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俄羅斯2019-8

(2021-06-17 12:42:02) 下一個

葉卡捷琳娜宮

聖彼得堡除了冬宮外,沙皇還有好幾個夏宮。其中一個在南郊普希金鎮沙皇村Tsarskoye Selo。不過不像冬宮,它的正式名稱不是夏宮,而是葉卡捷琳娜宮Catherine Palace。這個葉卡捷琳娜不是俄國曆史上那位赫赫有名的葉卡捷琳娜大帝,即葉卡捷琳娜二世,而是彼得大帝的第二個妻子,俄國曆史上第一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

俄國傳統上是一個封建的男權社會,朝廷也不例外。各大公國大公曆代沙皇都是男的,但到18世紀出了四個女沙皇。從彼得大帝去世的1725年到葉卡捷琳娜大帝去世的1796年,71年當中俄國由女沙皇統治了67年,其中的兩個還是地地道道的外國人,不得不說是個奇跡。這兩個外國人就是四位女皇中的第一和第四位葉卡捷琳娜一世和二世。

這兩個葉卡捷琳娜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先說一世。一世的身世非常悲慘。她出生在明斯克,是波蘭農民的女兒,取名瑪塔Marta。三歲時瑪塔父母雙亡,被送到拉脫維亞由一個路德派牧師撫養長大,從沒有受過教育,據說一生都不識字。17歲時養父把她嫁給一位瑞典軍官,但結婚僅8天丈夫就和瑞典軍隊一起在北方大戰中被俄國人打跑了,以致瑪塔日後連丈夫叫什麽名字都說不太準確了。但戰爭也給了瑪塔機遇。他的養父因給俄軍司令當翻譯把她帶到了莫斯科。在那裏瑪塔有機會給彼得大帝的鐵哥們亞曆山大·門希科夫親王家作傭人。1703年瑪塔在門希科夫家認識了沙皇並成為他的情婦。

1703年彼得在北方的一片荒灘上建立聖彼得堡,瑪塔跟隨彼得來到新首都,住在一座隻有三個房間的小木屋裏,親自作飯帶孩子,也隨彼得出征。瑪塔此時皈依東正教,取教名葉卡捷琳娜(Catherine凱瑟琳的俄語讀音),並與彼得秘密結婚。1711年在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中彼得被土耳其軍重兵包圍馬上就要被消滅。此時葉卡捷琳娜臨危不懼建議以自己和其他隨軍貴婦的珠寶賄賂土軍統帥,結果果然被放了一條生路。彼得對此非常感激,回家後即與葉卡捷琳娜重新舉行正式婚禮(先前秘密結婚大概是嫌妻子的出身上不了台麵)。彼得脾氣暴躁,每當暴怒時大臣都要請皇後出麵相勸,也隻有她才能讓彼得息怒。葉卡捷琳娜也因此深得手下敬重。

彼得去世的前一年就已經封葉卡捷琳娜為與自己共享治權的皇後。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身後無子且未立儲。他和第一個妻子生的唯一一個兒子幾年前就已經被他折磨死了。在這一點上他比恐怖伊凡還更恐怖。而葉卡捷琳娜為他生了12個孩子但隻有兩個女兒存活。老貴族們希望另立沙皇,但這時候葉卡捷琳娜的人脈就起作用了。她的老相好門希科夫和其他新生代貴族率領衷心熱愛皇後的近衛軍發動政變擁戴葉卡捷琳娜即位。這樣昔日的傭人瑪塔就成為俄帝國曆史上第一位女皇-葉卡捷琳娜一世。

從一個出身低賤,目不識丁的外國人(不是俄國人眼中高貴的法國人德國人,而是下等的波蘭人),傭人,情婦,不但逆襲成功當了俄國人的大英雄彼得大帝的皇後,而且在彼得身後還成了全俄國的主宰,俄羅斯第一個女皇,這樣的履曆古今中外恐怕無人能出其右,連水晶鞋灰姑娘的故事都沒敢這麽編。咱們的武則天可能接近,但武則天好歹還是中國人。

葉卡捷琳娜一世女皇。照片取自網絡。

關於門希科夫,有說法瑪塔是先成為他的情婦然後被他送給彼得的。彼得死後門希科夫幫助葉卡捷琳娜繼承皇位,自己則權傾一時,成為俄國實際的統治者。他給自己封了一個空前的“大元帥”軍銜,和後來蘇聯的斯大林,北韓的金日成父子官兒一樣大。但兩年後女皇一死他馬上倒黴,全家被流放到西伯利亞並死在那裏。這好像是大多數寵臣的下場,各國各朝各代很少例外。莫斯科特列季雅科夫美術館裏蘇裏科夫的一幅名畫畫的就是他在流放當中的慘狀。

