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掠影Saint Petersburg Here and There
聖彼得堡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最東端的涅瓦河口處。涅瓦河在這裏分成包括大小涅瓦河在內的幾個河汊。這一帶本來就是水網地帶,後來建城以後又修了許多運河,因此有北方威尼斯之稱。聖彼得堡的城區主要在涅瓦河南岸。主要大街和河流兩側多是這樣的聯棟西式建築,年代應該主要在18-19世紀,看起來和西歐的大都市沒有什麽區別。
穿過市區的Moyka河
運河上的步行橋獅子橋L'vinyy Mostik
Reka Zimnyaya Kanavka河兩岸
建成於1858年的聖以撒大教堂St. Isaac's Cathedral
在教堂的拱頂上眺望涅瓦河兩岸的聖彼得堡城區
教堂的銅門
Moyka河邊一座建築上的十月革命浮雕提醒人民這座城市的革命曆史
涅瓦河邊青銅騎士雕像旁的總統圖書館Prezidentskaya Biblioteka
格林卡大街Ulitsa Glinki
滴血大教堂前售賣繪畫作品的老人
維捷布斯基火車站Vitebsky railway station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士紀念碑。當年的士兵就是這樣出發奔赴戰場的吧?這個車站建於1837年,是聖彼得堡乃至整個俄國的第一個火車站。
聖彼得堡大馬戲團的劇場
滴血大教堂旁邊的小教堂,如今是博物館。
涅瓦大街
涅瓦大街是聖彼得堡的一條最早的和主要的大街,據說由彼得大帝規劃。其實它應該叫涅夫斯基大街Nevsky Prospect。涅夫斯基是13世紀諾夫哥羅德大公亞曆山大·涅夫斯基。實際上涅瓦河的名字也是來源於他。
涅瓦大街Fontanka River河上的安齊夫科夫橋Anichkov Bridge的橋頭四角都有馬的銅雕。
Magazin Kuptsov Yeliseyevykh商店建築上的雕塑。這是一家建於1903年的食品店。
食品店內的精美裝飾及高檔食品
葉卡捷琳娜花園中的葉卡捷琳娜二世紀念碑
亞曆山德任斯基劇院Alexandrinsky Theatre
俄國國家圖書館
斯特加諾夫宮Stroganov Palace
涅瓦大街和博耶多夫運河交口處的辛格拉大廈Dom Zingera
大廈下麵兩層是一個很大的書店叫書屋Dom Knigi。上圖是從書店內看涅瓦大街對麵的庫圖佐夫廣場。
馬林斯基劇院Mariinsky Theatre
馬林斯基劇院是和莫斯科的大劇院齊名的俄國芭蕾舞劇院,我們在這裏看了一場《雷蒙達Raymonda》。俄國芭蕾舞世界聞名,但往往重技巧輕故事,多數情節都差不多,通常以公主有難王子救美的俗套故事搭一個架子,由演員用炫耀技巧的跳躍托舉旋轉來填充。甚至有時會想不起來上一場看的到底是《胡桃夾子》還是《睡美人》。雷蒙達是1898年在馬林斯基劇院首演的,可以說是他們家的看家劇目。但看完之後卻有些失望。感覺演員夠水平,但演出不認真,給人一種敷衍遊客的感覺。
涅瓦河
聖彼得堡城市的中心在涅瓦河南岸。而在北岸,城市被大小涅瓦河切割成幾塊,由眾多的橋梁連接。
宮殿橋上看冬宮。宮殿橋是大涅瓦河上連接南岸的冬宮廣場和瓦西裏耶夫斯基島Vasilyevsky Island的大橋。
宮殿橋欄上的革命標記和冬宮同框
宮殿橋上看冬宮對岸野兔島Zayachy Island上的彼得和保羅要塞 Peter and Paul Fortress。彼得和保羅要塞是在聖彼得堡建城之初由彼得大帝下令修建。實際上彼得最初是要把皇宮建在這裏,後因島上是一片沼澤施工困難而作罷。要塞的目的是防衛首都,但曆史上從未用於作戰,隻是十月革命時和阿芙樂爾巡洋艦一起往冬宮打過幾炮,沒有造成什麽破壞和傷亡。沙俄時期這裏主要用於關押政治犯。
瓦西裏耶夫斯基島另一側小涅瓦河上的是比爾哲沃伊橋Birzhevoy Bridge。水翼船往返於彼得霍夫和聖彼得堡。
隔著涅瓦河看冬宮及河岸建築
