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發自吉祥果論壇原創文章《無智施財,足以殺人 》

(2023-01-12 20:47:51) 下一個
無智施財,足以殺人 
我有一問,若諸位人人皆有資財1000萬,現在諸位皆願將此資財全部財布施,雲何做法?一則施千萬於一人,令其獨獲千萬資財;二則施財千人,人人均得一萬?如何抉擇? 

1、正確答案是,若施一人,假定受者福力可堪,則獲施千萬亦不致禍事;若其人福力不堪,比如其人,一生財富之福不過百萬,若施千萬資財,而此人立即受用,本來原本百萬之福,一生壽命至於百歲,年年一萬,細水長流,足夠百年之用,支持百年壽命,不堪有人施財千萬,立即大肆花銷,結果如何?結果是,其雖然獲得資財千萬,但是待其揮霍享受至百萬財富用盡之日,或20歲,或30歲,其人必死無疑!施財不當,而致殺人,正是如此;猶如手機電量耗盡,必定關機!至於餘下九百萬,雖然名義上是他的,但是他享受不了,各依因緣,而隨他人享受;故此可知,人一生之福,皆有定數,除非廣修新福,而且惜福節儉,不僅可以持盈保泰,且可有延壽之功;而當今之世,皆以追求極致享受為快事,不知福盡必死之理,不知修福,惜福。若依另一選擇,將千萬資財,施舍千人,人人一萬,則不至於出現因施財而殺人之後果!何以故?分散布施,人人所得則少,所得少故,受用亦少,受用少故,消福亦少,背業也少!故施財之事,一般來說,如果所施財富相對較大,受者福德相對較小,則寧可廣布大眾,而不獨施一人,除非別有特殊緣起,特殊需要,則另當別論! 

博主吉祥果注:很多人說,自己和佛菩薩求財,求了多年,沒見到什麽大財,疑惑不解,其實,讀懂本文,既知其謎底,佛菩薩若施大財,你福力不堪,幾年用完,就福盡人死,也沒法修行了,人身也沒了,後麵的福德也沒法修了,往生也沒法修了,所以,佛菩薩即便施舍你財富,也是量你的福力,各隨年歲日月之漫長,涓涓細流,潤物細無聲,緩緩少許給予,滋養你、保證你能持久有壽福活著修行,多多積累福德;佛菩薩決然不會讓你快速受用完畢,讓你如流星一般燦爛燃燒,然後於刹那間灰飛煙滅,走上死路;須知,佛菩薩賜福,自然有其道理,有其慈悲,凡夫當如此解。大體而言,佛菩薩往往賜予你修福的機會,賜予你工作的機會,賜予你通過公平付出,並且通過你的付出獲取公平報酬的機會,而不是賜予你彩票發財,賜予你股票發財,賜予你無付出的立即獲得大財,賜予你獲得別人某種無償的布施,這些都不是,佛菩薩賜予你的,主要還是你要公平付出,公平獲取報酬,賜予你修福的機會,工作的機會,或者做生意的機會;盡量打消不勞而獲的心理;不勞而獲,失己之福、背他之業,乃自絕之道也!須明佛之慈悲於此!

2、得人施一份財,即背人一份惡業,即失卻一份福德,故受人之施,實則利他而害自,可惜世人不明真相!若其人福,遠遠大於他人所布施財物,則大致可堪受用;若其人福,遠遠小於受施財物數量,則若受之,其福不堪,必定導致福盡禍至,此其一也;又複不堪背負財布施者之惡業,則受財越多,得病越快,死的越快!若人人真明白此理,古往今來,貪官汙吏何敢於貪腐,平民百姓何敢占人便宜;受人之財,消己之福,背人之業;受財越多,背業越多,消福越多;若罪重而福輕,則必定致禍,致病,致災厄,致死亡;故若家中有絕症病人之者,最上之選,若欲救之,若能取其人所有權屬財物,無論百千萬億,一概布施出去,或者修廟造像,或者放生,或者齋僧,或者種種社會慈善,將此病人惡業病痛,隨其財物布施出去,廣泛分布於所供養之三寶乃至接受財布施之眾生,令其廣泛分擔,即利病人;如果布施三寶,比如修廟造像印經,可以全部用於此處,不用擔心諸佛菩薩受不起;若是布施放生或者其他社會慈善,盡量遵循我上述“廣布而不獨施”的理念,這樣既可以分布惡業,亦不至於集中令某一眾生受害背業太重,而害殺此人,如此行之,病者惡業業力轉移出去,福德福報轉移進來,病人業消而福生,自然可以重新煥發青春,此中之密,諸位當知;至於已經病入膏肓、癌症晚期、色身嚴重毀壞實不可救者,如此行之,亦可減少其三惡道罪報,令其獲得死後超升善處之福;《地藏經》有提及病人亡者財物供養布施祛病延壽、以及超度亡人之事,但是隻論功效,未論原理,未曾言及“轉出惡業”以及“轉入福德”之說,今日於此,一並說明,令諸有緣,悉開智解,既明其效,亦通其理。

