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優婆塞戒經/發願品第七

(2025-04-13 20:09:45) 下一個

優婆塞戒經/發願品第七

發願品第七
善生言:“世尊,是三十二相業,誰能作耶?”
佛言:“善男子,智者能作.”
“世尊,雲何名智者?”
“善男子,若能善發無上大願,是名智者。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已,身、口、意等所作善業,願為眾生將來得果,一切共之。菩薩摩訶薩常親近佛、聲聞、緣覺、善知識等,供養恭敬,谘問深法,受持不失。作是願言:‘我今親近諸佛、聲聞、緣覺、善友,寧無量世,受大苦惱,不於菩提生退轉心。眾生若以惡心,打罵毀辱我身,願我因是而更增慈心,不生惡念。願我後生,在在處處不受女身、無根、二根、奴婢之身。複願我身有自在,他為給使,不令他人有自在力而驅使我。願令我身諸根具足,遠離惡友,不生惡國、邊裔之處,常生豪姓,色力殊特,財寶自在。得好念心,自在之心,心得勇健。凡有所說,聞者樂受,離諸障礙,無有放逸。離身、口、意一切惡業,常為眾生作大利益。為利眾生,不貪身命不為身命而造惡業。利益眾生時,莫求恩報。常樂受持十二部經,既受持已,轉教他人。能壞眾生惡見、惡業,一切世事所不能勝。既得勝已,複以轉教,善治眾生身心重病。見離壞者,能令和合。見怖畏者,為作救護。護已為說種種之法,令彼聞已,心得調伏。見饑施身,令得飽滿,願彼不生貪惡之心,當啖我時,如食草木。常樂供養師長、父母、善友、宿德,於怨親中,其心等一。常修六念及無我想、十二因緣。無三寶處,樂在寂靜,修習慈悲。一切眾生若見我身,聞觸之者,遠離煩惱。’菩薩雖知除菩提已,不求餘果,為眾生故,求以弘利。善男子,菩薩若能如是立願,當知是人即是無上法財長者,是求法王,未得法王。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三事,則得名為法財長者:一者、心不甘樂外道典籍,二者、心不貪著生死之樂,三者、常樂供養佛法僧寶。複有三事:一者、為人受苦,心不生悔;二者、具足微妙無上智慧;三者、具善法時,不生驕慢。複有三事:一者、為諸眾生受地獄苦,如三禪樂;二者、見他得利,不生妒心;三者、所作善業,不為生死。
“複有三事:一者、見他受苦,如己無異;二者、所修善事,悉為眾生;三者、善作方便,令彼離苦。
“複有三事:一者、觀生死樂,如大毒蛇;二者、樂處生死,為利眾生;三者、觀無生法忍,多諸功德。
“複有三事:一者、舍身,二者、舍命,三者、舍財,是三事悉為眾生。
“複有三事:一者、多聞無厭,二者、能忍諸惡,三者、教他修忍。
“複有三事:一者、自省己過,二者、善覆他罪,三者、樂修慈心。
“複有三事:一者、至心奉持禁戒,二者、四攝攝取眾生,三者、口言柔軟不粗。
“複有三事:一者、能大法施,二者、能大財施,三者、以此二施勸眾生行。
“複有三事:一者、常以大乘教化眾生,二者、常修轉進增上之行,三者、於諸眾生不生輕想。
“複有三事:一者、雖具煩惱,而能堪忍;二者、知煩惱過,樂而不厭;三者、自具煩惱,能壞他結。
“複有三事:一者、見他得利,歡喜如己;二者、自得安樂,不樂獨受;三者、於下乘中,不生足想。
“複有三事:一者、聞諸菩薩苦行不怖,二者、見有求者終不言無,三者、終不生念‘我勝一切’。
“善男子,菩薩若能觀因、觀果,能觀因果、能觀果因,如是菩薩能斷因果、能得因果。菩薩若能斷得因果,是名法果,諸法之王,法之自在。
“善男子,菩薩有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立如是願,是不為難;在家菩薩立如是願,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菩薩多惡所因緣纏繞故.”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