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間

跨躍中美文化,勾通雙項信息探討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吃火雞

(2023-11-23 14:31:48) 下一個
吃火雞
今天是感恩節,華人又叫火雞節。感恩節吃火雞就像中國人過大年吃餃子一樣,雖然好吃的東西多得很,但不管家境如何這頓餃子是免不掉的(inevitable).
在美國的華人一般都看不起火雞,不愛吃,也不愛做。
第一代的華人寧可吃雞,吃火鍋也不吃火雞,嫌那東西皮粗肉厚,十幾磅二十幾磅的火雞幾個小時烤不透,加再多的料也不進味,食如嚼臘。
新移民吃火雞是從第二代在美國出生的所謂A B C開始的。他們從幼兒園開始就受美國文化的教育。過火雞節不吃火雞,他們不答應,父母隻好遷就他們也烤上一隻,這些父母在超市挑火雞的時侯,總是挑選最小的,最好一頓吃完,不要端進端出,吃上一個星期,走到那兒全身都帶著火雞味。
感恩節加上聖誕節,家家都要吃火雞,無論是百萬千萬富翁,還是叫花子流浪漢,都吃火雞,無家可歸者也可到教堂和服務中心免費吃火雞大歺。這個時候好像沒有了貧富差距。中國人過年吃餃子也是一樣?不過黃世仁和楊白勞吃的餃子能一樣嗎?很可能一個餃子裏麵包的是山珍海味,另一個裏麵包的是白菜幫子。
同樣普通美國人吃的火雞和老拜登家裏吃的火雞也會有差別。這要從火雞的源頭上找原因,簡單說來要看火雞是吃什麽飼料長大的,是吃自然飼料養大的,還是用各種添加劑催大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東晉一位皇帝屈尊去女婿家赴宴,嚐過百食百味後,最後端上的一道菜是蒸乳豬。那味道鮮美之極,吃到嘴裏軟嫩滑潤,皇帝大喜問:“我吃過無數蒸乳豬,為何你家的乳豬,如此美味?”
女婿回答說他家的乳豬是用人乳喂大的。老皇帝聽完憤憤然,離席而去。當然使他氣憤的不是女婿太奢華,而是竟有人先於他嚐到人間美味,他自尊心受不了。
有一個朋友看過一份美國招待貴賓的菜單後說“他們也沒吃什麽好的,所有菜式都很普通。” 
這位朋友也是被“窮”限製了想象力,不知道什麽叫“特供”,他要聽我解釋。我說你家吃的醋溜白菜是大糞澆出來的,人家吃的白菜是牛奶加黃豆發酵製成的有機肥養大的。你以為人家吃的烤鴨和你大街上吃的一樣嗎?人家吃的鴨子是用天然不加催生劑養大的鮮魚喂大的。當然特供不止這些。人家許家印吃的荔枝是用飛機從南方運過來的。吃的時候不缺一雙雙纖纖細手剝開後送到他嘴裏麵,吐的時候,核也要優雅地吐在人手裏。
英語有一句話: “It is so wild that it could  challenge your wildest imagination" 你使勁往死裏想,也想不到。
今年感恩節家裏又沒做、沒吃火雞,三十五年不吃火雞的釘子戶還沒有半點鬆動的跡象。這並不影響我向吃火雞的朋友們問一聲好,感恩節快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