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溪邊

美麗的自然世界,小國寡民的生活,愜意人生!
正文

流淌五千年,水是中華的血液

(2020-12-16 18:48:00) 下一個

流淌五千年,水是中華的血液

水是每一個人每天不可缺少的資源。據科學數據,人體中水的比重是70%,水對於人是很重要的。水對於中華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水是中華文化的血液。水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麵麵。

一,水的起源

最初,天和地是沒有分開的,宇宙混沌一片,盤古在這個混沌的宇宙中昏睡了十萬八千年。他醒來後,用斧頭開了天辟了地,這個過程用了很多年,天和地逐漸成形後,盤古也累得倒下了。

盤古倒下後,他的身體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雲;他發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大地;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

這個故事記錄在三國時期吳國徐整著的《三五曆紀》中,可見水原本來源於盤古的血液。

二,大禹治水

水對人類很重要。可是在人類早期曆史上。水曾經變成了滔天巨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洪水無邊無際,淹沒了山陵,淹沒了房屋,人民流離失所。大禹帶領人民治水,隻見,大水與天相接,浩浩蕩蕩包圍 了大山,淹沒了山丘,民眾被大水吞沒。大禹帶領人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進四海,還疏通了田間小溝,使田裏的水都流進大河。大禹和後稷一起播種糧食,為民眾提供穀物 和肉食。還發展貿易,互通有無,使民眾安定下來,各個諸侯國開始得到治理。大禹治水,一共用了13年時間,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在《尚書》中有記載。“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予乘四載,隨山刊木,暨益奏庶鮮食。予決九川距四海,浚賦治距川。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懋遷有無化居。蒸民乃粒,萬邦作乂。”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為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手執工具,與下民一起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征。

有人說,在大禹治水的同時,西方也發生了大洪水,有著名的諾亞方舟的故事。

三,水的政治

以上兩個故事裏,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水政是中國的重要的政治,關係到國內人民的安居樂業。

曆史上,所以就有重要的政治人物,隱居水邊,希望明主來尋訪,以實現治理國家的宏圖大誌。

第一,就是著名的薑太公釣魚的事。 薑太公也就是薑子牙,一生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可是直到70歲還是一直閑居在家。在72歲時,他垂釣渭水之濱磻溪(今陝西寶雞境內),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姬昌(周文王) ,姬昌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姬昌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薑子牙,與薑子牙談論後姬昌大喜,認為薑太公是個奇才,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周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 因此,稱薑子牙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後來,周在薑子牙的輔佐下打敗了商紂王,一統天下。

這個故事可以參見宋元時期的著作《武王伐紂平話》:“薑尚西走至岐州南四十裏地,虢縣南十裏,有渭水河岸,是磻溪之水。薑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麵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 這就是著名的直鉤釣魚,願者上鉤。

過了幾千年,到了封建王朝末年,又有一位隱居河邊的,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袁大總統。袁世凱出生於一個世代官宦的大家族,1901年升任大清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入主軍機處,但是他受到滿洲貴族排擠,1908年,宣統帝繼位,袁世凱被迫下野,隱居洹水。相傳商朝名相伊尹在朝中遭人誹謗,到洹水所在的洹上村隱居三年,後商王親自到洹上村迎他複任。洹上村所在的河南省安陽市也是袁世凱遠祖東漢軍閥袁紹的發祥地。袁世凱覺得,洹上村對自己是一塊吉祥寶地,還在小站練兵的時候,他就買下了這裏的二百多畝地。安陽洹上村位於河南與直隸交界處,交通方便,離京城也近。隱居這裏垂釣洹水,也便於掌握天下動態。後來袁世凱果真掌握天下,但是王朝末代的隱居,與薑子牙的隱居,性質截然不同。袁世凱逆時代而動,最後落得速死的慘局。

四,水的經濟

典型的水的經濟,有中國古代著名的大運河。大運河始建於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大運河三部分,全長2700公裏,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縱貫在中國華北大平原上,通達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運河,開始開鑿於春秋末期。吳國首先開鑿了胥溪、邗溝、黃溝三條運河。後來曆朝曆代都有開鑿。但是最有名的,就是隋煬帝開鑿的大運河。隋煬帝修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條:通濟渠、邗溝、永濟渠、江南運河。通濟渠是從板渚引黃河水,注入淮水。大業元年(605年)三月,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大業四年(608年),隋煬帝詔發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大業六年(610年)隋煬帝下令開開江南運河。

京杭大運河作為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曆史上曾起過“半天下之財賦,悉由此路而進”的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迅速發展。但是隋煬帝好大喜功,大量的興師動眾。除開鑿運河以外,營建東都洛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又改度量衡依古式;頻繁發動戰爭,西征吐穀渾、三征高句麗,濫用民力、窮奢極欲,引發全國範圍農民起義,天下大亂,導致隋朝崩潰覆亡。

隋煬帝詩文在中國文學詩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好學,善屬文",並寫得一手好詩。請看,《野望》,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清新自然的語言,頗有詩意的意境,流傳於世,博得了許多人的稱讚,對唐宋詞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例如,宋代詞人秦觀,《滿庭芳·山抹微雲》,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五,水是中國人的活動場地

