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發自吉祥果論壇原創文章《現代佛子必讀:被動賦能的修福方式合乎自然科學》

(2022-06-08 10:24:58) 下一個

《現代佛子必讀:被動賦能的修福方式合乎自然科學》

你不做一件事,反而會被動得到利益:比如,在流體力學中,大海水不動作時,若鯨魚運動其中,大海水作為介質,會被動獲得鯨魚運動賦予的能量。在牛頓擺係統中,靜止球不作任何運動,僅僅接受運動球的撞擊,就可以俘獲撞擊賦予的能量。這讓我們想起:禪宗的當頭棒喝,類似牛頓擺的“撞擊賦能”,這是一種賦予福報的加持,故而棒喝促使行者開悟。因此禪宗的當頭棒喝,也算是一種師父轉移能量給弟子的“物理活動”,而且是讓弟子“被動獲取能量”的“物理活動”。這也讓我們想起《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誌,增益其所不能,斯人是被動接受上天賦予的苦痛逼迫的,猶如牛頓擺的靜止球是被動接受運動球的打擊而獲得賦能的,所以《孟子》在“斯人遭受苦逼”之後獲得“增益其所不能”的本義,應該包括而不局限於“增益能量”,因此,這依然是“被動接受打擊”的“賦能方式”,如牛頓擺原理無二。我們把佛法、自然科學、孔孟之道貫通來講,它是這個道理。所以,當佛教徒習慣了“我要主動布施供養才能修福”的見解,這固然值得讚歎,但吉祥建議你還要接受另一種知見:有可能你選擇被動的什麽也不做,也是一種俘獲福德能量的方式。而且自然科學、孔孟之道和佛教都支持這種理論。於是,持五戒得福,五種惡業不做,增益福報,持八關齋戒得福,八種禁戒不做,增益福報,其他別解脫戒亦然,都得福。這些戒律,不是讓你主動做什麽,而是讓你恪守不做什麽,用這種“被動無為”的方式俘獲福德,最終產生“無為無不為”的增福效果,這或許還能豐富《道德經》“無為”的含義。因此,佛教修福的定義,主動供施是修福,被動持戒也是修福,被動接受某種打擊也是修福,不僅僅隻是《金剛經》說的被輕賤消業,被打擊的效果應該還包括增益福德能量,不然“牛頓擺”的賦能方式你怎麽解釋?那麽,一個重大疑問產生了:持戒過程中,持戒一方獲得福德的來源是什麽?因為此處增長福德,必然彼處減少福德?答案:(一),首先,我們可以確定,遵守戒律的三昧耶,本身有遵守三昧耶應該獲得的福報,這些經典依據是明確的。(二),其次,環境善惡差異帶來的福報多寡,比如,在娑婆齋戒的福德,比在極樂齋戒福報大,比將來彌勒善時齋戒福報大,這就不能單純用“戒律三昧耶”解釋了,而是:當一個世界的眾生整體墮落的時候,你選擇不同流合汙地墮落,你持齋戒使自己保持某種靜止,這時候,那個迅速墮落的力量相對於你的靜止齋戒而言它是運動的,於是,運動的那個墮落的力量,就會對靜止齋戒的你構成類似於“牛頓擺”一樣的“撞擊賦能”,世界越險惡,墮落的速度越快,它對靜止齋戒一方的“賦能”就越大越強。這是我以物理原理的能量轉移,結合佛理,為大家解釋,為什麽五濁惡世中齋戒修行進步更快,反而淨土和善世齋戒修行更慢的原理。《道德經》說,反者,道之動也!我們依據《維摩詰所說經》,也可解釋為惡者,善之動也、迷者,覺之動也、煩惱者,菩提之動也世界墮落時,你不墮落,墮落一方向不墮落一方“賦能”!這是物理!

