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爺走了,留下了四個孩子,沒留下什麽財產。姥姥此時才三十五歲。如果擱現在,很多人可能才剛剛結婚,或者還沒結婚。姥姥嫁給姥爺時,已經二十五歲,在那個年代的農村,大部分的人結婚還是靠媒人介紹。姥姥的姐姐就做了姥姥和姥爺的媒人。大八歲的姥爺看到清秀年輕的姥姥,幾乎馬上就想娶了回來。而姥姥也看上了能幹的姥爺。覺得嫁給姥爺有了山一樣的保護神。而姥爺為了讓姥姥同意,並沒說姥爺大姥姥八歲。結了婚後好久姥姥才知道姥爺的真實年齡。姥姥生得清秀,性格也不錯,在內幫姥爺料理家事,過著一般農村女人該過的日子。而姥爺一走,四個孩子全靠姥姥生活。好在姥爺還有哥兄弟三個人,對姥姥一家很照顧。尤其姥爺的大弟弟和弟媳對姥姥一家格外照顧。姥爺的弟媳有點迷信,但人很善良,對哥哥的四個孩子比對自己的孩子還好。因為那時候還沒有自來水,基本上東北都用水缸盛水。在東北的冬天,在凜冽的寒風中,經常天不亮姥爺的大弟弟經常幫忙把姥姥的兩大水缸挑滿。
老舅在姥爺過世時還不到百天。從小體質就很弱。出生不久姥爺的離世,也讓姥姥沒辦法集中精力照顧他。姥爺離世後,老舅的身體越發不好,姥姥找了人給他請符,也還是不管用。後來姥姥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人對姥姥說,老舅的符不對,要換一個。正夢著,老舅在姥姥旁邊大哭起來,還說這不要不要。姥姥告訴他拿著拿著,從此老舅的身體竟然就慢慢變好了。也許時機緣巧合吧。而大舅和媽媽因為是大孩子,經常到地裏幫忙。據媽媽講有一天她和嬸嬸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龍。但一眨眼就不見了。就這樣,在眾人的接濟中,姥姥小心翼翼的過了六年,到了一九五六年。
至此,新中國已經成立了七年。而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的中國農村,也開始了從生產資料私有製到公有製的過渡。主要以生產合作社為主。1956年以前,主要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製基礎上、以土地分紅為特點的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實行社員私有土地作價入股,統一經營;大型農具、耕畜等入社統一使用,由社付報酬,或作價入社,由社分期付款;以按勞分配為主,輔以土地分紅。1956年開始在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基礎上建立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社員的土地一律入社,為合作社集體所有,取消土地分紅。社員的牲畜和大農具,一律折價入社,不得私有。社員按照居住和有利於生產的原則,編為若幹生產隊或生產小組,在社、隊(組)的統一領導和安排下參加社的生產經營活動。社員參加集體勞動,按勞動的質量和數量評工計分,年終按勞動日數參加社的統一分配。1956年底,高級社建設基本完成。而姥姥帶著四個未成年的孩子,算沒有勞力。而姥姥也沒有土地和牲畜和大農具。為了不給姥爺的三個兄弟添負擔,姥姥決定帶上四個孩子去找姥姥的姐姐看看有沒有可以活下去的出路。可以說高級社的成立讓姥姥的生活更加艱難。並沒有給姥姥一家帶來新的希望。為了不給姥爺的三兄弟添太大的麻煩,姥姥開始了走向北大荒的旅途。姥姥的大弟弟和弟媳在萬般不舍和擔心中送姥姥和四個孩子開始了她們的漂泊。那時大舅十七歲,媽媽十歲五,二姨九歲,老舅七歲。
姥姥一家先到了姥爺的一個哥哥那裏,叫閻家崗子。結果在姥姥一家到的同一天他們一家出發去了佳木斯市旁邊的鶴崗,好像也是因為高級社的原因。覺得鶴崗的生活會更好。即使她們一家給姥姥一家留了吃的糧食,也把房子留給了姥姥一家,但姥姥還是決定去找住在西平的姥姥的姐姐看有沒有機會。到了西平,姥姥先在姥姥的姐姐家安頓下來。讓姥姥高興的是因為大舅有文化,西平的大隊缺個會計,而大舅也十七可以工作了。就這樣在奔波中姥姥一家開始了獨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