人類依賴於水,所以中國人大多數時候是臨水而居。大多數城市也是建在水上。所以很多故事是發生在水邊的。中國人都熟悉的關雎之詩,

"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周南·關雎》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第一首詩。《詩經》相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論語》中多次提到《詩》(即《詩經》),但作出具體評價的作品,卻隻有《關雎》一篇,謂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這篇詩的大致意思是, 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小洲。美麗賢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參差不齊的荇菜,左邊右邊不停采。美麗賢淑的女子,夢中醒來難忘懷。

我們再來看一首宋代大儒朱熹的詩,《春日》,

"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麵,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首詩寫的是春天,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到河邊踏青,到處春暖花開一片新景,很明顯的感覺到春風的痕跡,到處桃紅柳綠萬紫千紅。朱熹羨慕孔子的聖人之道,對孔子傳道授業的泗水心向往之,但是他身在南宋,卻不得前往魯地。他隻能在詩中遊覽聖地。相信廣大的遊子同誌們對此深有感觸。

旅遊在水邊,旅遊在湖邊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麵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白居易這首詩是描寫春遊的最好篇章,黃鶯爭樹,新燕啄泥,以及繁花滿樹,春草淺淺,一切都顯現了一派春的生機勃勃,讓人有立馬要出遊的衝動。

六,水與美好的愛情往往聯係

宋代詞人秦觀的名作《鵲橋仙·七夕》,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天上的彩雲變幻無窮,美麗無比,流星傳遞著愛與恨,遙遠的銀河悄悄度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節我們相會,這個時光勝過了人間無數的日夜。無盡的柔情似水流動,一年的重逢似夢似幻,很快又要分手,不忍回頭再看一眼我們相約的鵲橋。我們兩情至死不渝,不必去貪求一夜一日之歡樂。

這裏愛情似水,淵源流長。

再來看一首類似的詩詞,也是宋代詞人,但是這次是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上闕寫相離之遠與相思之切。用江水寫出雙方的空間阻隔和情思聯係,樸實中見深刻。下闕寫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與熱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斷,喻相思之綿綿不已,最後以己之鍾情期望對方,真摯戀情,傾口而出。

這兩首都是用水流之不盡,來表達愛情之不絕之意。大概,人是離不開水的,一旦水絕,則人類絕矣。人在一日,則愛情存在一日,這就是所謂的永遠。

七,憂愁如水

國人珍惜愛情。同樣的,在古詩文中,友情的美好,也是大書特書。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李白有這首著名的送別詩。《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老朋友向西辭別了黃鶴樓,在這個樹花如煙的三月去往揚州。但見一片孤帆駛在藍空的盡頭,影子漸漸地消失。最後隻剩下長江之水在天邊奔流不息。看似寫景,實際李白表達更多的是依依不舍之情,是友情。最後兩句最明顯。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注目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朋友還沒有去多遠,思念之情就已經連綿不斷。

江水與感情相牽連,在中國人的心裏,雨水也往往會漣漪不斷。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聲聲慢·尋尋覓覓》對此是一個很好的詮釋,

"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到最後,可以說是愁到了極點。這個綿綿細雨,一整天都在滴滴答答,沒完沒了,一點一滴都打在梧桐葉子上,不停地去撩撥作者那顆愁苦的心。國破家亡的苦,天涯飄零之苦,喪夫之苦,一起湧來,堵在心頭,苦到頻臨崩潰的邊緣。

八,水也是豪情

講到豪情,當然離不開我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離不開他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裏,東流大海。這種壯觀之勢,與人生之短暫,形成對比,早上還是青絲,夜晚已經是發如雪。所以不要憂慮,隨時在酒中找到快樂;不要憂慮錢和前途,每一個人生下來,天都給他安排有重要任務。人隻要隨時保持豪情就可以了。

豪情在很多時候,與酒連在一起。宋代的歐陽修,他的豪情在山在水在酒。《醉翁亭記》,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這時候的歐陽修雖然有被貶謫的愁苦,但是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地方長官,他仍然為民做實事,他發揮“寬簡而不擾”的作風,取得了一些政績。他一是陶醉於山水美景之中,一是陶醉於與民同樂之中,豪情不減。

談到豪情,我們講了黃河,談了山泉,就不能不提長江,不能不講大江東去的銅琶鐵板的豪情。宋代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蘇軾是樂觀主義的大咖,他的豪情改變了有宋一代詞的婉約風格,從此詞有了豪放一派。宋·俞文豹《吹劍續錄》:“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柳永)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 隻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 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 須關西大漢執鐵板, 唱“大江東去”。’” 用銅琵琶鐵綽板伴唱。銅琶、鐵板: 兩種伴奏樂器。形容氣概豪邁, 音調高亢的文辭。 

九,水也可以作為有些人的歸宿

首先,第一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就選擇了汨羅江作為生命結束的地方。屈原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楚國。

在《漁父》中,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可見,屈原選擇江水為歸宿,是因為江水之清,可以永葆其清白。

其次,我們看,一個弱女子也可以選擇水來結束生命。漢樂府《孔雀東南飛》,

"···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這個故事,以劉蘭芝,焦仲卿雙雙赴死,來維護他們之間美好的愛情。

十,上善若水

前麵講到了水在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麵麵,可見水在我們中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水是中華民族的血液。

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有很多來源於水。春秋時期老子作《道德經》,其中第八章,有對水的習性的論述,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最高的善應該象水一樣。水施利於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心要像水那樣深沉,與人要像水那樣仁慈,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憂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tttt0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雪中梅' 的評論 : 謝謝,你也新年快樂,一切如意!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新年快樂,平安是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