我們通過彼得和保羅要塞東側的聖三一大橋Birzhevoy Bridge回到南岸。對岸冬宮後麵的金頂是聖以撒大教堂。
聖三一大橋上看彼得和保羅要塞。
滴血大教堂
滴血大教堂Church of the Savior on Spilled Blood位於聖彼得堡格裏博耶多夫運河Griboedov Canal邊靠近莫伊卡河Moyka River處,是為紀念被刺殺的沙皇亞曆山大二世而建造的。
亞曆山大二世於1855年到1881年在位。在他執政的年代,羅曼諾夫王朝已經統治了200多年,離彼得大帝推動俄國現代化也已經接近200年了,但俄國還是一個專製皇權的封建落後國家。人民苦難深重,而皇家貴族卻過著奢侈的生活。看看聖彼得堡那些金碧輝煌的宮殿就知道了。國內階級矛盾及其尖銳,沙皇就好像坐在隨時可能爆炸的火藥桶上一般。亞曆山大二世是一個開明的君主,他看到這一切,並著手實施一係列政治和行政製度改革,包括1861年廢除俄國的農奴製。但俄國激進革命派不滿意改革進程,多次試圖暗殺亞曆山大。
1881年3月13日,俄國激進革命政治組織Narodnaya Volya(人民意誌)在聖彼得堡用炸彈伏擊了亞曆山大二世的馬車,終於殺死了沙皇。此時離他計劃批準憲政改革隻有48小時。
亞曆山大二世之死中斷了俄國的改革之路,致使國內矛盾越來越激化,終於導致了30多年後的革命。俄國從此走上了以暴力對抗暴力,以專製代替專製的不歸路。對比中國晚清時期的改革之路,細節雖有不同,但結果何其相似。
滴血大教堂是為紀念亞曆山大二世由皇家出資於1883到1907年間建造,就建在亞曆山大被刺的地點,離我們的住處步行隻要3分鍾。不巧的是教堂外部正在維修,最高的那個塔樓圓頂被包住了,大煞風景。
滴血大教堂在蘇聯時期遭到破壞,於1932年被關閉,1970年後成為博物館。蘇聯解體後教堂被歸還給俄國東正教會,由聖以撒大教堂管理及負責修複工作。
亞曆山大二世就是在這個地點被刺的
格裏博耶多夫運河邊的滴血大教堂。
滴血大教堂內部從四壁到天頂布滿了壁畫,其中包括7500平方米的馬賽克拚圖,曾是世界教堂中最多的。
滴血大教堂是我們聖彼得堡,也是俄羅斯之旅的最後一個項目。當晚我們和朋友們在住處附近一家俄國流行的格魯吉亞餐館共進晚餐後分手,打Yandex出租車到涅瓦河對岸的芬蘭火車站Finlyandskiy Railway Station坐車去赫爾辛基繼續我們的旅程。
1917年二月革命後列寧在德國人的幫助下回國。4月3日他在瓦西裏同誌的護衛下從芬蘭抵達聖彼得堡親自領導武裝起義,就是在這裏下車。今天芬蘭火車站正麵的牆上還有反映十月革命起義的金屬浮雕。一座列寧雕像矗立在站前的花園廣場上,右手伸向前方,作出他那為二十世紀億萬革命群眾所熟悉的姿勢,好像在發表煽動性極強的演說。但可惜的是,廣場上塑像前居然沒有一盞燈為他照明。他靜悄悄地站在夜暗裏,周圍除我之外沒有一個人。俄國人民已經前行,把他們曾經的領袖拋在了後麵的黑暗之中。
再見了聖彼得堡!再見了俄羅斯。20天時間太短,俄國的曆史文化太深厚。真希望有機會再來。
全文完。
自拜占庭亡國之後俄羅斯一直自稱為是其繼承人,俄國是第三羅馬。其實在人種,語言上它與羅馬沒一毛錢的關係,不過是是羅馬帝國蠻族(日耳曼人)的蠻族。
不過他們學得不錯。可惜就是建築上洋蔥金頂過多,雖壯觀卻過於單調,模仿得有點走火入魔。他們建築和繪畫藝術的原創性比西歐的確差了許多許多。我想這也是為何他們藝術品不少,看起來也不錯,卻不被西歐人所喜歡的原因。
10篇文章每篇都是佳作,讀了非常享受。
我想如果自己去一趟俄國,怕都沒讀你文章了解得多。即使如此,這幾年也要帶著您的遊記去俄羅斯遊覽一趟。
的確,中國受禍於俄羅斯最甚。但這不隻是中國,俄羅斯所有鄰邦大約都有此深切而痛楚的感受,其中最為甚者有波蘭,德國,瑞典,土耳其,那都是鮮血淋淋,不堪回首,比中國慘痛多了。東歐與中亞諸國就更不必說,他們做俄羅斯的亡國奴都有多年,虧得戈巴加葉利欽二人,如今才僥幸立國。
不過俄羅斯的好日子大約快到頭了。期望它在50年內再一次四分五裂,將當年吞進的土地原樣吐出。
謝謝作者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