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靜

行萬裏路,讀萬券書,淡泊塵緣,情係河山。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鬆花江上豐滿發電廠憶舊之二,第一個月的強體力勞動

(2025-10-29 21:58:51) 下一個

豐滿發電廠地處鬆花江上,裝機容量55.4萬千瓦,大壩高91米、長1080米,水庫庫容108億立米。它是當時全國最大的水力發電廠、大壩和水庫也是當時全國最高和最大的。廠部有廠長辦公室、總工程師辦公室、人事科、會計科、計劃科、供應科、教育科、行政科、保衛科等。廠下設運行、檢修、水工、修配四個生產分場。分場下再設班組,此外還有附屬小學、中學、農場。全廠職工1200餘人。

    豐滿發電廠所在鬆花江自南向北流,廠區在右岸(江東),生活區和廠行政大樓在左岸(江西)。左右岸之間由鬆花江大橋連接。廠總工程師辦公室、供應科和各生產分場的辦公室、班組的休息室以及廠區職工食堂都在江東。單身宿舍和大部分職工住房以及醫院、商店、大俱樂部(禮堂)、行政科、生活區職工食堂都在江西。江東有“大豐滿”火車站,鐵路南進廠區,北通吉林。每天有一班客貨混合列車來往於吉林和大豐滿之間。江東、江西都有公路通吉林市區。部隊駐紮在豐滿的有一個高射炮營(負責防空)、一個工兵營、一個警衛連(負責廠區、壩區警衛)。

    1959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豐滿廠的有四人:清華的我和王兆樞,大連工學院的趙普瑞,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張占生。前三人學的都是水利水電專業,被廠裏分配到管水庫、大壩、廠房和江橋的水工分場,張學的是工業與民用建築,被分配到管房舍和後勤的行政科。

我們三人在水工分場報到後,先被安排到檢修班勞動兩個月。當時檢修班正在主廠房頂作防滲大修。每天在檢修班長萬長龍的帶領下,我們沿著廠房內靠牆的20多米爬梯經房頂人孔上到廠房頂部,冒著烈日作防滲工程。這是一種強體力活,從其每月糧食定量為吉林市最高標準55斤可作旁證。大修用的主要材料是從撫順火電廠運回來的粉煤灰。此種顆粒特別細的煤灰,可以堵住屋頂細微裂隙的滲漏。但它也無孔不入,一天工作下來,渾身汗濕,且頭發內、鼻孔裏和臉上身上全是黑粉。我努力勞動、不顧髒、不怕累,得到工人們的好評。

談到勞動,我回想起一年多前的1958年5月,清華大學組織學生到北京附近昌平縣正在修建的十三陵水庫工地義務勞動半個月的場景。我們白天和一萬多名民工及誌願者一樣,肩挑土筐運土上壩,晚上睡在帳篷內鋪地的幹草上,三餐就著鹹菜吃窩窩頭。這樣艱苦的生活對於從小生長在大城市的同學們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但對我卻甘之如飴。因為我中學暑期時就參加過搶修贛江河提的勞動,挑過多天的砂土,並且常年從井裏提水,肩挑水桶運回家中。我的雙肩已得到鍛煉,所以在十三陵工地能步履快穩地挑起土筐上壩而不覺勞累。

原計劃兩個月的勞動,僅幹了一個月,水工分場就率先把我調出來到分場室稿技術工作。任分場技術員兼水工機械班技術員。

    我在清華學習時,沒有糧食定量的概念。那時我的飯量很大,每餐一般要吃三碗米飯或五個饅頭。離開學校時,也不知道自已糧食定量是多少。到豐滿的第一個月,糧食定量雖達55斤但不到月末就吃光了。隻好向同事借糧票。同事們教育我說,糧食不能敞開肚子吃,必須計劃著均勻地吃。到第二個月轉到分場室工作後,我的定量陡降為29斤,就更難吃飽了。幸虧姐姐和妹妹支援我,經常擠出自已的口糧寄給我糧票或食物,加上自己量入為出、計劃用糧,才使我度過了食不果腹的難關。

圖1,2009年的豐滿大壩及廠房

圖2,吉林省地方糧票

圖3,1958年十三陵水庫施工場麵

圖4,建成後的十三陵水庫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