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長天

曆史就是思想與行動互為因果的循環過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印度教和佛教】(四)佛教在印度之外的傳播

(2025-02-15 08:25:21) 下一個

(四)佛教在印度之外的傳播

 

一般認為佛教於公元前1世紀經由中亞傳入中國的西北方。先是由商人,而後由印度的僧侶和中國的皈依者進行傳播,至五胡亂華時期迎來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高峰。如同在印度,戰爭和苦難催生了受戰爭荼毒的民眾渴望心靈慰籍的需要,尤其是五胡亂華時期居住在北方的漢人,在異族統治下成了亡國奴。北方漢民族的生存危機和身份改變的絕望感,使得為受壓迫者而建立的佛教獲得廣泛傳播,成為中國北方的主要宗教。雖然大、小乘佛教同時傳入中國,但最終大乘佛教成為在中國的主流佛教宗派。

由於此前已經傳入中國,所以在五代亂華亟需宗教撫慰時,佛教便被救急借用了。可以說,佛教在五胡亂華時的傳播是“適逢其時”。如果不是有現成的佛教立即可用,300年的苦難也足以使中國北方產生出自己特色的全民宗教。隋朝的建立結束了五胡亂華300年的戰爭動蕩局麵,此時佛教已經在中國生了根。

佛教在唐朝達到鼎盛時期。武則天甚至按自己的容貌雕刻了盧舍那佛像。

到了17世紀清兵入關,漢民族又經曆了一次生存危機,陷入身份改變的絕望,佛教也隨之進入了又一個高峰時期。

五胡亂華時期佛教進一步傳到朝鮮,200年後又傳到日本。

由於地理便利的原因,佛教早在公元3世紀就開始傳到東南亞,是為小乘佛教。

沒有了印度教和種姓製度,佛教在東亞和東南亞完全不同於印度的社會結構裏紮下了根,由此成為世界性宗教。

由於缺乏對自然界的正確認知,早期人類對自然界有著樸素的敬畏,這是宗教產生的心理因素。然而,印度教和佛教的產生以及在中國的傳播過程向我們揭示:一種被社會全體成員一致信仰的神(上帝)及其宗教,則是該社會中全體成員麵臨共同的危機——生死存亡或者是身份改變帶來的絕望感——所促成的。而當宗教確立以後,作為全社會共同記憶的保留和傳承則是另一回事了。

(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峻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ry888' 的評論 : 你怎麽證明《聖經》是神寫的?你看世界這個亂,神的管理水平很成問題。
Mary888 回複 悄悄話 基督教是神啟示人,《聖經》的真正作者是神,隻有一本;佛教是人找神,汗牛充棟的佛經書籍,任何人有點感悟寫出來就成了經書,雜亂,一個人一生都讀不完,更別說去消化研究。
為什麽《聖經》是神寫的,請google並閱讀張鬱嵐著《認識真理》!
峻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isdombull' 的評論 : 你完全沒看懂。我不是在研究佛學,而是在敘述佛教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在印度消亡的。
Wisdombull 回複 悄悄話 博主寫這幾篇關於佛教的文字,如果隻是分享一下閱讀社科文史類書籍所得,也算上是用心了。
隻是想好心提醒一下,您寫的這幾篇文字,還沒有摸到佛學的真諦啊,連一點邊際也還沒有著啊。
如果您真的想弄明白,您可以從這幾個方麵入手:
1. 研究理論。如搞清楚哲學的基本問題:我是什麽?我是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
2. 調查實例。如你談到了六道輪回,以後再出門旅遊,不去遊山玩水了,可以去尋找有上世記憶的人啊,去尋師訪友(有神通的人)啊。
3. 個人實修。如打坐、入靜、修楞嚴咒。佛經裏講的,都是可以一步一步修證到的。
峻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矽穀工匠' 的評論 : 能不能說得具體一點?
矽穀工匠 回複 悄悄話 我覺得佛教和基督教類似。都是基於truth,沒有隱晦苦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