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怎麽了

從2020年開始,有時間就寫一點
個人資料
正文

醫學院 -醫生

(2022-12-11 11:04:04) 下一個

我以前覺得當醫生很鮮亮。掙的多,工作又不累。當然家庭醫生有點危險,因為每次有新的流行病,都是他們先接觸。盡管這樣,我還是挺羨慕的。最近我有些同情醫生,覺得要是沒有犧牲自己拯救別人的精神,千萬別當醫生。 有一個電視劇說醫生是一個沒有終點的馬拉鬆,說的挺準的。這個馬拉鬆不僅沒終點,競爭性還很強。從上premed到想選好的專科-就是每周40小時,工資又高的那種,有多少人被擠下獨木橋。

如果你娃沒有競爭的精神,又不想跑馬拉鬆,千萬別推他們。當然如果娃就想當家庭醫生,聽說不太競爭。如果娃娃為了錢去上醫學院,一定要告訴他們,比醫學院輕鬆又掙錢的行業有很多,比方說工程師的和去華爾街。四年醫學院上完,有N年的住院醫生,和fellow, 每周幹60-80小時, 開始年薪6萬多,小時工資低於最低工資。還要24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連軸轉。

我們第一代移民,讓娃去醫學院的一個重要的理由是工作穩定,可以工作到80 歲,像DrFAUCI, 第一現在的娃都想早早退休,誰想幹到80歲。第二,被解雇是一個人職業生涯的正常現象,我們第一代,被解雇了都能找到工作,就別替下一代擔心了。

有一位同事,兩個女兒都學醫,她說她問孩子是想年輕時吃苦還是歲數大了吃苦。要前者就去學醫。但是為什末要吃苦呢?當個工程師每天8小時不也挺好的嘛。而且公司對剛畢業的都很照顧,不像醫院把住院醫生當減價勞動力使用。

加拿大的醫生是一種自雇職業,自己找地方,雇員工等等。聽醫生朋友說美國的也有這樣的,當然你和醫院連到一起就不是這樣的,不過要完成一定的配額。醫生還要在網上被病人評價,沒有隱私。我不是當醫生的,說的不對之處,別扔磚頭。總之,如果你娃想學醫,或你想推他們,一定要先分析長處和短處。推薦先看看DR.Glaucomflecken 的視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0)
評論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每一行都有苦樂,得失。還是挺佩服醫生的,每天跟病病歪歪的人打交道,一般人會鬱悶,醫生需要愛心和陽光的心態。
石假裝 回複 悄悄話 孩子喜歡最重要,家長把關也很重要,孩子畢竟閱曆淺,有理想主義的時候。的確如你所說,醫生掙的錢很不容易。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醫生的確很辛苦,要想做醫生首先一定要有治病救人的犧牲精神和醫者仁心的情懷。我是學醫的,我的很多同學的孩子都不願意學醫,看到父母那樣的辛苦都不願意學醫。讚雪狗好文,分析有道理。

沈香到訪答謝雪狗的暖心安慰!感恩!新春將至,祝雪狗新春快樂!兔年吉祥!
麥姐 回複 悄悄話 問好雪狗,謝謝在我悲傷的時候給予的安慰和關心,希望你家先生也節哀保重。祝闔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雪狗201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三步兩橋' 的評論 : 說的很到要點
三步兩橋 回複 悄悄話 父母要做的是,發現孩子的天賦,培養孩子的興趣。有了興趣,做什麽都不會覺得苦,再加上一些天賦,做什麽都容易出色。新年吉祥,萬事如意!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新年快樂!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1

醫生很辛苦,有很大的壓力。
幑寧 回複 悄悄話 在美國,亞裔、尤其是亞裔男孩進醫學院不易,不過我們這幾位同學和不少朋友的小孩都已是或即將成為醫生,看來華人第二代喜歡學醫的不少:)。
雪狗201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西岸-影' 的評論 : 謝謝你留言,這就是現實。沒有強大心裏素質的,沒法撐下來。有時我覺得的像加入某黨時的宣誓 或者說醫生是特熟材料做成的,或者一個大光環說是精英中的精英才能考上醫學院。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講一個幾天前發生的事情,小小老大目前是醫學院最後兩年的在醫院的實習階段,每個部門待幾周的樣子,目前在婦科,結果發生了事情,產生了強烈的衝擊。
一個女的,最先認為是婦科病,但檢查後發現是癌症,已經擴散到骨頭和其他很多器官。這已經是美國最好的醫院,但沒治,至多還有半年的生命。她父母從印度趕來,連英語都不會,顯然不屬於富有家庭,而且女孩應該是第一代移民。
問題是,這個女孩隻有26歲,比小小老大大不了幾歲。
眼看著自己的同齡人毫無希望,這種心理衝擊是巨大的,小家夥視頻回來說著說著就開始哭。
根據統計,美國醫學院學生有大致四分之一不得不退學,有十分之一在校期間自殺,其中很大因素是心理素質不夠,精神出問題,無法在這個行業生存。
我的解釋是,這還是癌症,想想如果病人在你的手術刀下死在手術台上,那是什麽感覺?
也就是這對誰都並不算是最糟的事情。
小家夥從一年級開始就每周使用醫院提供的心理醫生谘詢,這是學校鼓勵的。
看著人非正常死亡,與從福爾馬林池子裏撈出一個沒皮膚的人體用刀子劃,是很不同的感覺。
孩子如果學醫,當父母的需要清楚心理危機的風險,和孩子的能力。當然父母也不是完全被動,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潛移默化地做很多事情保證孩子不會陷入心理危機。
悲傷,心理上有衝擊,這是正常的,人必須有同情心,否則也不適合當醫生。
Canbec 回複 悄悄話 myguinea1 說的對,醫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團隊精神是很重要。如果真是“幹掉一個,少一個競爭..”,“多年媳婦熬成婆”的心態,應該說入那行都覺得是“坑”。
大家都知道加拿大侯診時間長,在北部邊遠地區更為嚴重。其實,每年都有不少專科醫生自願去北邊幾天,幾周。再就是在主要(教學醫院)醫院On Call的專科醫生,會經常接到邊遠地區家庭醫生的谘詢電話,如果當班醫生解答不了,會主動找到相關專科以幫助家庭醫生。
合作很重要!
wuqionghua 回複 悄悄話 韓國連續好多年都是高中成績全國前千分之六的才能讀醫科,今年韓國術能滿分的三個孩子全都報考了首爾大學醫科部,考上醫科以後可以選修其他熱門專業,比如計算機法律,但反過來就不行。這個不是糾結學不學醫的問題,而是孩子有沒有那個成績能考上醫科
myguinea1 回複 悄悄話 你這個說法有些主觀了。我的孩子本科就是CS的,在大二的時候想學醫了,就一邊完成CS的學業,一邊選修Life Science的課程,最後拿的是CS的學士學位,進了一流大學的醫學院。我本人是工程師,而且在大公司技術級別到達了最高級,但從收入上來講,跟孩子不是一個數量級。至於團隊精神,醫生更需要,碰到疑難雜症,各個科室的醫生要相互配合,而且醫生之間是很抱團的

