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發自吉祥果論壇原創文章《“本來無一物”與“自性本具足”的矛盾與統一 》

(2023-01-03 17:52:44) 下一個

“本來無一物”與“自性本具足”的矛盾與統一
============================
惠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壇經》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壇經》

吉祥點評:站在大乘空宗的認知角度,我們會覺得六祖說“本來無一物”的確是正確的。可是,站在大乘有宗的認知角度,我們又覺得六祖講“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是正確的。但問題是,自性本來無一物,自性又本自具足,而且還都是六祖自己說的,怎麽看怎麽都像是《神雕俠侶》中周伯通的“左右互搏術”,怎麽看怎麽覺得這兩句話的意思真擰巴,怎麽看怎麽都像是六祖自己在否定自己的知見,怎麽看怎麽都像是六祖自己在扇自己耳光,對吧?本人就喜歡挑釁這種知見含金量、技術含金量以及難度極高的佛教知識點,下文展開論述。

(1)、上文兩處文字,同樣出自《壇經》,而且同樣出自惠能之語。那麽,試問諸位行者:惠能一時說菩提“本來無一物”,一時又說自性“本自具足”,自性竟然在“本來無一物”的同時又“自性本自具足”,至少在字麵的邏輯來看,二者的確是明顯矛盾的。那麽試問,二者果真矛盾乎?如果你理解不了這種矛盾之統一,你根本不可能了解空、有之間的辯證關係,你也不可能理解六祖為何顯現這種看似存在的矛盾。

(2)、佛法的這個圈子,當一種思潮被宣揚的過度掩蓋另一種思潮的時候,過度被宣揚的這種思潮往往會被推上真理的神壇,而被掩蓋的那種思潮往往被打壓為不究竟。比如,藏傳大中觀空性見被過度宣揚的同時,往往是以打壓、批判、破斥大乘有宗的一切有為目標的。而實際上單純的執著於空,或者單純的執著於有,都不是究竟的知見。真正的智者,都會在其對自性的認知中,同時圓具空、有兩種看似矛盾的認知,比如上述惠能大師看似矛盾的兩段文字。

(3)、就我個人多年來對藏傳大中觀空性見各個宗派所持思想的了解,其破一切諸有的見地,隻是站在窮極一切萬物自性的角度來講的,站在這個特定角度,破一切諸有的見地沒有任何問題,的確這是正見。但是,單純站在“破一切諸有的極致空性”的角度,不能闡釋世間萬物之實有和空性之間的關係,無法圓潤解釋現實世界和空性的關係。因此,藏傳的所有中觀教派,無論是自續中觀派,還是應成中觀派,最終在追求破一切諸有的極致空性之後,都承認會在極致的空性中才能建立一切萬有。也就是說,藏傳大中觀空性見最終是承認“性空”建立“萬有”之關係的!藏傳大中觀空性見並不隻是單純的“破而不立”!那麽,為什麽藏傳大中觀空性見又被宣揚為就是“破而不立”呢?因為:在窮極自性之空性本源的角度,必須破一切諸有而不立一法,否則空性的道理就不能夠成立。也就是說,破而不立,是追求極致空性的特定角度的特定論述,但它不包括在自性本空中建立一切萬有的這個角度,或者說不包括這個階段。所以,所有的中觀教派最終都承認,是在自性本空中建立或者出生一切萬有的,這代表藏傳的大中觀空性見最終也是有破有立的,中觀見所謂的破而不立,隻是在追溯自性本空時不能在邏輯上承許任何概念的存在,但這是有特定階段和特定邏輯之前提的。一旦這個前提改變了,變成用中觀見來闡釋空性和萬有之關係的前提時,它又必須承認是空性中建立了一切萬有,不然空性見就不是圓滿的知見,因為它解釋不了自性空和萬物有的關係。既然它能解釋是空性中建立萬有的關係,就說明中觀見並不隻是局限於破一切萬有而不立,它隻是在追溯萬法自性本空的角度時才破一切萬有而不立,也包括破一切概念上的實有,但是在中觀見闡釋空有關係時,並不是破而不立,而且明確承認是在極致的空性中建立一切萬有。

(4)、諸位是否看明白:六祖的“本來無一物”所講的其實是窮究自性本空的角度,而六祖的“自性本自具足”,所講的是在自性本空中能建立一切萬法的角度,所以說自性具足。這和藏傳中觀見一時說破而不立諸法皆空,一時又說在空性中建立一切萬法,實際完全是同一個道理。看懂了六祖上文兩處看似矛盾之統一,你自然就會看懂藏傳中觀見之“諸法皆空破而不立”和“諸法空相建立萬有”的矛盾與統一。

