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的北碚,匯集了一大批科學文化教育機構及眾多有名的文化人。遷駐北碚的教育院校有複旦大學、江蘇醫學院、國立歌劇學校、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國立體育師範專科學校、中國鄉村建設學院、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勉仁書院、育才學校、國立重慶師範學校等20餘所大中專院校。遷駐北碚的文化新聞機構有: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北碚辦公處、中山文化教育館、中國辭典館、國立編譯館、國立禮樂館、西部科學院等。這些機構和人員,為北碚的文化發展注入了蓬勃的生機活力。
在北碚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看話劇。劇票多是有關文化單位贈送的。
我看過的話劇第一個是招待小學生集體去看的《白雪公主》。那是根據格林童話改編的描述落難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它簡明易懂的情節和美好的結局給小觀眾的我很大的愉悅。
我看過的第二個話劇是隨大人看的曹禺創作的名劇話劇白雪公主。此劇所刻畫的深刻社會內涵是我尚不理解的,但劇中複雜的人物關係、尖銳的感情糾葛使我感到震撼。聽大人說作者是在清華大學學習期間就寫出了這一在中國話劇史上具有裏程碑地位的劇本,現在作者就在北碚的複旦大學任教。這更使我對作者充滿敬佩和親近之情。我在10年後考入清華大學時,還專門在圖書館長條桌群中查訪當年曹禺伏案創作《雷雨》的位置。
我隨大人還看過話劇《清宮外史》。此劇楊村彬創作,1942年在重慶首演時曾引起轟動。到北碚演出時也廣受讚譽。觀劇後我對慈禧太後的專橫跋扈深感痛恨,而對光緒、珍妃、瑾妃坎坷的命運充滿同情。
夏衍1943年創作的話劇《水鄉吟》,反映了抗戰時期浙江西部農村的變化。雖然我隨大人看了這部劇,但除了記住劇名以外,沒有給我留下更深的印象。
在北碚,我看過一次免費露天電影,是描述二戰美軍太平洋戰場的紀錄片,因銀幕晃動人聲嘈雜效果不佳,也沒有留下清晰的記憶。北碚有一個正規的電影院,據說票價也不貴。但我從來沒有機會進去過。
我隨學校組織的活動看過到北碚的馬戲團表演。雜技空中飛人、把美女大卸八塊的魔術等使我看得入迷。還有一次觀看“萬能腳”獻技。演出者失去了雙手,但用兩腳可以吃飯、寫字、甚至穿針引線。令我十分驚奇。
我們小學組織同學合唱,還在北碚一個禮堂公開表演,我也被列於其中。我們唱了幾首歌曲,現在隻記得其中一首。歌詞是:“不要怕船小,不要怕浪頭高,用力呀用力,用力搖啊搖。”它的旋律優美流暢,至今仍在我腦際回響。
圖1,話劇白雪公主劇照
圖2,話劇雷雨劇照
圖3,話劇青宮外史劇照
圖4,馬戲團的大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