫從1917年到1931年返回丹麥為止一直在此居住。肯尼亞獨立後丹麥政府購買此屋作為禮物贈給肯尼亞。今天這裏是肯尼亞的國家博物館之一。

內羅畢市中心遠眺。當地人躺在草坪上休息。

1962年肯尼亞取得獨立並於1991年實行多黨製民主。與非洲其他政變頻繁軍事獨裁戰亂不斷的國家相比,肯尼亞政治較為穩定。內羅畢是聯合國在全世界的中心之一,駐有眾多的聯合國機構。但即便如此,內羅畢街頭也被認為是不安全的。我們到達當天去離美國大使館不遠顯然為外國人開的購物中心Village Market商場買水和食物,商場內部整潔幹淨和歐美超市無異,但入口處有武裝警衛把守。

肯尼亞在非洲國家中屬於自然環境比較好的,農牧業較為發達。我們一周之內在肯尼亞從南到北行駛了上千公裏,到處可見農田和放牧的牛羊。肯尼亞的人均名義GDP雖然隻有約2300美元,但仍然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平均值高了50%以上,在南部非洲屬於比較富裕的國家,因此據說也麵臨非法移民的問題。

Mogotio鎮附近的赤道標誌。肯尼亞雖然在赤道上,但因內陸地處高原(內羅畢海拔1800米),氣候宜人,並不感覺熱。

從那庫魯到馬拉公路旁的麥田和收割機械。看來是到麥收的季節了。

公路邊放牧的牛羊隨處可見。牛群羊群經常會走到公路上擋住車輛。

Nakuru地區公路邊的中學生。男女生都穿著漂亮的英式校服。學生的衣著明顯比街上的行人好得多。我們早晨天沒亮時出門路上已經有很多學生在走路上學了,傍晚回旅館還看到學生步行回家。看得出學生學習都非常努力。肯尼亞對教育投入的力度令人敬佩。

肯尼亞的道路狀況不是很好,城市間沒有高速公路。公路頻繁穿過成片的集市或地攤。似乎經過的每個城鎮都有一個或大或小的集市。有賣水賣吃食的,有賣小手工製品的,但大多數好像是賣蔬菜水果的。每當經過這樣的集市,公路上就會修一道或幾道減速令汽車減速的凸起(Bump)。這固然是為了安全但對汽車行駛影響很大。

內羅畢到安波利的C102公路邊的集市

公路邊穿著鮮豔民族服裝的婦女。

馬賽馬拉附近的獅子醫院。這似乎不是給動物看病的。看牌子是教會辦的醫院。但好像和那家有名的獅子眼科醫院沒有關係。旁邊建築物上Threads of Hope(希望之線)是一家通過幫助發展中國家推廣編織縫紉產業來發展經濟的非營利組織。

肯尼亞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據維基百科,占全國人口4%以上的民族有9個之多。最多的Kikuyu族也隻占人口的17%。這些民族中最有名最具神秘色彩的恐怕是隻占人口2%的馬賽Maasai族了。

傳說中的馬賽男子是優秀的獵手和令人生畏的戰士,用一根指頭粗細的棍子就可以製服獅子。據說馬賽男孩子的成年禮就是要獵殺一頭獅子。電影《走出非洲》中凱倫露營時看到遠處霧氣朦朦的晨曦中走來的一排手持長矛的男子就是馬賽族戰士。今天的馬賽部落分布在肯尼亞和坦桑尼亞邊境兩側,試圖在現代社會中保持自己的文化傳統。在馬賽馬拉訪問一個馬賽村莊時我們問據自己說4個妻子的部落長老關於馬賽人獵殺獅子的故事是否屬實,他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大談本族的傳統。看來這事也隻能當作一個傳奇了。長老談到馬賽人崇尚的是和自然和野生動物和諧共存,破壞環境傷害獅子的其實是工業社會和外來人群(當然也包括我們)。對這一點我是絕對同意的。今天人們要獵殺獅子豹子並不需要馬賽人的勇敢,需要的隻是貪婪,虛榮和無恥。除了環境氣候變化以及動物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之外,某些人對象牙犀牛角的瘋狂追求已經成為這些非洲大型動物生存的主要威脅。

馬賽男子棍不離手,他們跳舞真的是在“跳”。他們起跳的垂直高度令人印象深刻。

馬賽女子在表演歌舞。她們的歌聲高亢悠揚,有點像藏族歌曲。馬賽人的服裝都色彩鮮豔但都不戴口罩。

女子中學前的馬賽女學生。雖然穿著西式校服,但路上看到的馬賽孩子不論男女都拿著各種各樣的木棍。看來馬賽人的精神從小就融入孩子們的血液中了。

肯尼亞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是認真的。公園都有武裝警衛,遊客必須坐旅行社的車輛進國家公園。在馬賽馬拉還要檢查每個人的護照。上圖為納庫魯湖國家公園門口裝備自動步槍的女警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