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個島國,主要由四個大島組成,分別是本州,九州,四國和北海道。 其中,本州島最大,日本幾個最大的城市,如東京,橫濱,大阪等,都集中在本州島上,而且這些大城市都建在本州島東南濱鄰太平洋沿岸的一側。 北海道位於本州島以北,年平均氣溫較低,與本州島隔津輕海峽相望,距離人口密集的東京等大城市較遠。 九州島位於本州島以南,氣侯相對溫和,和本州島隔関門海峽相望。関門海峽兩岸城市分別為本州島一側的下関市和 九州島北端的門司,故稱為関門海峽。関門海峽也被稱為馬関海峽,是中國清朝甲午海戰失敗後《馬関條約》的簽署地。
関門海峽最狹窄部分大約六百米寬,関門海峽有関門大橋和海底隧道連接兩岸。 関門海峽是一條重要的航道,是日本西部的水上門戶,它是日本內海通 往中國或朝鮮半島的必經之路。 當年日本侵略中國時,日本的兵員就是通過這個海峽被源源不斷地運送到中國和朝鮮的。 美軍後來在関門海峽投放了五千多枚水雷,封鎖了這條航道。
関門海峽一側的北九州在二戰時期曾經是日本的兵器製造中心。 原計劃是原子彈的投放目標。在日本爆炸的第二顆原子彈原本是要投到北九州的,但因為當時雲層太厚,隻好把第二顆原子彈投到了長崎,北九州得以幸免。
我們的郵輪在北九洲的門司碼頭停靠一天,然後繼續向西穿越関門海峽,到達九州島西部的佐世保,佐世保附近有個九十九島和珍珠養殖場,是當地的旅遊熱點,但因為天氣和時間的關係,我們沒有安排行程。佐世保曾經和荷蘭有貿易往來,佐世保還保留有一些歐式風格的建築。 我們的郵輪在佐世保停留一天後,向西航行,穿越對馬海峽到達韓國南部的港口城市釡山。 釡山是韓國的第二大城市,是一座現代化都市。我們參觀了位於釡山海邊的海東龍宮寺廟,還參觀了釡山的一個韓國最大的海鮮市場。
関門海峽
関門大橋上一座跨海懸索大橋,於1973年建成通車,全長1068米。
北九州的門司港
北九州的門司火車站
北九州的小倉城建於十七世紀初
小倉城天守閣
北九州市景
関門海峽日落
佐世保
釡山
海東龍宮寺是建在海邊的一座佛教寺廟
釡山老城街拍
釡山海鮮市場
賣海鮮的韓國大媽
郵輪上邀請了當地的民間藝術團體登船演出。
本篇涉及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