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發自吉祥果論壇原創文章《回應真心師兄關於佛教科學(一)》

(2023-01-03 17:29:24) 下一個

回應真心師兄關於佛教科學(一)
===================
真心mike:師兄對於佛法和物理的觀點我絕大部分非常認同,有很少處我略有分歧。 為節約師兄時間,我先組織一下語言, 盡量把觀點一次性闡明清楚, 再由師兄指教。

吉祥果:我不一定全部接受別人所有觀點,也不一定全部拒絕別人的觀點,但我有接受別人擁有不同觀點的包容心,歡迎仁者提出不同見解。希望其餘師兄提出不同觀點,也猶如這位仁者這樣的理性。

真心mike:因為宇宙中的熵(無序性)是不斷增加的,所以可以推知,遙遠的以前,熵是極小的, 宇宙的有序性是極高的。 那麽既然在一定的情況下,比如龐加萊回歸效應下, 宇宙可以回歸到初始狀態。(回歸到初始狀態,不代表會重新按照原路徑發展重演一遍,隻是狀態重新回歸,然後發展可以是新路徑),那麽宇宙中,也可以局部出現狀態回歸。 也就簡單的說,宇宙的總熵,是可以減少的。

吉祥果:對仁者看法,我分不同角度和層次回應如下

(1)、龐加萊回歸效應,在亞原子層麵對熵增定律提出挑戰,但是在非亞原子層麵,熵增定律依然成立,也就是說,熵增定律已經出現了某些條件下成立、某些條件下不成立的問題,而這,可能恰恰是我依據佛理推知熵增定律隻是宇宙時空之局部真理的科學依據。如我2019年博文《熱寂之後,世界可能反複重生》一文所述:熵增很可能隻是宇宙時間維度上的階段性真理,而非永恒真理,乃至其隻是空間維度上的局部真理,而非普遍真理。仁者引用的龐加萊回歸效應,應該剛好證明我的這一認知的某些部分:比如的確在更微觀的亞原子所在的時空局部對熵增認知構成挑戰,那麽,就至少意味著,的確在某些不同的時空下,能量未必一定遵循熵增定律,而從可用變成不可用、或從有序變成無序,並非所有時空狀態都如此。

(2)、此外,亞原子層麵粒子可以回歸到接近初始狀態,但是宇宙整體層麵是否同步回歸,這是未定的,但我們依據銜尾蛇理論,也不能排除存有這種可能性。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更大的可能性,這隻是宇宙局部之世界的回歸,因為在邏輯上講,亞原子是組成宇宙的極微粒子,但亞原子不是宇宙整體,同理,佛教中無量恒河沙世界也是組成整體法界(宇宙)的一份子,但局部世界不等於整體法界(宇宙)。因此,很顯然,亞原子層麵的龐加萊回歸效應,至少在邏輯上更加對應局部一一世界之成住壞空之生滅輪回,而非對應由一一世界組成的宇宙整體的回歸輪回。

(3)、龐加萊回歸效應,在具體到對應每一世界的成住壞空之後,其微觀亞原子層麵的輪回效應,可能影響宏觀層麵某一世界的成住壞空之輪回,也即,世界的成住壞空變化,很可能在微觀粒子層麵正好由龐加萊回歸效應引發,猶如每一個具體細胞的健康與否會引發人體整體健康與否之變化。當然,需要注意的是,這都是宇宙局部一一世界範疇內,一一世界中的亞原子和世界本身的生滅對應關係,這並不涉及整體法界宇宙,因為:成住壞空效應隻在佛教一一世界的範疇下成立,並不能在法界整體成立,因為法界整體不生不滅,法界整體不可能對應亞原子層麵的龐加萊回歸效應。在這一點上,龐加萊回歸效應有可能違背銜尾蛇理論。其隻能在宇宙局部的一一世界的範疇內成立,這也就是你上文說的,宇宙局部出現回歸,這個是可信的。

(4)、請特別注意,由於自然科學的話語體係中,沒有明確界定世界和宇宙二者的概念範疇,故而經常將宇宙和世界兩個名詞混用,在這種名詞邏輯定義未清的情況下,我要闡述清楚一個問題,必須對其重新進行精確概念範疇之定義,當然定義的前提一般是依照已有的佛教定義和已有的自然科學定義,目的是便於已有概念不改變其原有定義。比如,大多數情況下,自然科學中關於宇宙的定義,是特指一切時間和一切空間的總集合,但關於世界的定義卻是模糊的,甚至經常將世界混同宇宙。

而佛教名詞中,不存在這種混同:法界就是整體法界之唯一,世界卻是無量恒河沙世界不唯一。無量一一恒河沙世界可以是構成整體法界的一份子,但法界的整體概念不可分割為有若幹一一法界,諸位在佛教經典之中看到的十種法界乃至若幹種法界其隻是隨眾生業緣不同顯現法界局部不同有無量,但實際合為一法界,因為生佛共有一法身故,故而隻能有一法界。比如《不增不減經》明確說明,實際是一界。

因此,佛教思想體係中,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沒有成住壞空的整體唯一法界概念和有生有滅有增有減有成住壞空的局部一一世界的概念,其含義範疇界定,是非常清晰的,除非沒有詳細考證佛教各種名詞的具體含義。當然,因為大家的確沒有見過過去的大德如此邏輯清晰的精確界定過這些定義的文獻依據,所以,當我提出這些嚴密依照經典依據的概念範疇所做的定義界定時,大家會有一些陌生感,但逐步了解這些概念的佛經依據來源之後,我相信大家的認可度還是會非常高的。

