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張又普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蘭州大學1954年罷工事件

(2024-02-28 08:46:10) 下一個

蘭州大學1954年罷工事件

第一節:背景

1974年,兩位蘭州大學地理係的青年教師來到我家,拜訪我的父親。他們兩人都是於1960年代初期畢業於西北大學地理係,是我父親的學生,畢業後分配到蘭州大學工作。1974年兩人到西安出差,順便拜訪當年的恩師。那時,我已經成年,全程旁聽了他們之間的交談,使我終生不忘,尤其是二十年前的一起罷工事件。

自滿清末期,西學漸進,中國開始出現了許多新型的西式大學,從那時開始直到1957年為止,中國的大學與西方一樣,都是教授治校,以教學和科學研究為大學的主要工作。1949年以後,由於工農幹部的平均文化水平很低,缺乏接管大學的能力,一時間無法插手大學教育,因此那時,各個大學的校長們仍然是國民黨時代留下來的一流學者。從1949年開始到1957年為止,中國共產黨在8年的時間裏,逐漸建立和完善了各大學裏的黨的基層組織,並派遣了黨委書記,問鼎大學的領導權,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但在老一輩知識分子心目中,那時的書記、秘書等詞匯大致是同一個意思,黨委書記隻是幫助校長抄抄寫寫,發些文件而已,並沒有管控教學和科研的可能。更有甚者,一些不諳世事的老教授,竟然因為黨委書記沒大學文憑而瞧不起他們。事實逐漸證明,校長和黨委書記之間是有分工的,校長負責教學科研,黨委書記則負責政治教育。那時的政治運動一場接一場,成了大學教學生活的主旋律,不知不覺中,學校的領導權就逐漸地從校長手中落到了黨委書記手中。1957年的反右鬥爭是一塊裏程碑。從此以後,中國的大學的主要使命就公開宣布是為了培養共產主義事業又紅又專的接班人。

大權旁落的校長、教授們當然沒有能力反抗,因此,在這場權力交接的過程中,總體來說是比較平穩的。不過事情總有特例,這就是蘭州大學。蘭州大學的校長、教授們與黨委書記的關係非常緊張,奪權過程你爭我搶、釀成事端。1954年,以校長(也許是其他校長級的人物)為首,蘭州大學上百位教授們集體罷工,前往北京教育部,要求撤換黨委書記。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些人真是在雞蛋碰石頭,欲知這些人下場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節:實情

1954年,以蘭州大學校長(也許是其他校長級的人物)為首,全校上百位教授們集體罷工,前往北京教育部,要求撤換黨委書記。當時,老資格的高級學者吳玉章正在北京。吳玉章憑借著他的名望、資曆和影響,極力斡旋,說服眾教授們回校複工,並隨後將黨委書記調走了事。整個事件看來以教授們的勝利而告結束。話說到這裏,所有在中國大陸生活過的人就都可以猜到此後的結局和下場了。1957年反右鬥爭狂飆驟起,那些參與了罷工事件的教授們一個個被秋後算賬,幾乎全都被打成了右派分子,發送勞改。他們其中不少人被發送到了後來被人稱之為中國的古拉格群島的夾邊溝。近年來的曆史資料指出,一旦進入夾邊溝,死亡率高達90%,但對躲過夾邊溝的人來說,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1966年文化大革命,蘭州大學是武鬥最凶狠的大學之一,所有參加過1954年罷工事件的人,最終無一漏網,全數遭到揪鬥,以至於文革後竟難覓在生幸存者。

從蘭州到北京要路過西安,1954年罷工時,有些參與罷工的人是我父親的舊友,他們都會在換車時,順路來家中看望,我父親當時就知道這些罷工情況。1974年我聞知此事後曾問過我的父親,那你當時為什麽沒有勸告、阻止他們,難道聽憑他們去冒生命危險?我父親回答說,時代不一樣,想法也不同。那個時代,工廠罷工、學生罷課是常有的事,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中的合法現象。而且,當時教授們沒有把黨委書記放在眼裏,覺得罷工隻不過是要求換個黨委書記,沒有什麽了不起的,這又不是在反黨。誰都沒有想到1957年之後大學的黨委書記竟然如此權重如山,更沒有想到一場普通的罷工事件竟然能讓眾多的教授們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我曾經專門到蘭州大學的網站去查詢了一番,而且也多次Google、百度,那裏麵沒有任何1954年罷工事件的信息,好像此事從來就沒有發生過似的。當事人很早便皆已去世,其後代家屬們也不一定知道事情的真相,即使知道真相,料也不能訴說。如果我要是也保守沉默的話,這件事情大概就會永遠地消失在茫茫曆史的大海之中。我沒有精力和能力去調研此事曾經發生的來龍去脈,也沒有精力和能力去收集、整理相關證據,不過,我還是想把這個曾經耳聞目睹的罷工事件寫出來,留下一份文字性的曆史記錄。如果能借此引起一些曆史學家們的興趣,深入研究,那將是我的榮幸,更是對那些冤死的教授們在天之靈的一個告慰。
(張又普初稿於2016年2月13日)

