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間

跨躍中美文化,勾通雙項信息探討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支公好鶴

(2024-01-07 12:41:49) 下一個

支公好鶴
《支公好鶴》是一個典故,不要和《葉公好龍》弄混了。葉公是一個虛假的人物,和龍一樣都是人們編造出來說事兒的,而“支公”卻是真人真事。
據《世說新語》記載,有一個叫支公的老和尚,十分喜愛仙鶴,正巧有人送他兩支小鶴,支公十分喜愛,將它們像寶貝一樣精心喂養。小鶴一天天長大,羽翼也日益豐滿,終於有一天它們按耐不住天性,想起飛了。支公舍不得它們走,就剪斷了它們的羽翅。鶴失去了羽毛,再也沒辦法飛了。它們回頭,無奈地看看自己失去的翅膀,然後低下頭來,一臉的悲傷和沮喪。支公看到說:“既有淩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 譯成現代漢語就是,“鶴生來就有在天空中翱翔,展示自己優美體態的天性,哪裏會甘心,當做人的寵物被養著玩呢!” 經過一段時間調養,等到鶴的羽毛重新長出來後,支公忍痛把它們放飛了。
《支公好鶴》這個典故己成為一個成語。它糾竟是什麽意思,想說明什麽問題,恐怕沒有統一答案。每個人的閱曆不同,看問題角度不同,對這個寓言式的故事會有不同的解讀。動物保護主義者會說,一切動物都有靈性,人類應該遵重它們享受自由的權利。在失戀中痛苦掙紮的小哥也許從這個故事中悟出一個道理,愛她,就要給她自由,該放手的時侯要放手。做父母的無論多麽疼愛自己的兒女,也要接受他們走上社會獨立生活的現實。“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從廣意上講人應該抑製自己的欲望, (abstain from wishful desires), 特別是占有欲,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不是你的,你終究得不到,不可用力過猛。
說到底人活一輩子,一切要順其自然。“寧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