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智慧:仰求金玉福樹果,俯益勞苦大眾根
你想供養文殊菩薩,求大福報嗎?文殊菩薩慈悲一切,事必躬親,必會親自前來接受你的供養,為你生福。然而,文殊菩薩,深知眾生根性分別,趨炎附勢,攀高賤低,無平等心,為調伏此心故,文殊師利必化最卑賤貧窮孤獨苦惱眾生(非化富貴眾生),至行者前,來考驗你。如果你慈憫此輩苦眾生,供養不棄,則供養文殊菩薩修福得成,若輕賤此輩,非但不作供養,甚至輕慢嗔罵,種種惡加,則必惡加文殊。所以,某日你見到一個髒兮兮的乞丐,或如精準扶貧對象,或無依無靠孤獨者,或病痛苦痛者,你可知曉,此本文殊菩薩變化前來?諸位理應精進供養?若你罵一句:呸!你個爛乞丐,滾遠點,臭烘烘的,有可能會罵了文殊菩薩?是的,文殊菩薩為你種福,就是這樣來的,一邊考驗你的內心,一邊決定你能不能種上福報。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雲:佛告跋陀波羅:“此文殊師利法王子,若有人念,若欲供養修福業者,即自化身,作貧窮孤獨苦惱眾生,至行者前。
昨天我們還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說是成佛要走群眾路線,離開人民群眾,你連成佛都辦不到!大家看看,其實文殊菩薩也是這個意思:也是讓你走群眾路線!雖說眾生平等,但大眾內心總是喜歡攀附豪貴向上看,總是忽視底層人民,這就不是平等心!因此諸位行者,文殊菩薩啟發大眾,要求你要眼睛要向下看,或者至少平等看,要你盯著底層人民的利益,尤其是利益底層人民中最貧苦多病孤獨者,這個在佛教稱之為悲田,你不要隻是巴結豪貴向上看!否則你會遠離文殊菩薩的福田,文殊菩薩就算出現,你也會錯過。譬喻:不要隻是抬頭仰視樹上的果實,更重要應該俯身看到果樹的根本,是根植於大地的,你去要去施肥和澆灌大地中的果樹之根本,大樹才能生出你追求的碩果累累。猶如《普賢行願品》所謂:一切佛果之證悟,其實徹底根植於人民之樹根。
所以,無論是個人修行,還是社會治理,或者是國家追求拉低基尼係數,都存在一個提升弱勢群體生存狀態的必要做法。或者精準扶貧,或者維係低保,或者幫助病苦,或者資助學業,或者慈善幫助落後地區,乃至種種不同方式利益社會最基層者!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乃至每個個人,開始真誠地將各種資源傾向於利益和保護社會最底層,那麽,這個社會,乃至於這個人,才開始走向真正的文明!這個社會也才會更加健康和穩定。我國這方麵目前進展極大。如果連最下層的貧苦大眾都不保護,都不利益,不就等於連文殊菩薩主動出現於世,主動為你奉獻福田生福,而世人都瞧不起這福田,這樣的社會可不危險嗎?大家研究曆史知道,每個朝代末年的動亂和解體,或因土地資源過度集中,或者其他生產資料過度集中,或者社會財富過度集中,導致更普遍的老百姓手中沒有了生產資料了,老百姓實在過不下去了才導致混亂,不然任由別的任何原因,都很難動蕩其根基。最底層的文殊菩薩都過不下去了,社會大樹的樹根都不去養護了,卻還天天盯著采摘樹上的富貴果實(也就是今天說的割韭菜),這棵人類社會的大樹,不必然是遲早枯死嗎?曆朝曆代王朝更替的根本原因,主要就在這裏!雖然我們今天的國家政體,不同於封建王朝,不可以類比,但很多道理是相通的,是可以借鑒的!我國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財富的積累,各項社保體係也在逐漸完善,也在向社會底層的文殊菩薩化現的那個群體在逐漸傾斜,我國這方麵也取得了非常長足的進步,希望以後會更好。所以,要實踐文殊菩薩的智慧,就要眼睛向下看,要養護人民這個樹根!尤其是非常弱勢的樹根,要抓緊去養護!我們每一個佛教徒,也是如此,要懂得時時刻刻重視對這些悲田的慈悲利益!不要忘記,那既是悲田,同時那也是文殊菩薩化現給你的福田!
吉祥果
2021.11.17
記住哦,文殊菩薩最愛裝窮扮慘,出現在你麵前,考驗你要不要生慈心種福田。我記得我2002年,可能錯過了一個福田,但我感覺當時是地藏菩薩扮慘,因為我當時念《地藏經》很起勁。那位紅光滿麵的老人,直衝衝進我家裏來,要布施,我當時覺得老人太失禮,拒絕了布施。忽然又覺得傍晚一個老人,這麽大膽勇猛,而且紅光滿麵,心有一點靈犀,急急追出去問孩童時,都說沒看到老人。所以,有些錯過,不可彌補。
(吉祥果2022.10.02補充內容)
《文殊菩薩結緣度眾生,最喜歡“裝窮扮慘”》
去年下半年,還是今年上半年,我確定我發表過類似標題的文字,就是說這個文殊菩薩度化眾生和眾生結緣,最喜歡裝窮扮慘,你要看到一個乞丐,髒兮兮,慘兮兮,破爛兮兮,又醜又臭,你不想供養布施,躲得遠遠的,你有可能錯過文殊菩薩的示現。結果,論壇發表的這篇文章,我現在無論如何也檢索不到了,我自己發表過的文字,絕對不至於記錯。而且我明確記得原文標題就有“裝窮扮慘”四個字,但這篇文章現在神秘消失了,完全檢索不到。我就不相信這是文殊菩薩不準暴露自己的“標誌性扮相”,故意給我文章整沒了?大家應該記得我確實發表過此文,可也現在確實神秘消失了。為了提振大家發現福田的眼光,我今天再發一次:《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中說:“文殊大菩薩,不舍大悲願。變身為異道,或冠或露體。或處小兒叢,遊戲於聚落。或作貧窮人,衰容為老病。及現饑寒苦,四方而求乞。令人發一施,與滿一切願。”《文殊師利般涅槃經》:若有人欲供養修福業者,文殊即化身作貧窮、孤獨、苦惱眾生,至行者前。若念文殊師利者,當行慈心。行慈心者,即得見文殊師利。
(吉祥果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