流放中的門希科Menshikov in Beryozovo。畫家:瓦西裏·伊萬諾維奇·蘇裏科夫。1883

和葉卡捷琳娜一世比起來二世更是非同小可。論成就一世主要在於個人奮鬥逆襲上位和輔佐夫君,二世則體現在治理國家上。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俄國曆史上的地位不但非其他女沙皇可比,也超過除一人之外的所有男沙皇。俄國的沙皇,能被後世稱作大帝的,隻有兩位,一個是彼得大帝,第二個就是這位葉卡捷琳娜大帝。

葉卡捷琳娜二世和羅曼諾夫沙皇家也沒有血緣關係。二世是德國人,算是前朝沙皇魯裏克家的遠親。1742年女沙皇伊麗莎白選中自己姐姐安娜的兒子,也就是彼得大帝的外孫也叫彼得的為王儲,並開始為他物色王儲妃。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覺得可以借此機會和俄國人聯姻,就推薦了普魯士一個小貴族的女兒索菲亞給伊麗莎白。Resume送過去等了一年才收到邀請和一萬盧布盤纏到聖彼得堡麵試。15歲的索菲亞雖然有貴族身份,實際上家境並不顯赫。但她非常聰明有心計。她到俄國後就千方百計討好伊麗莎白,苦學俄語,並皈依東正教,也取了葉卡捷琳娜為教名。甚至在深夜苦讀俄語著涼病危當中都拒絕路德派基督教牧師,而要求俄羅斯東正教神父為自己作臨終禱告。終於討得伊麗莎白女皇歡心並為俄國人民所接受,和候補沙皇彼得成婚,成為彼得大帝的外孫媳婦。相比之下小彼得也是在德國出生長大,卻根本對俄國文化不屑一顧,極傷俄國人民的感情。1762年1月伊麗莎白女皇去世,彼得即位為彼得三世。但此時俄國貴族和軍隊早就厭倦了他的作派並懷疑他對俄國不忠。僅僅半年時間葉卡捷琳娜就在他們的支持下廢黜了丈夫自己當了女皇,是為葉卡捷琳娜二世。而彼得三世幾天之後就不明不白地死了。

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長達34年。她號稱要作一位開明專製君主,效法彼得大帝的西化改革,同時又維護俄國貴族的利益。在她的統治期間,俄國打勝了多場對外戰爭,經濟,領土和人口都迅速擴張。葉卡捷琳娜努力推動教育改革,建立了俄國第一個中小學兩級免費教育體係。她對文學和藝術的讚助也非常慷慨,其與伏爾泰等法國思想家的書信往來也被傳為一時佳話。後世俄國人對她的統治評價很高,看來她的確是在自己所說的開明和專製這兩個極端間找到了平衡點。

18世紀俄國的4個女皇中兩個是和沙皇家沒有血緣關係的皇後出身。接葉卡捷琳娜大帝位的保羅一世身上彼得大帝的血統隻有八分之一。德國血統倒有四分之三,還有八分之一是波蘭血統。所以西方皇室講究係統高貴,皇室間互相通婚,自家的血統其實稀釋得很厲害。

《身著Preobrazhensky近衛軍團製服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騎馬圖》。攝於冬宮博物館。

上麵這些八卦其實都和葉卡捷琳娜宮本身沒什麽關係。

現在的葉卡捷琳娜宮主要由伊麗莎白女皇在18世紀中葉修建。二戰中德軍在圍攻列寧格勒時曾占領夏宮並在撤退時將其徹底破壞。50年代由蘇聯政府重新修複。

葉卡捷琳娜宮的所在地普希金鎮在聖彼得堡南郊。我們從滴血大教堂附近的住處出發前先看好了路線,乘一段地鐵後轉乘公交車很順利地到達了。但回來時因為從另一方向走怎麽也找不到回程的汽車站了。俄國人雖然不太會主動和外人交流,但需要的時候還是幫忙的。不過語言不通影響交流。我們在一位婦女的幫助下坐車到了Kupchino站下來後就不知道怎麽走了。和一般俄國人比,俄國的公職人員更難打交道一些。但這次我們運氣好,陳博士使出外交手腕,在旁邊的火車站從一位講英語的女工作人員那裏打聽出來坐火車就可以直接進城了。這是聖彼得堡城郊的通勤火車。正好體驗一下俄國人日常交通的一方麵。