資料鏈接:
蘭州大學:https://baike.baidu.com/item/蘭州大學/162235?fr=aladdin
西北大學:https://baike.baidu.com/item/西北大學/17821
吳玉章:https://baike.baidu.com/item/吳玉章/2221?fr=aladdin
夾邊溝:https://baike.baidu.com/item/夾邊溝/79234

第三節:反饋和回複
《華夏文摘》(http://www.cnd.org/)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電子雜誌,自1989年初創刊以來,至今(2017年)已28載,在海外華人圈中有很大的影響。不過由於存在著強大的防火牆之故,它對國內的影響力很小。2016年1月28日,我的文章被發表以來(http://hx.cnd.org/?p=119699),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反饋,有褒有貶,非常正常。對於那些支持者,隻需說一聲謝謝就夠了,對於反對者,則需要用一些筆墨和思考。下麵把一些有水平有內容的反對意見匯總在一起,給予回複。

反饋:此文可說是中國人馬馬虎虎稀裏糊塗,不嚴謹的又一例子。作者連一些基本事實都不核實,比如蘭州大學文革中打死多少人,蘭州大學校長是誰,是否死亡,吳玉章是否是教育部長等都沒有弄清楚。隨隨便便就把一些道聽途說當史實寫出來,自己一點功課都不做, 這種東西害人不淺!

回答:沒做足功課,這是事實,原因是找不到任何有關報道。我是第一位有勇氣出來說真話的人,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的人來關注和研究這一罷工事件。不是我們不核實基本事實,也不是中國人馬馬虎虎、稀裏糊塗、故意不嚴謹,而是在當今中國的國情下,我們很難有可能從事這方麵的曆史學調查研究。批評別人不嚴謹的人,可以設想一下自己有無能力去“嚴謹”。

1954年蘭州大學發生了一場罷工事件,這大概不會有誤,我父親是見證人,我們父子之間私下說的悄悄話,不會有假。至於這場罷工有多大規模,死了多少人,則是聽那兩位蘭州大學的知情者說的。如今60多年過去了,可能很難確定其精確數值。在中國曆史上,隻有在下一代王朝才能對上一代王朝進行曆史學研究。作為現時代的人物,我們不可能從事認真全麵的研究,我們知道的知識肯定是不全麵的,甚至是支離破碎的。因此,我們隻能把我們知道的事情如實地寫下來,做好曆史記錄。相信待我們死後很多年,新時代的某些曆史學家們,會打開《華夏文摘》的曆史文庫,認真研究我們今日提供的資料,還原出曆史的真正麵貌。

我大概是世界上第一位將1954年蘭州大學罷工事件公布於眾的人,我的文章不能算是“曆史研究”,隻能算是“曆史資料”。我僅僅是聽到三位老前輩的談論,事後加以回憶、記錄、整理而已。文章發表後,引起了一些曆史學家的興趣和評論,下述文章似乎值得一閱:
(1):所謂50年代初期蘭州大學“教授罷工事件”,兩個版本
鏈接: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1164276.html
(張又普初稿於2016年2月27日)
(2) 關於“1950年代蘭州大學教授上訪”事件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535850.html
(張又普添加於2022年5月3日)

標題:所謂50年代初期蘭州大學“教授罷工事件”,兩個版本
鏈接: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1164276.html
(張又普初稿於2016年2月27日)

其他網友反饋:
(1)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難道這句話是空泛的口號?中國共產黨的中間基礎是,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民主國家。一群堅決反對共產黨的人,能有什麽好下場?
(2)當年遊行示威集會抗議應該是屬於合法的,至於反右時算後帳也是無可否認的客觀事實。再以後恰恰是鄧大人掌權後這四大自由就不明不白地成了非法的或是破壞幹撓…………的了!無論怎麽看,實踐證明,我們對大學的管理是不成功並且是有違自然科學規律的,對比下世界一流大學與我們的大學的科研成果及各方麵差異,結果自能說明問題。大學就應該似蔡元培先生所主張的那樣去辦,才能真正為國家培育出稱職的棟梁之才!

本文附有2份插圖,還有簡體字和正體字兩種版本,如果想要圖文並茂的pdf版,請電郵"wahaha_us@yahoo.com"。

資料鏈接:
華夏文摘:http://www.hhlink.com/link/www.cnd.org/華夏文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工人 回複 悄悄話 張博主,必須給你點讚。不過,這種事情還是少沾邊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