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長天

曆史就是思想與行動互為因果的循環過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通往安克雷奇的路標(七)蓬佩奧的最後瘋狂

(2025-03-24 09:48:55) 下一個

(七)蓬佩奧的最後瘋狂

 

夏威夷會談之後,特朗普政府對華連連祭出猛招,大大超越了此前的頻度與幅度,並屢屢突破中美關係的底線。美中關係猶如過山車,連續滾翻下滑,似乎已不再受軌道的約束……


7月6日,特朗普宣布正式啟動退出世衛組織的程序,理由仍舊是中國控製了世衛組織,此處不再細述。


同月,特朗普取消了與中國的貿易會談;宣布製裁與“拘留穆斯林”和“侵犯香港”的中國有關官員;削減中國學生的赴美留學簽證;限製中國記者在美活動;特朗普發誓要對中國處理新冠病毒的手法予以報複。


7月21日,蓬佩奧要求中方關閉駐休斯敦總領館,並於72小時內撤離。給出的理由是該領館從事“不可接受的間諜和盜竊知識產權”活動。


美國的《政客》網站分析指出:由於在總統競選的民調中落後,更因為他的競選對手指責他以前誇口的與習近平的私人友好關係,特朗普急於顯示對華強硬姿態,以挽回民調。


7月23日,蓬佩奧在加州的尼克鬆總統圖書館發表外交政策演講。名義上該次演講是為了紀念尼克鬆訪華的破冰之旅50周年,實際上應該是蓬佩奧特意借用這個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活動增加其演講的聲勢。從時間上看,距尼克鬆首次訪華50周年還有將近兩年的時間,哪有這麽早開始紀念活動的?這凸顯出處於焦慮之中的蓬佩奧已是迫不及待了。


據蓬佩奧在演講開頭的自我介紹,他的此次演講是他組織的針對中國的係列演講的最後一講:前麵三個演講分別是國安顧問奧布萊恩談論意識形態,FBI局長瑞爾談論間諜活動,司法部長巴爾談論經濟,他本人則是把三個方麵合在一起,做一個綜合性的演講。蓬佩奧明顯把自己的演講置於前麵三人的演講之上,難怪媒體認為蓬佩奧有競選總統的誌向。


當著主持活動的尼克鬆外孫和坐在觀眾席裏的尼克鬆兩個女兒的麵,蓬佩奧直言不諱,說自己今天就是來“拆除”尼克鬆訪華遺產的。蓬佩奧講了20多分鍾,中心意思就是當年尼克鬆是抱著讓中國接受美國價值觀的希望訪問北京的,而50年來證明,中國共產黨沒有改變,所以尼克鬆開創的與中國接觸交往政策失敗了,現在是到了必須改變這一政策的時候了。蓬佩奧就差沒說出尼克鬆當年訪華是犯下一個巨大的、不可饒恕的錯誤這句話。不知道尼克鬆的女兒和外孫聽了之後作何感想。由於楊潔篪與蓬佩奧的夏威夷會談內容沒有公開,筆者有一個目前無法證實的感覺:蓬佩奧可能是在夏威夷會談中被楊潔篪說的某句話刺激到了,再則出於對美國幹預香港事務失敗的挫折感,才跑到尼克鬆圖書館發飆的。


似乎料到美國會有人把尼克鬆訪華解讀為傳播自由民主的旅行,為尼克鬆訪華鋪路的基辛格在2011年出版的《論中國》一書中寫到:


“不管他(指尼克鬆)長期形成的對共產主義製度的看法如何負麵,這回他訪華的目的都不是要讓中國領導人改信美國的民主原則或自由企業——他斷定這是枉費心機。在整個冷戰期間,他尋求的是在一個布滿核武器的世界上建立一個穩定的國際秩序。”


基辛格的這一描述提前十年明確否定了蓬佩奧對尼克鬆首訪中國的解讀。而這一描述實在是拔高美化尼克鬆了。事實上,尼克鬆是在為他的前任任性啟動的冷戰收拾爛攤子。當美國啟動冷戰時,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掌握核武器的國家,曾經計劃用核武器摧毀蘇聯、征服全世界。即便在蘇聯也掌握核武器之後,美國依然計劃對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發動先發製人核打擊。等到尼克鬆上台,冷戰早已脫離美國的控製,催生了一個把成千上萬枚核彈瞄準美國的蘇聯,美國曆史上從來沒有陷入如此危險的境地,可以說離毀滅僅一步之遙。


在該書的序言裏,基辛格對尼克鬆訪華作了更為誠實的、帶有幾分悲情的敘訴:


“美國打開中國大門的動機是為了走出越南戰爭的陣痛和冷戰的不祥陰影,給美國人民展現一幅和平前景。”


是美國主動出兵越南,是美國把冷戰的陰影加諸於蘇聯中國,最後自己也鑽了進去,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與基辛格的描述相比較,蓬佩奧刻意抹去了尼克鬆是帶著陷在越南戰爭中的窘迫前往中國的實情。尼克鬆和基辛格當時指望中國幫助美國體麵撤離越南,哪有什麽心情和臉麵來中國傳教布道?