3、人生之福,一方麵宿世所修,但隨其壽命長短,大致上偶好偶壞,雖然不至於大財爆發,但是細水長流,維係一生,是隨宿世福德因緣,自然安排好的,往往自然獲得,即是上選;但是今人,恨不能一日之中享受億萬年的福報,此種之人,若非福力極大者,否則他不是短命之相,又是什麽;故而,父母布施子女財物,不希望子女早死,就不要給他太貴重的享受,不要給他揮霍的資本,隻教育他斷惡,布施修福,惜福即可!非僅父母如此,但凡一切凡夫之間,布施財物,一般來說,皆不可將大財獨獨布施某一人,令其快速福盡人亡;反之,若欲救此人,應該反而將其所屬財物全部施舍出去,才是正論,因資財出,即惡業出,即福德進;獨施或者廣布,須明一義,用於三寶之財,不必有此顧忌,無論財物多少,可以大膽布施,諸佛菩薩受用,或者印刷佛經,無論你多少布施,皆可受得起,故而我今為諸位開列清單:造佛菩薩像,修建塔廟佛寺,印造佛經三項,以及其餘直接或者間接相關諸佛菩薩為受用福田者,三藏教典法寶為福田者,這些不管資財多少,皆可集中布施,無需遵從分散布施之理;至於三寶之中供養僧眾,則問題比較複雜,若是真僧,施之資財,按照菩薩乘的觀點,接受資財如果是為了修理佛寺塔廟,僧人發心端正,亦可布施資財給僧人,因其所用,非自受用,而為弘法利生者也,故而可供金錢;聲聞乘戒律規定,僧人受金錢戒,不接觸金錢,則又當別論!唯恐得遇假冒僧人,或者僧中不明理者,若將廣多資財,獨獨供養一僧,若其未明其理,將承諾幫供養者修廟造像的資財,自用私用,則害殺其僧也,雖其貴為僧寶之身,然其未明業力之事,故而供養僧眾,亦需明辨選擇,大體而言,多以糧油蔬菜、衣帽鞋襪、床座醫藥,佛之所言四事供養,普遍供養寺廟僧眾,最最妥當;供養父母,我於孝道文中,已經有明細論述,此不贅述;放生一事,首消殺業,此其一也,此理大多數佛子悉皆廣明!其次,因資財贖買生命放生,故而但凡被放生之動物,每一動物皆會隨其所花銷資財多少,背負施財放生者之各種惡業,此為放生消業之深理,此理明晰者不多;關於放生,是廣布還是獨施,我不替諸位做主,隻舉一例,供諸位參詳:比如花銷百萬,放生一隻藏獒,或者將此百萬放生億萬魚類,則其中間的業力變遷流傳,諸位可以按照上述之理,自行分析,我不多言,亦不替諸位做選擇;又複社會慈善,受布施一方也會分擔布施一方各種惡業!其餘種種上供下施,無一不如此!諸位細細分類抉擇!

4、我佛教法中常說,懺悔可消業、修慈悲喜舍可消業、修菩提心可消業;我今所說,別有角度,以財物出入為核心而論“財施消業、財施轉業”:財物布施出去,即等於轉移惡業出去,轉移病痛,轉移災難,轉移不幸出去,若真不惜財物布施者,災禍病痛不幸種種惡業惡報,往往都能隨財力轉移出去,同時將福德轉移進來!反之,無償受用他人財物,則等於接受他人惡業,轉出自己福德;故而,明達之士,受人財物,往往公平補償,此為智者。故而,諸位須知,不空受用他人財物,比如僧人受供,可為供養者說法,以消供養、或學《普門品》觀音轉手供施,自不受用、或依佛頂咒消供養、或其餘消供養法,必須精通掌握;若不通達消供養法,則必須等值補償酬償他人供養,或學觀音轉施,否則必定難逃背業失福之果。