雪狗2014 發表評論於 2022-12-12 04:39:37
回複 'myguinea1' 的評論 : 我是覺得不喜歡數學物理的當醫生的多。再有工程師團隊精神,學醫的競爭激烈 幹掉一個對手 少一個人爭著去眼科醫生
零不是數 回複 悄悄話 工程師的不順氣兒和某些美國醫生的不順氣兒不是一回事兒,至少不是一個數量級。美國病人是上帝的情況還真不多。不尊醫囑的有,結果多數是自己倒黴。醫術好,如何得罪病人?
你等自己孩子40歲時再反過來看看今天寫的文章,看是否還是同樣態度?

雪狗2014 發表評論於 2022-12-12 06:16:43
回複 '零不是數' 的評論 : 醫院管理人員,病人都是你的上帝、都不敢得罪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醫生確實不容易,但也很了不起!
雪狗201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anbec' 的評論 : 如果一個醫生24小時沒睡覺 我也不敢相信他
雪狗201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anbec' 的評論 : 有一次有個媒體誇某地人民不被台風帶來的不便一次一次的打到,說她們resilience. 被采訪者事我們不要 resilience, 我們要解決問題。讓住院醫生resilience 的心裏就是多年的婆婆熬成婆,見不得新媳婦過好一點點的日子
Canbec 回複 悄悄話 從博主以前的發言看,孩子已經在醫學院了。孩子有無“糾結”不知道,博主看樣子“挺糾結”孩子學醫。
都說讓孩子自己選擇,但看似能做到的不多。不必將住院醫想象/描述的那麽不堪!試想一下,到點來,到點走,見不到幾個複雜的病例,處理不了幾個cases,幾年後當了醫生,誰敢信?
住院醫是真正“長本事”的時候,各種“磨礪”是以後當醫生的基礎,這個設計是科學的,實用且實際的。
不要糾結住院醫的工資,這依然是學習階段!
如果博主是在加拿大,醫學院的學費應該不算太多吧(相比美國)。不知道為何總要拿ENG,CS甚至“花街”來和醫生比較,以說明學醫未必是好的選擇?就如同舉出許多“州大”出來的不比“哈佛”之流的大學出來的差,甚至更好!這些比較本身就已經是“站位”在先了!
雪狗2014 回複 悄悄話 還有一條很重要:醫生責任重大 人命關天,不想有這種責任的 別學醫
雪狗201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零不是數' 的評論 : 醫院管理人員,病人都是你的上帝、都不敢得罪
雪狗201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零不是數' 的評論 : 想像中是這樣的。先得熬過住院醫!
零不是數 回複 悄悄話 醫生可以為自己工作,不用看上級的臉色,不用執行老板明顯是錯誤的決定。工程師永遠是打工的。
雪狗201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yguinea1' 的評論 : 我是覺得不喜歡數學物理的當醫生的多。再有工程師團隊精神,學醫的競爭激烈 幹掉一個對手 少一個人爭著去眼科醫生
雪狗201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我也喜歡教授這一行
雪狗201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認同。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做什麽幹好了都能掙到錢的。 醫生錢沒工程師高的大把, 上完了很多還欠一屁股債。 就算國人家庭可以資助孩子學費,那這些學費用到孩子的別處也行呀。 讚雪狗好文, 很同意你的憲法。 讓娃自己決定。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關鍵要看娃的興趣吧。 有興趣才有動力。 除了工程師,我覺得當教授也挺好的。 隻要 tenure 有了沒有被解雇的危險;退休金還超多。美國的教授醫保還特好。 如果自己有才智,退休後錢拿得比退休時還多,不用再教課。
pingtoronto 回複 悄悄話 我犯上了,兩個醫生,確實比較辛苦,但也沒象你理解的那樣。如果父母經濟上不支持,的確畢業後都是一大筆債。有一點是對的,那就是孩子自己要喜歡,父母不要強推
myguinea1 回複 悄悄話 最聰明的人都擠破腦袋要過獨木橋,說明了一切。工程師應該排在律師之後,隻能說算是中等偏上吧。中等智商的人想當個工程師還是可能的,但要當醫生那是門兒也沒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