(5)、今時絕大多數執著藏傳大中觀空性見者,往往偏狹認知於認為空性見就是破一切萬有,破而不立。但他們不清楚,藏傳的大中觀空性見,最後是認可空性中建立一切萬有的,並不排斥。不然空性見的確無法解釋現實世界和自性本空的關係。很多佛教徒中的高級知識分子,特別在這個問題上一旦執著於空,就不能圓融於有。不久前還有佛友發來海外某位持中觀見的佛教學者的著作,並且借此著作告訴我說:中觀空性見,是絕待的空性,是不承許一物存在的空性,雲雲。吉祥回複:您的認知本身並沒有錯,的確如此。但問題在於,這隻在追求自性本空時成立,而在闡釋物質世界和自性本空的關係時,你如果還不承許一物存在,這就是耍流氓。所以,每一個概念的邏輯前提要搞清楚。而且,圓滿的大中觀見,最終本身就是承許本空中建立萬有的,本身就是以此來闡釋空性和萬法關係的。如果不了解這一點,我確定你對藏傳的“大中觀見”隻不過一知半解。可現實的事實,大多數時候,都是一知半解的執著於認為中觀見就隻是破而不立的隻成立空性,而不知道立而不破的在空性中建立萬有,也是中觀見的組成部分。由於這樣的偏執一端,不但誤解中觀見,而且也會導致不能圓融理解本文之初六祖那兩段看似矛盾的自性見地。

(6)、漢傳佛教對空、有二宗的數千年辯論,最終歸結了一個圓滿的理解方式,並將其概括為四個字,那就是:玄空妙有。也就是說,既承認空,也承認有。用今日語言體係概括,就是說空和有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

(7)、看完上文,大家就應該明白,六祖的“本來無一物”,說的就是藏傳破一切諸有、不承許一物存在的極致空性。而六祖的“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所說的就是藏傳大中觀空性見之“在極致空性中建立一切萬有”的道理。所以,理解了六祖一會兒說菩提“本來無一物”一會兒又說“自性本自具足”之矛盾與統一,你自然就會理解藏傳的大中觀空性見一會兒說“破而不立一切萬法”一會兒又說“空性中建立一切萬有”的矛盾與統一。

(8)、因此,當你看完上文,諸位就應該理解,我昨天博文為什麽反複強調“自性本空”和“自性本有”實際是一回事,而且站在中觀見的角度,正是因為自性本空,所以才能夠自性具足一切本有。站在六祖的論述,那就是“本來無一物”與“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的說法。

(9)、這些道理,理解上有難度,大家看看就好。但無論如何,我想糾正很多高級知識分子對於藏傳中觀空性見的一個誤解,切記:藏傳中觀見所謂之破而不立,其破一切諸有並追求極致空性,這個隻是以空性為圓滿終點之前提的“破一切而不立一切”,但藏傳所有宗派的大中觀空性見,其在以空性為起點時,又都是完全承許空性中會建立一切萬有的。因此,中觀見本身是能夠圓滿解釋空、有之關係的,而並不是很多人誤以為的其隻能解釋“空性本體”而不能解釋“空有關係”。可是,我們很多高級知識分子,往往誤以為大中觀見就隻是闡釋破而不立的空性本體,而不知道大中觀見本身還闡釋空性本體中建立萬有的關係。這導致很多人用以空性為終點的破而不立的中觀見,來忽視和掩蓋以空性為起點以萬有為終點的對“空有關係”的闡釋,而二者都是中觀見的組成部分,但絕大多數人用前者否定後者,即用中觀見的“破而不立”否定中觀見的“空中立有”之關係。這一類人,並不全麵了解藏傳的大中觀見,或者隻了解一部分,但他們往往以為他們全部都了解。你如果提問他,嗨!藏傳大中觀見的核心思想是什麽?他一定會回答你:隻破不立!自性本空!

(10)、了解了上述看似矛盾的《壇經》六祖之“本來無一物”和“自性本具足”的矛盾之統一,你不但會理解藏傳大中觀見之破立間的矛盾與統一之關係,你還會自然了解《般若心經》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與“是故空中無色”之間的矛盾與統一之關係。諸位是否發現,《心經》之“是故空中無色”,就是六祖之“本來無一物”,而《心經》之空即是色,就是“自性本具足”?


吉祥果 2020.12.1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