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能向奈美子交待了。”
——高羽悟已經再也流不出眼淚,這一天是妻子遇害26年後的2025年10月31日
1999年11月,名古屋西區的一棟普通公寓。
空氣裏彌漫著晚秋的寒意。那天午後,32歲的主婦高羽奈美子被殺害。現場有打鬥痕跡,地上滿是鮮血。警方推測,凶手自帶刀具,行凶後將其帶走。沒有指紋,沒有監控。案件就這樣陷入無聲。
然而,時間並沒有讓這一切被遺忘。有人在原地等待,有人在陰影裏呼吸。
26年後,事件終於再次被提起。

案發後,奈美子的丈夫高羽悟為了保護現場,一直租用這個公寓,並保持原樣。他精心地把血跡用墊子保護起來,期盼為能找出凶手提供線索。26年,房租總額超過兩千萬日元。那是他與妻子的最後空間,也是他對凶犯的抗爭。

悟堅持在街頭派發傳單,舉著妻子的照片,走遍新聞社與電視台。
“絕不能讓這起案件被風化。”他說。
他的堅持,最終推動了日本法律的大變革。2010年,日本正式廢除了殺人罪的15年的公訴時效。
高羽悟在每年妻子遇害的日子,都會站在街頭,散發傳單。
“我一定要找到殺人惡魔。”
高羽悟的堅持,終於在26年後迎來了抓捕嫌犯的決定性一刻。
2025年10月,愛知縣警發布通報。一名69歲的女子因涉嫌殺人被捕—安福久美子。而她,竟然是悟的高中同學。

高中時代,安福久美子內向、不善言辭,喜歡獨處。她一直暗戀著悟。情人節送給他信和巧克力,比賽場上為他呐喊助威,她的目光一直追隨者她。她甚至追到了高羽悟所在的大學社團。她站在網球場邊,看著他打球。
悟走過去,對她說:“別再來了,你這樣令我很難堪。”
她當時就哭了,哭得絕望,崩潰。
(這個細節也是警察開始懷疑她的原因。)
二十多年後,他們在一次高中聚會上重逢。悟已婚,妻子奈美子溫柔明朗。
安福久美子穿著灰色毛衣,坐在角落裏。悟微笑著向她走去:“你看起來很好,我很高興。”沒想到一句善意的寒暄,卻點燃了沉睡的執念。
警方認為,那次重逢成為了悲劇的引線。
安福久美子心中,高羽悟早已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意義”。
當她看到他與妻子並肩而笑時,羨慕變成了嫉妒,嫉妒轉為毀滅。
1999年11月,久美子帶著刀,敲開了高羽家的門。
兩人談了什麽,無從得知。鄰居聽到了喊聲,出來後看到奈美子倒在門口的血泊中。
警察趕到時,奈美子已經身亡。留下兩歲的孩子在一旁哭泣。
凶手帶走了刀,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事發後,安福久美子沒有逃離名古屋,她在案發現場十公裏外生活了二十六年。結婚生子,買菜、洗衣、與人寒暄——一切都像什麽都沒發生。鄰居形容她“安靜、溫和”,過著極為普通的日子。
隻是,午夜夢回,天知道她都看到了什麽。
心理專家分析久美子的人格為“靜默依存型”。他們外表平和,內心卻對特定對象形成極端的依附。當依附對象拒絕或遠離時,他們會陷入無法承受的空虛。
她將高羽悟理想化為全部意義,而當“意義”被別人占據,她隻能以毀滅完成“奪回”。
“我每天都不安,也不敢看相關報道。”久美子在供述中說。今年8月警察多次找她要求做DNA鑒定。在鑒定結果即將揭曉的前一天,她終於崩潰了,去警察局自首。
那一刻,二十六年的沉默碎裂。
消息傳來時,高羽悟震驚了。他感到對不起妻子,各種可能性都想到過,就是沒想到是因自己引起的“情緣”
“希望罪犯真的反省,接受一審的判決去服刑。“悟的聲音平淡,卻帶著一種深重的釋懷。
悲劇,沒有贏家。
它毀掉了一段人生,也讓另一段人生停在原地。
安福久美子不是天生的惡人。她隻是一個在情感中迷失方向的普通女人。
她愛得太深,也太孤單。在那份看似溫順的沉默之下,藏著無法言說的深淵。
高羽悟不是幸存者。他失去了愛人,也被記憶囚禁。
而高羽奈美子,是被卷入他人執念的無辜者。
二十六年的追尋終於結束,
名古屋26年懸案終結了。
但無數無聲的執念,仍在風中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