既然佛教的法界概念代表整體,而自然科學的宇宙概念代表一切時空的總集合,很顯然,在不考慮佛教法身顯現法界的唯心理論前提下,如果僅僅隻考慮其對時空認知的整體性,佛教的法界概念可以在邏輯層麵等同自然科學的宇宙概念。此外,既然佛教的法界包括世界,而世界是法界整體隨法身顯現的一一分別現象,那麽,除上述整體宇宙概念和法界概念對應之外,自然科學中必須還要有一個等同於佛教的“局部世界”之概念,才能參照對比佛教和科學兩個思想體係來論述有些道理。可是,自然科學的世界概念經常和宇宙混用,所以,我就將自然科學的概念中,直接用佛教的“世界”概念之範疇來覆蓋,直接定義自然科學中有等同的世界概念。也就是說,我以佛教的世界概念來等同定義自然科學的世界概念,來代表宇宙的各種生滅局部。這是我所有博文的等同定義。隻有這樣,我的所有論述才能在自然科學和佛教兩個層麵同時展開,不然根本無法進行。比如,如果把佛教的法界概念和世界概念混同,一個是成住壞空顯現生滅的,一個是不生不滅的,你永遠講不清楚哪個是哪個。同理,如果自然科學在論述宇宙整體的時候,當作宇宙局部去論述,也是永遠分不清彼此,有些道理也是越講越糊塗。比如,最糊塗的道理不外乎“平行宇宙論”,反問:既然宇宙是一切時空的總集合,為什麽總集合之外還有平行的宇宙?那你算哪門子的總集合?所以,必須把宇宙和世界的概念,分開定義,才能解釋很多問題。


而且,在邏輯上,這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因為有佛法理論的參照係,來建立自然科學沒有精確定義的宇宙和世界的各自概念,更不會出錯。我過去博文,經常將“法界”和“宇宙”的名詞混用,因為它們都代表時空整體,而我也經常使用“局部世界”這一名詞,目的就是為了特別提醒讀者區分認知整體宇宙和局部世界,不得已必須如此。而且至少在佛教理論下,這樣定義不會產生任何誤導,因為佛教的概念本身就是這麽分的,隻是因為自然科學沒有明確區分,不得已由我區分定義。

(5)、綜上所述,在我不了解仁者對宇宙、世界之各自概念範疇是什麽定義的情況下,我隻能采用上述我定義的概念範疇來表達我的認知:仁者所說整體宇宙中的總熵,是不是會減少,我目前不能確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局部一一世界的總熵、總負熵都是動態變化的。

(6)、此外,我個人大膽設想,既然一切唯心造,既然觀察造就實相,那麽,觀察者的不同觀察是不是導致不同的實相呢?進一步推導,觀察者是否能通過不同的觀察而逆轉熵和負熵的能量屬性呢?這是一個瘋狂的設想,但被後人證明的可能性極大。因為按照佛教一切唯心造的思想,其前瞻性的拓展自然科學“觀察造就實相”的認知,應該會具體到研究觀察會不會改造熵和負熵的問題。我在去年2019年博文,也曾經提及:量子科學目前隻是接近認知一切唯心造之觀察造就實相,但是,量子科學下一階段的主要任務,也許應該包括進一步精細證明“不同的觀察導致不同的實相”,到在這一步,就徹底更加精確的證明一切唯心造了。所以,我個人觀點,也許改變熵和負熵之屬性的根本原因,會來自觀察行為和觀察者的意誌,而不來自其他。這也是一種大膽設想。

(7)、還有,即便未來時代的科學發展,會證明觀察者的觀察可以改變熵和負熵的能量屬性,但我現在依照佛理還有一個大膽的終極預判:即便熵和負熵可以通過觀察者的觀察而互相變化,也就是說,即便熵增不可逆變成熵增可逆,即便熵和負熵都可以反複交替互逆,但是,宇宙中熵和負熵各自在數學上的絕對值之和,應該是永恒不變的,也就是說,隻是熵和負熵在可用和不可用之間隨著觀察者的不同觀察而交替循環變化,但其總量永遠恒定不變,也即,無論熵增是否可逆,其在科學上都不違背能量守恒定律,對應在佛法上,就是不違背不增不減。

(8)、因為我想回應仁者文字需要涉及的話題和角度太多,而且我又習慣於精細的從細微處探討,極度排斥大而化之的空談,因此,我無法通過一篇短文就詳盡表達我的全部認知,所以,今天先回應這些,後麵逐步再詳細回應。這些交流是有意義的,甚至可能是有重大意義的,因為涉及的相關理論,是佛教的頂級理論和自然科學理論的對比研究。很有可能,這裏麵蘊含有佛教理論對未來科學認知的超前指引,從佛教和科學的發展曆史來看,它已經在發生並且正在發生著,想必未來還會繼續如此,當然,前提是如果當下和未來的自然科學界不那麽傲慢的話。


今天看起來,是我們兩人在探討一些佛教理論和科學理論的對比結論,但並不代表這些言談不會對後世有所利益。因此,我多花幾天時間,詳細回應仁者的文字。

大家聽起來,我這麽說,似乎我已經狂妄到有野心對自然科學指點江山?這當然是一種誤會,即便有指點,也是佛陀之思想智慧在指點自然科學,我們隻是從佛教思想中將它提煉出來,用現代語言呈現給今天的人們,呈現給今天的自然科學,作為極其重要的理論參考。

2020-8-2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