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能活得明白嗎?

(2021-03-20 08:37:56) 下一個

                                                                                            【二】
 (四)人作為存在的個體,如何盡到自己的責任。
個體的人如何才能盡到這些責任呢?首先是要保證你的存在,也就是說,你要有生存的能力。人在孩童時期,是在家庭和社會的嗬護下成長的,他(她)可以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純真無邪地活著。但他(她)必須要為成為一個獨立生存的社會人做準備,學習並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一旦你成為獨立的存在,你將會麵臨漫長人生旅程上諸多挑戰,有些可能是無可挽回的打擊和挫折。這也是對你追求美好生活意誌的嚴峻考驗。有的人意誌薄弱,畏難怕險,半途而廢,淪為失敗者。有的人則意誌堅強,心理強大,態度樂觀,最終戰勝困難,闖過難關,繼續向前。
說到這裏讓我想起了兩名在人生道路上的強者,一位是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數學泰鬥華羅庚先生;一位是英國的國際著名數學家,理論物理學家霍金先生。他們就是這樣值得人們敬仰和效仿的傳奇人物。
華羅庚自幼家境貧寒,初中畢業便在家裏的小雜貨鋪幫大人做事,無法繼續他的學業。雖然輟學在家,但已對數學產生了強烈興趣的他,便開始了勤奮而頑強的自學。有時命運真是讓人覺得不公,這個沒錢上學的孩子,苦熬著自學已初見成效時,在他19歲那年,又不幸染上了極其可怕的傷寒病,在死亡線上掙紮了半年多,才保住了性命,但腿卻落下了殘疾。即使這樣,他也沒有退卻,依然和命運做著頑強的鬥爭。他曾發誓:“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 蒼天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有一天,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引起了清華大學數學係主任熊慶來的關注,覺得他是個不可多得的可造之才,決定把他請到清華大學來。從此21歲的華羅庚離開了老家的雜貨鋪,在數學係獲得了一個助理員的工作,可以邊工作,邊學習,為以後的學習和研究提供了難得的條件。華羅庚在清華工作、學習六年半時,由一個初中生變成了大學教師,這期間他三次被破格提拔。在他26歲時,清華大學保送他去英國最著名的劍橋大學留學。在劍橋大學兩年的時間裏,他沒有攻讀博士學位,而是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而且還寫了20篇論文。論水準,每一篇論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但他都沒有去申請,他擁有的唯一一張文憑,仍然是初中畢業文憑。他追求的是真才實學,是對數學學科發展的貢獻,是對社會進步有用的知識。這些追求的實現,令他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也是對他的最高獎賞。而什麽博士學位,院士頭銜於他不過是一片浮雲。1938年,國內抗日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英國人要他留下來教書,他毅然放棄在那裏的一切,回國到西南聯大與同胞們共患難,他的家國情懷令人十分敬佩。抗戰勝利後,美國伊利諾大學聘他為終身教授,待遇相當優厚。但當他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毅然放棄這優厚的條件,舉家回國,把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到發展祖國的科學事業特別是數學研究事業之中,並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霍金的生平也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被人們譽為宇宙之父。之所以說他的一生富有傳奇性,是因為他的一生太過坎坷,在病魔的殘酷折磨下,他還能頑強而樂觀地活著,同時還孜孜不倦地從事科學探索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下麵不妨簡單地了解一下他的生活經曆,以領略他的傳奇。
霍金在回憶他中學的學習時說:“在我幼年時,我對所有科學都是一視同仁。十三、四歲後,我知道自己要在物理學方麵做研究,因為它是最基礎的科學……。物理學和天文學有望解決我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裏的問題。我想探索宇宙的底蘊。”後來,他如願以償,中學畢業,他考入牛津大學,之後他又考上了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專業的博士研究生。開始了他的科學研究和探索的生涯。天妒英才,在他21歲時,不幸患上了不治之症。當時的醫生預測他最多隻能活兩年。這讓他極度失望,甚至還消沉了一段時間。然而,他並未放棄正常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而且這時他還結了婚,五年以後他成了三個孩子的父親。病情在不斷惡化,最終因為肌肉的萎縮,完全喪失了活動的能力,他被禁錮在輪椅上,隻有三個手指頭可以活動。就這樣,為了家庭,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毅然決然繼續著自己的研究。在他個人傳記中談到,他並不認為疾病對他有多大影響。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隻要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絕不麻煩別人。他憎恨別人把他當做殘疾人。他曾經說過:一個人如果身體有了殘疾,決不能讓他的心靈上也有殘疾。霍金還說,活著就有希望,人永遠不能絕望!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他就是用這樣頑強的意誌和驚天的氣魄迎接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永遠向前!一次,一位記者問他:“病魔已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您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霍金麵帶微笑,用他那三根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回答了記者的提問。“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的親人和朋友。”他還有最後一句話是:“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這就是兩位科學大師輝煌的人生。有人可能會說,大師乃人之英傑,心中唯存敬仰,他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即。我覺得此言似有偏頗。誠然,他們在科學上的造詣和卓絕的成就,極少有人能和他們比肩。但是他們在人生道路上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堅韌不拔,頑強拚搏的精神,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感恩人生,珍惜生命,愛己愛人的的博大胸懷,卻是人人可以學習和效仿的。如前所述,社會人存在於不同的層次上,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層次上做到比較好、很好、非常好直到極致。雖然他沒有像大師們那樣達到人生的頂峰,但是他在自己的層次上也像大師一樣以積極的人生態度,追求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不怕挫折和失敗,以一顆感恩的心砥礪向前。
如果以碳元素構成的物質來比喻人的話,有的人可能是碳的純淨物石墨,而有的人可能就是碳的混合物煤炭。眾所周知,石墨有一種奇特的潛質,在滿足一些特定的條件下(比如適當的高壓高溫等),它可以變成金剛石――世界上最堅硬的物質,它就是人們常說的鑽石。這裏的石墨就像前麵所說的兩位大師及其它社會精英們,他(她)們在人生道路上艱苦卓絕地錘煉自己,最終變成了閃閃發光的鑽石被人們鑲嵌在人類寶塔的頂尖。在人生的道路上,這個所謂“特定的條件”,除了客觀的條件,更重要的是主人公的主觀能動性。兩位大師成功的例子已經雄辯地證明了這一點!
說到煤炭,它雖然沒有石墨那樣的潛質,但它和石墨一樣都是工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原料。隻是它們的用途各異罷了。而煤炭還有個更直接更普遍的用途,便是做燃料,用來發電,為人們貢獻著熱和光。這正是對廣大普通人的寫照。這些人在普通的崗位上做著普通的工作,為這龐大的社會機器正常的運轉,發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他(她)們當中也有很多優秀的人物,他(她)們的人生雖然並不那麽耀眼,但他(她)們樸實無華的存在,確是人類之塔堅實的基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