又複為致資財,或事士農工商,或事餘業,應擇無惡業牽纏之職,依憑自我種種付出,公平獲取薪酬;或自我經營事業,買賣出入公平,隨自我付出獲得份內公平報酬,此種所獲資財,則不背負任何惡業,因為乃自我付出公平換取之報酬,故無此患;背人業者,消己福者,乃無償受人之財,或無償受人其餘體力、智慧種種付出,無雙方自願約定之公平報償者,方致此患;因為公平酬償,乃法界自然之通理,法界自然之規律,非佛所立,非聖所造,自然如此。 

5、明人救人,救急不救貧,對方遭遇危急迫切之事,需以財資救,則應當救之,比如重病危急救命,亦或者放生,亦或者其餘危急,但可救之;然而於日常貧窮,若久久施財,或者久施賑濟,一則滋養其慳貪、二則滋養其懶惰,三者滋養其不勞而獲之邪見;故而救貧之要,法布施為先,先令通達斷惡修福之道,次令精通資生事業,而後資財助成,方可長久;若非如此,一味施財,是利是害,則難判斷;故而施財不當,而致上述三惡,此施財害人之又一理也!我佛教中,多有婦人之仁者,開口閉口,必說利益眾生,然卻不通利生之法,仁與不仁、慈與不慈,權在其心,不在其跡,丈夫之慈,諸佛之慈,菩薩之慈,往往在一定時候,必須以霹靂手段,才能成就慈悲,其跡不慈,然能救人,其事不仁,然能利人;雖有諸人,其事雖慈,足以害人,其事雖仁,足以殺人,又有何益!更有諸人,為全自我一己之慈悲,為成自我一己之福德,而不辨析受眾廣大久遠之利害,甚至明知如此偏偏為之,此種之人,名曰行慈行悲,實小人也;故而財施,權衡利弊之處尚多,豈可不明。

6、今日之社會慈善,比如某些重病病人,得到媒體關注,獲得大量慈善捐款,以實際業力論之,對病人絕非好事,因病人受此巨額捐款,就要背負此款項捐助者之惡業,用錢越多,背業越重,消福越快,病情隻能更加嚴重,死的更快;除非個別鳳毛麟角者,福德頗大,堪受得起者,也有受之不死,而能重生者;一般福薄之人,豈敢妄受多受,自取死路而已;總之,我一言蔽之,但凡得到捐助者,一定量福而用,量需而用,盡量少用,最好不用,最最好是-------不但不用,還要將權屬於病人自己之家產資財,反而捐出,財出則惡業出,則病痛出,則福德進,此為智者之選!施財殺人之理,在巨額捐助病人方麵,體現最多;故而於此事,施受雙方,皆應理智;若不得已,使用少分,將其多餘捐款退回,或者輾轉捐給他人,亦較明智;總之,道理闡明如前,諸位應當善加權衡!

7、財物載有財物權屬者的福德以及惡業以及其餘信息,並且可以隨著供養布施,將此種惡業轉移給接受布施或者接受供養者,財物也可以將受施者的福德轉移給布施者,財物之密,諸位須知;財物載福,接受布施之者,受之財物,即是受財物之福,然而,受多少布施財物之福,等值其福,需同時而受施者等值其財福之惡業,罪福二業,於一財之中,一體兩麵,悉皆俱全,受其一麵,必定受另一麵,自然之理如此,等值並受,無可選擇,猶如人生世間,隻受其日,不受其夜,無有是處;若隻欲受福,不欲受罪,則需公平換取,或者公平等值交易獲得,不可無償而受供施,如此公平等值換取獲得,即可隻受資財之福,不獲資財之罪,若不肯等值付出,而空受人施,空受人供,空受其種種福利付出者,則必定受其等值之惡業,此自然之力如此,佛不能改,聖不能變,諸佛唯順其理,而立罪福修行之道,而非逆其道而行;故而普天之下,明達之士常言,天下無白吃之午餐;世出世間,若有真修實證者,受人一份布施,吃人一碗飯,即能知道這碗飯的主人,身體何處患病,十惡五逆各業輕重,稟性溫柔嗔怒慳貪寬厚,高矮胖瘦相貌美醜,乃至種種悉皆知之,小小一飯碗,即可吃出其權屬之者之一切,這豈是高談闊論不務實修之人,能依靠誇誇其談可以知道的。

