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公

寧默毋躁 寧拙毋巧
正文

抗疫持久戰的一點思考 – 對中國政府進言 2020-3-20

(2020-03-20 10:49:25) 下一個

現今國內媒界在著重報道中國之外疫情的迅猛發展和中國的多層防範之外,已傳出政府上層正在籌備中國抗疫階段性勝利的慶功大會了。

且不說中國在疫情蓬勃的世界中能否獨善其身,也不說武漢百姓在封城58天的此時仍然不知什麽時候可以“開封”,單就人類現今對如此詭異的病毒仍然是一知半解,就不敢輕言勝利。

就以新冠病人轉陰後是否會複陽,而複陽後是否具有傳染性,就是一個要現實麵對的問題和挑戰。而這個問題不解決,哪個政府敢輕言勝利?

為什麽湖北新增及確診病例呈個位數已持續一段時間,現更是已為 0 例(3月19日),而武漢的解封仍然沒有消息,武漢的百姓從來沒有被政府告知開封計劃和預定日期。是有什麽難處,還是有什麽因素不能為民眾所知?

如果新冠病人轉陰後隨時可能會複陽,而複陽後的至少一部分人具有傳染性,那中國的8萬多個確診病患就會是恢複社會正常運轉的潛在風險。但如果因為潛在風險而不去正常開放社會和經濟運轉,這個社會能持久嗎?

現在一個共識是戰勝此次疫情的關鍵是疫苗和特效藥的研製和普及,但藥品的研製需要遵循科學的規律,需要時間。我們希望有奇跡發生,但任何決策都不能建築在希望中的奇跡上。同時我們也不能賭此疫情到了夏天就會自然消散。因此持久抗疫就很大程度會變成現實。

既然是持久抗疫,非常時期的做法就要變更。

從字麵上就知道,非常之法隻能用於非常時期,用於救急。壯士斷腕固然悲壯,但再壯的士也沒有多少臂可以斷;滅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戰事,是不可為而不得不為之的事,但絕不能一而再,再而三。九省通衢,上千萬人口的城市,六千萬人口的省份說封就封,屬非常之法,不能持久,也不可能持久。

開封以後如何麵對種種風險,決策者必須要有計劃有預案。今年1月份的決策從一個極端急轉至另一個極端(從渲染過節氣氛到驟然封城)是不是一個教訓,值得深思。

在詭異和來勢洶洶的疫情麵前,普通百姓深感作為個人的渺小和局限;另一方麵,政府的任何決策都直接決定著億萬家庭的命運。而如何使政府的決策不成為失策,實際上又不是政府中作決策的那幾個少數人的事。在這個命運攸關的時刻,億萬草民是否隻能逆來順受呢?是不是應該群策群力呢?

此次病毒是對當今人類的一大挑戰,即然躲不過,就必須麵對。既然是對人類的挑戰,就不是一國一地的事。既然不是一國一地的事,是不是應該團結各國,集中精力,共同對疫呢?

既然會是持久抗疫,全球抗疫,民眾中的掉以輕心、以鄰為壑、盲目自豪就不應該助長。

開封的關鍵時刻,疫情反複的風險卻仍然不明,開封勢在必行,但如何開封,中國又麵臨非常困難的抉擇。任何困難的抉擇都是對決策者人品、心胸、膽識和眼界的大考。群言固然可畏,更可助也。舉棋不定,朝令夕改,遠非明主所為。

希望我多慮。人微言輕,拋磚引玉,望有識者及在位者思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