葉卡捷琳娜宮正麵

葉宮內部

天花板壁畫

金光閃閃的大廳。據記載18世紀中裝飾這些大廳和雕塑就用掉100公斤黃金。

葉宮花園

做遊戲的孩子們和等待參觀的遊客

 

彼得霍夫宮 Peterhof Palace

 

聖彼得堡另一處皇家園林是位於芬蘭灣邊的彼得霍夫。彼得霍夫的意思是彼得的庭院,是彼得大帝時期作為夏宮而興建。彼得大帝於1717年參觀了巴黎的法國宮廷後即將原來的規劃擴張,要將其建成俄國的凡爾賽宮。

聖彼得堡另一處皇家園林是位於芬蘭灣邊的彼得霍夫。彼得霍夫的意思是彼得的庭院,是彼得大帝時期作為夏宮而興建。彼得大帝於1717年參觀了巴黎的法國宮廷後即將原來的規劃擴張,要將其建成俄國的凡爾賽宮。

彼得霍夫裏市區較遠,可以乘車或坐水翼船。水翼船從冬宮前的碼頭上船,很方便。但水翼船首班船時間較晚,容易錯過中午的噴泉時間。乘車又有乘通勤火車和小巴的選擇。網上有西方遊客推薦坐火車說是可以體驗一下俄國火車。我們前一天從葉卡捷琳娜宮回來就坐的通勤火車因此就選了小巴。我們先乘地鐵1號線到終點站退伍軍人大街Prospekt Veteranov站,再換小巴。小巴也是俄國人坐的,擁擠而且充滿汽油味,到彼得霍夫上花園Upper Garden。上花園是修的規規整整的幾塊綠地,中間一串精美的噴水池,一直通到稱作大彼得霍夫宮的宮殿。

退伍軍人大街地鐵站的金屬浮雕。左麵是十月革命,右麵是衛國戰爭中的列寧格勒保衛戰

彼得霍夫宮上花園

梅熱尼噴泉

海王噴泉Fontan Neptun

橡樹噴泉

噴泉廣場Zapadnyy Fontan Kvadratnykh

大彼得霍夫宮修建在上下花園中間。在麵對芬蘭灣這一側是下花園,從彼得霍夫宮到海邊修了一條筆直的水渠。宮殿的露台下是一串階梯,形成多級瀑布,建有眾多的金色雕塑和64個噴泉。被稱作大階梯Grand Cascade。

奇妙的是這些噴泉以及下彼得霍夫花園的所有噴泉都不用水泵,完全是靠自然儲存在地勢較高的上花園水池中的山水的壓力運作的。在沒有電力的18世紀也有如此壯觀的噴泉常年供沙皇家觀賞,這堪稱是一個技術上的傑作。中間那個主噴泉水柱高達20米,由一個特別的渠道供水。

中間石頭上這個主噴泉說的是聖經舊約中參孫和獅子搏鬥雙手掰開獅子大口的故事。在這裏表現的是俄國在北方大戰中戰勝瑞典。獅子是瑞典的象征。這個雕塑是複製品,原作在二戰中被德國鬼子給搶走了。

彼得霍夫宮下花園中的雕塑。

彼得霍夫宮通到海邊的水渠

大彼得霍夫宮塔樓

大彼得霍夫宮內景

沙皇的徽記-戴皇冠的雙頭鷹像

葉卡捷琳娜宮和彼得霍夫宮的裝飾都采用了大量的黃金,裏裏外外金光閃閃。但除了勞民傷財和造成光汙染外毫無任何美感可言,讓人想到的隻有土豪乍富。這不禁令我對崇尚法式宮廷教育的沙皇的審美觀大打折扣。當然法國皇室的風格本身就充滿著虛榮和炫富,以凡爾賽宮為摹本的彼得霍夫宮建成這樣也就不足為奇了。和西歐相比俄國是一個遠更貧窮落後的國家,18世紀時還有數百萬農奴。沙皇和貴族政治上的專製,生活上的奢靡以及對大眾疾苦的漠不關心也為自己的未來埋下了禍根。凡爾賽宮為把路易十六送上斷頭台出了一份力,彼得霍夫和葉卡捷琳娜宮肯定也為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滅門慘劇做出過貢獻。布爾什維克的殘暴行為固然應該譴責,但沙皇又何嚐不是自己掘墓人呢?

我們在黃昏時分離開,躲在雲後一整天的太陽出來了。夕陽照在彼得霍夫宮的金頂上呈現一片炫目的輝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