8、故而勞動付出,等值獲得報酬,斯為明晰本文所述之理後,第一應行之事;若無消供養之能,則不空受人供養布施;空受他人布施供養,斯為明晰本文所述之理後,第一應廢之事,尤其在家凡俗,更應遵之;僧尼受供,雖佛所許,然亦入此理,不過釋迦世尊曾有宿願,釋迦教法中出家者,釋迦佛之福德滋養之,故以佛力助僧尼消諸供養,或者僧尼修行已經自具消供養之能,或僧尼講法利益眾生自然可堪能消供養,或者僧俗念誦佛頂尊勝陀羅尼能消供養,種種道理方法,別有義趣,又可別論;

9、一年前曾經在某論壇講解本文所述深理,無人能受,辱罵不堪,近日於另一論壇再提此理,又遭遇狂吠一般的謾罵,可見深理不得付予淺人,因其智障業障,不堪明晰此理,強說令信,不對機而說,無異於對牛彈琴,自討無趣;今日再將此理,在我博客發表,供真修實證之士,明鑒之、信受之,自然於諸修行之理,利生之理,有頗深悟解助益!本人近二十年間,先密後顯,再顯再密,亦曾如今日佛教圈中大眾一般,張口閉口菩提心,張口閉口利益眾生,張口閉口般若空性,高談闊論以為風流,好高騖遠以為莊嚴,驀然回首,往事不堪,修行總要從踏踏實實處入手,高高山頂見,深深海底行;若對這些業力之密,財物之密,業力轉移之密,如何是移出惡業,如何是移入惡業,如何是移出福德,如何是移入福德,種種應明之基礎因果之理,基礎因果之學,尚且無一明晰,無一明斷,則縱然誌向多高多遠,亦不過麵子工程,嘴上學問,莫說救不得眾生,連自己都救不得!不通達業力轉移奧秘,施受奧秘、財物奧秘,而言救人度人者,無有是處,其結局不外乎是:施財救病,反殺病人、施財救貧,反殺貧人、施財子女,反害子女、孝道不明,消損父母;若精通明達其理,方能堪任其事。此處非說菩提心不重要,亦非說般若空性不好,隻是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點滴福智,皆需積累,若一味好高騖遠,而非步步堅實、基礎強固,最後必定是空中樓閣,今日之輩,如此者多。

10、有人讓我出示佛經依據,否則斥為邪見,實話說,佛經依據很多,我出示了許多,卻沒幾個人明白,就無法繼續了,不過,以後我還是會專門就“財物載業”一事,專門著述論及,若財物不載業、不載福、不載財物之主的種種信息,光音天人吃地肥,不會吃了飛不起來;若財物不載業,《地藏經》取病人財物修福,病人不會康複;取亡人財修福,亡人不能超度;若財物不載業,監牢地天財神修法,不需要取大富長者門前土;若財物不載業,夫妻不和,《大悲咒經》不會讓你取鴛鴦尾咒千八遍,大悲咒修鬼神法,不需要讓你用骷髏頭;總之,財和物所秉持的奧秘,遠非無知謾罵之人所知道的那麽淺保 

11、財物載業之說,牽涉“正報依報”之關係、牽涉“無情有性、無情無性”的千年論爭;此論之深,非偶爾翻閱幾部佛經的人,或者某些自封的“唯識學者”所能窺透;總之,財物載業,決定真實,以後我會專文論述。今日之文,粗略提及此理,隻冀醒悟諸位,布施財物,需明辨受者福德,是否堪受;接受財物者,也須明辨自我福德,是否堪負此惡業、是否堪消此福德,讓一般學子,有處理財物的智慧,不至於自害害他就好;至於更深一些的問題,以後看我專文明辨即可!

12、至於以財布施他人,他人以此財造作惡業,布施財物之人是不是有罪業,一般論述是無罪,也有佛經依據說是無罪,因無心故,故而無罪;但是實際情況,比這個更深入,財布施者,是要背負一定業力的,尤其是明知其得財將造惡業,還要布施者,背業更重,實際等於是資助惡業。佛法中,經典依據,亦往往層麵不同,論理不同,所說也不同。以後詳論。

吉祥果 2015.11.0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