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載於《三國演義》第21回。“孟德獻刀”載於小說第4回。
劉備被呂布打敗,幸虧曹操來援,殺了呂布,劉備暫時歸附曹操。在這期間劉備秘密參與了一件大事:加入了一個奉漢帝衣帶詔之命要除掉曹操的小集團。劉備怕秘密泄露,所以每天在居所的後院裏種菜,作為防範曹操的韜晦之計。
一日,曹操在園子裏的小亭裏單獨宴請劉備。席間曹操問劉備,誰是當世英雄?劉備列舉了一串名字,都被曹操一一否定。最終曹操說了一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頓時嚇得手中的筷子掉在了地上……都說掉鏈子,實際上應該是掉筷子……被曹操視為英雄,豈非惹上殺身之禍?此刻人在曹操的屋簷下,生死在於曹操的一念之差……正好此時響起一聲驚雷,劉備趁機從容地撿起筷子,把驚慌掩飾了過去。劉備害怕是因為心中有鬼,他是怕衣帶詔小集團的秘密泄露,而他的失態可能引起曹操的猜疑。曹操本就多疑嗜殺,疑心一起,被疑之人凶多吉少。羅貫中此處錄了一首七絕,讚揚劉備的隨機應變:
“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曹操也是隨機應變的高手,有過一次比劉備更為凶險的處境,那就是小說第四回,孟德獻刀。
曹操帶了一把寶刀去見董卓。乘董卓臥床之際拔刀行刺,卻被董卓從穿衣鏡中看見,回轉身問:“孟德何為?”正好呂布牽馬到了門外,曹操驚慌卻不失措,連忙跪下,雙手奉上寶刀,說自己是來獻刀的,逃過一劫。注意,曹操沒有在驚慌中鬆手掉刀。
羅貫中鄙恨曹操,在這裏沒有來一首詩讚揚曹操的隨機應變。實際上曹操的隨機應變能力高於劉備。你若不信,把兩人的處境調換一下,就能看出誰高誰低了。
如果是劉備行刺,慌亂之下必定鬆手,掉筷子,掉刀,行刺行為敗露無疑,哪怕老天打雷也救不了他,因為是在室內,雷聲會比在室外小很多……下場便是被呂布一劍封喉。
但若是劉備設宴請曹操,對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孟德與備耳。曹操雖然也會害怕,但是斷不會掉筷子,而是攥緊筷子夾起一塊肉,說:這塊裏脊肉我看中很久了,想想還是給丞相您吃。您為國披肝瀝膽、鞍馬勞頓,就需要裏脊肉來 補精血。說完,從容地把肉放進劉備的碟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