8月10日,特朗普派衛生部長艾利克斯·阿紮爾(Alex Azar)訪問台灣。這是四十年來美國高級官員對台灣的首次訪問,背棄了中美建交之後美國政府向中國政府作出的不與台灣進行官方接觸的承諾。這也凸顯了美國人的行事方式:隻要覺得有用,都可以拿來使用,毫不顧及後果和原則。


9月15日,美國正式對華為公司全麵斷供。


9月17日,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基斯·克拉奇(Keith Krach )到訪台灣,成為第二位訪問台灣的美國高級官員。此前一天,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凱莉·克拉夫特與台北駐紐約代表處主任李光章共進午餐,談話中聲稱要“提升台灣在聯合國的參與度。”


10月初發生了一件小插曲,似乎有意提醒特朗普和他的官員們做一點反思。10月2日,特朗普和夫人的新冠病毒測試顯示陽性。當晚,特朗普住進了沃特裏德美國陸軍醫療中心。如果感同身受能對特朗普起點作用的話,這似乎是給他的一個遲來的點醒:競選連任的主題搞錯了。


沃特裏德醫療中心的醫生僅用三天就治愈了特朗普,說明美國的醫療創新能力依然強大。隻是這種治療非常昂貴,不是每個普通美國公民都能享受到的。同時期美國每天死亡的新冠患者約1000人左右,並逐漸增加。2021年1月12日達到峰值,為4463人。


實際上美國並非處於絕對意義上的衰退。依托信息和互聯網經濟的創新,美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是西方國家中最快的。隻是與中國的快速發展相比,美國的發展速度才顯得緩慢,處於相對衰退的過程中。上個世紀,美國曾經有過陷入越南戰爭泥潭的絕對衰退時期,那正是因為極力遏製中國而引發的。老布什總統在30年前對此總結說:遏製中國將導致美國破產。2020年特朗普政府又證明美國不能同時做兩件事:抗擊新冠病毒和遏製中國。


10月20日,蓬佩奧把“東伊運”從美國國務院的恐怖組織名單上移除,並於11月5日公布,理由是“十多年來沒有可靠證據表明‘東伊運’還繼續存在。”美國國務院於2002年將“東伊運”列為恐怖組織。僅僅一年前,也就是2019年,美國國防部還將“東伊運”列為美國及其盟國軍隊在阿富汗麵臨的三大威脅之一。


10月22日,特朗普批準向台灣出售18億美元軍火。


11月3日,美國舉行大選投票。此後幾天,投票統計結果顯示,特朗普輸掉了選舉。但特朗普不接受選舉結果,指責幾個關鍵選區存在投票欺詐行為,力圖推翻選舉結果。這時候,他既顧不上抗疫,也顧不上遏製中國。隻有蓬佩奧憑一己之力,繼續他心目中的文明衝突之戰。


12月7日,蓬佩奧發表聲明,指責香港國安法“破壞香港民主”。美國財政部與之配合,宣布製裁14名中國人大常委會官員並凍結他們在美國的資產,理由是這些官員涉及上個月取消香港反對派議員資格。


進入2021年1月,特朗普政府剩下最後20天。蓬佩奧馬不停蹄,對中國發起了最後衝刺:
1月6日,蓬佩奧宣布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凱莉·克拉夫特將擇日訪問台灣。第二天,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宣布訪問將於1月13日至15日進行。


1月10日,蓬佩奧宣布解除國務院此前對美國外交官與台灣對等官員接觸的限製。大多數專家以及媒體普遍認為這一舉措是通過造成既成事實,從而把繼任的當選總統拜登鎖定在特朗普的對華強硬政策的軌道之中。


然而,2天之後,即1月12日,蓬佩奧突然宣布取消克拉夫特對台灣的訪問,給出的理由是為了與拜登當局順利交接,國務院取消了這個星期所有的外訪,包括他自己的訪歐行程。這個理由並不完全令人信服。媒體及互聯網上充斥了各種各樣的猜測,由於缺乏實證而沒有定論。筆者猜測,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候任總統拜登以及他的外交團隊叫停了這次訪問。拜登正在思考他的對華外交政策,不想被特朗普政府離任前的率性而為框住手腳。


1月19日,蓬佩奧在任的最後一天發表一份聲明,指控中國政府對信仰穆斯林的新疆維吾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實施種族滅絕政策。一如他以前指責中國的風格,聲明沒有提供任何證據。


以7月23日蓬佩奧在尼克鬆圖書館的演講為起點,在其主導下,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係列行動侵犯了中國在台灣、香港和新疆的主權利益,說明蓬佩奧要“拆除”尼克鬆訪華遺產的演講不隻是說說而已。香港和新疆在中國政府的實控之下,美國並沒有實際抓手。而台灣與大陸的分離現狀則給了蓬佩奧支持台獨的空間和機會。


蓬佩奧要推翻尼克鬆與中國破冰和解的政治遺產,似乎有一個宏大的遏製中國的戰略計劃。但其實施結果卻差強人意,給人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主要原因是他企圖顛覆尼克鬆政治遺產的說辭完全脫離當時的世界局勢,造不出輿論動員的聲勢。而他的計劃——如果他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計劃——也缺乏一個明晰的戰略目標,或者說該目標遠在他所擁有的能力之上。中國不是他想要遏製就能遏製的。這使得他的打壓行動缺乏實際效果,從而看起來近似瘋狂。


2021年1月20日,特朗普政府在上演了一幕持續6個多月的打壓中國的瘋狂劇目之後終於謝幕了。謝幕當天,中國政府宣布製裁28名美國官員,蓬佩奧被列為這份名單的首位。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內閣裏沒有蓬佩奧的位置,這說明特朗普並不認可他在上一個任期裏的所作所為。特朗普第二個任期倚重的是馬斯克,這反映出特朗普對第一個任期裏的股肱重臣們——包括蓬佩奧——的不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峻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ong140' 的評論 : 謝謝跟讀。
dong140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整理出這個係列,彌足珍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