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長天

曆史就是思想與行動互為因果的循環過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為什麽建國時選擇親蘇的“一邊倒”外交政策?

(2020-07-20 11:49:28) 下一個

1949年有日資、港資、台資嗎?沒有。日資是60年代日本經濟騰飛以後才有的,港資、台資則要等到70年代以後。看似很搞笑的問題卻在一部分人心中執念很深,實質是不知曆史的誤解。

毛澤東為什麽建國時選擇親蘇的“一邊倒”外交政策?

1949年毛澤東隻有兩個選擇:第一,親美,美國的要價是保留蔣介石與美國簽訂的所有條約,包括青島駐軍。青島本來是美國計劃中戰後在遠東最大的海軍基地,用以監視、遏製蘇聯從中國獲得的旅順基地。美國的戰略目的是在中國建立遏製蘇聯的東方戰線。其後果是由於美國在中國的勢力,導致蘇聯為了建立與美國勢力的緩衝區而分裂中國的北部邊疆。蘇聯實際上早就動手了,新疆已經被由蘇聯支持的三區勢力把持,就差宣布獨立了。

答應美國要價的遠期後果則是基於蔣介石簽下的《中美通商條約》,中國的經濟將淪為美國的附庸。由此可見,如果中國還是蔣介石的中華民國,中國北部將會逐塊分離出去。幸虧中共執政,才中止了這一分離。

第二,親蘇,蘇聯的要價是把美國勢力清除出中國,擺脫東線的美國圍堵的壓力。毛澤東未必知道斯大林對蔣經國的警告:不要讓美國兵出現在中國的土地上(大體上的意思),但他洞悉中美、中蘇關係的實質,做出了堪稱完美的決策。

親美的結果很明顯,將導致中國的分裂,而且這隻是開頭。毛澤東選擇了親蘇,回報是蘇聯在新疆收手,並且不再有新的分裂動作。由於蘇聯並沒有放棄在東北的勢力範圍,毛澤東在建國後立即以為斯大林祝壽的名義訪問蘇聯,要回了東北的主權,並簽訂了新的中蘇同盟條約,防止美國因失去中國而對中國進行武裝幹涉。美軍進入朝鮮作戰正是這一意圖的體現。

斯大林並不相信中國會放棄與美國的關係,更難相信中國會與美國直接交戰,所以朝鮮戰爭時在出動空軍支援誌願軍作戰一事上出爾反爾,生怕誌願軍還沒與美軍交火,蘇聯空軍反而先衝上去。斯大林耍了個花招,答應誌願軍入朝三個月後出動空軍。當他看到誌願軍與美軍交火後,兩個禮拜蘇聯空軍就出動了。

誌願軍本來能夠把美軍趕出朝鮮,美國解密文件也支持這一觀點,條件是蘇聯空軍前出。毛澤東對取得朝鮮戰局全勝的期望是合理的,是能夠實現的,錯在斯大林沒有敢於戰勝美國的決心和意誌。

正是誌願軍在朝鮮與美軍直接交戰,使得蘇聯完全信任中國,不但徹底放棄分裂中國的企圖,而且開始對中國幾乎無保留的援助,幫助中國迅速完成了初始工業化。反過來設想,如果沒有朝鮮戰爭,那麽蘇聯會盯著中國與美國的關係。隻要中國與美國稍有眉來眼去,蘇聯就會重新分裂中國的北部邊疆,更談不上援助中國了。所以,朝鮮戰爭對中國是因禍得福。而能不能因禍得福,或者說轉危為機則要靠領導人的應對能力。

那麽可不可以選擇在美蘇之間保持中立?這要得到美蘇的同意,而美國為了遏製蘇聯,不可能放棄在與蘇聯接壤的中國圍堵蘇聯,否則就是給與蘇聯喘息的空間。蘇聯也不會放棄主動。與其相信一個可能隨時倒向美國的中立國,不如自己拓展戰略空間。已經開始的分裂中國北部邊疆的舉動不會停止,更不會交還新疆。這是一連串的分裂步驟,外蒙獨立隻是倒下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所以,在美蘇之間保持中立絕無可能。

小結一下:1949年親蘇的“一邊倒”外交選擇避免了中國的分裂,並快速實現了初步工業化。但也留下一個弊端:與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交惡。但是與國土分裂的結果比較,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二戰後蘇聯的崛起,使其影響擴大到西歐。當時法國和意大利的共產黨勢力坐大,可望贏得選舉進而執政。出於遏製這一趨勢的考慮,美國推出了馬歇爾計劃,成功排除了西歐共產黨執政的可能性。49年新中國成立,日本共產黨以及左翼運動聲勢浩大,美國開始扶持日本。歐洲和日本成為美國的勢力範圍實質上是美國用重金買來的,是與蘇聯和新中國的對抗之舉。美國如果不采取收買政策,這些國家就會倒向蘇聯、親近中國。其中尤以西德和日本為甚,因為他們要擺脫美國的控製成為正常亦即獨立國家。

美國的重金收買十年後,西歐和日本崛起,再過十年,亞洲的四小龍跟著崛起。使得美國的重金收買看上去更像是輸血,把美國自己掏空了。那麽美國可不可以選擇不收買,聽任西歐、日本由共產黨和左翼政黨執政?不可以。這樣的話美國的經濟將會失去歐洲和日本的市場從而導致被邊緣化,蘇聯則會與西歐結合而擴大勢力和影響。冷戰的態勢將會發生根本的轉折。

毛澤東保留香港的殖民地地位就是為了留一扇與西方交流的窗口,赫魯曉夫很是不解,曾為此質問毛澤東。60年代日本經濟崛起,中國在與日本邦交正常化之前便推動與日本的經濟交流。並在70年代初實現與美國的外交突破,部分情節可參閱

”中美關係再也回不到過去了”——你當真?(上)

”中美關係再也回不到過去了”——你當真?(下)

80年代開始,中國以改革開放的名義開始參與國際分工,外資——包括日資、港資、台資——開始流入。

回顧曆史,正是美蘇中對抗,導致美蘇超級霸權走向衰弱。蘇聯解體是第一隻超級霸權靴子落地。此後三十年,世界在等待第二隻超級霸權靴子的落地。中國由於及時擺脫美蘇對抗而成為欣欣向榮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本文隻是對這一曆史過程的粗線條描述,部分情節可以參閱

五眼聯盟究竟是什麽性質的組織?

而這一曆史過程的本身使得三國演義的文學描述也相形見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