(吉祥果2022.06.08)


念佛 於 2022-6-8 17:19 論壇留言

佛告諸苾芻言:“有五種大施,今為汝說。何等為五?所謂:一、不殺生,是為大施;二、不偷盜;三、不邪染;四、不妄語;五、不飲酒。是為大施。

  “以何義故,持不殺行而名大施?謂不殺故,能與無量有情施其無畏。以無畏故,無怨、無憎、無害。由彼無量有情得無畏已,無怨憎害已,乃於天上、人間得安隱樂。是故不殺名為大施。不偷盜、不邪染、不妄語、不飲酒,亦複如是。

——《佛說五大施經》


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教化眾生,現作魔王。
============================
爾時維摩詰語大迦葉:“仁者!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教化眾生,現作魔王。又,迦葉!十方無量菩薩,或有人從乞手足耳鼻、頭目髓腦、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馬車乘、金銀琉璃、車磲、馬瑙、珊瑚、琥珀、真珠珂貝、衣服飲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而往試之,令其堅固。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有威德力,故現行逼迫,示諸眾生,如是難事;凡夫下劣,無有力勢,不能如是逼迫菩薩。譬如龍象蹴踏,非驢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智慧方便之門。”

——《維摩詰所說經》卷中



提婆達多常懷惡心,毀害如來,若說其事,窮劫不盡,而如來常以慈悲力,湣而哀傷。我以值遇提婆達多故,速得成佛,念其恩故,常垂慈湣。
============================
  “複次,提婆達多,過去久遠不可計劫,爾時有佛,出興於世,號曰應現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佛滅度後,於像法中,有一坐禪比丘,獨住林中。爾時比丘嚐患蟣虱,即便共虱而作約言:‘我若坐禪,汝宜默然隱身寂住。’其虱如法。於後一時,有一土蚤來至虱邊,問言:‘汝雲何身體肌肉肥盛?’虱言:‘我所依主人常修禪定,教我飲食時節。我如法飲食故,所以身體鮮肥。’蚤言:‘我亦欲修習其法。’虱言:‘能爾隨意。’爾時比丘尋便坐禪。爾時土蚤聞血肉香,即便食啖。

  “爾時比丘心生苦惱,即便脫衣,以火燒之。”

  佛言:“爾時坐禪比丘者,今迦葉佛是;爾時土蚤者,今提婆達多是;爾時虱者,今我身是。提婆達多為利養故,毀害於我。乃至今日成佛,亦為利養,出佛身血,生入地獄。提婆達多常懷惡心,毀害如來,若說其事,窮劫不盡,而如來常以慈悲力,湣而哀傷。我以值遇提婆達多故,速得成佛,念其恩故,常垂慈湣。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四



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諸餘淨土之所無有。
============================
維摩詰言:“此土菩薩於諸眾生大悲堅固,誠如所言。然其一世饒益眾生,多於彼國百千劫行。所以者何?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諸餘淨土之所無有。何等為十?以布施攝貧窮,以淨戒攝毀禁,以忍辱攝瞋恚,以精進攝懈怠,以禪定攝亂意,以智慧攝愚癡,說除難法度八難者,以大乘法度樂小乘者,以諸善根濟無德者,常以四攝成就眾生,是為十。

——《維摩詰所說經》卷下



宿命有惡不盡故生娑婆,因受種種苦故得除宿命之惡。
============================
  佛言:“我為汝曹說,東方佛字頭意,刹名訶波離摩坻陀惹,頭意佛刹中菩薩,行六度悉具足,不如沙訶樓陀刹中菩薩行六度一日一夜,念十方勤苦皆使度脫。何以故?沙訶樓陀刹中作行勤苦,譬如一佛刹壞敗時火燒其刹,有人著新衣從東方來入火中,從火中至西方,其身出不燒,是難不?”諸菩薩言:“甚難。天中天!”佛言:“沙訶樓陀刹中菩薩,一日一夜所行,罵詈輕易之,菩薩忍辱終不瞋怒。譬如是人行火中,身不燒之難,尚不及是菩薩,若百倍千倍萬倍億倍。”諸菩薩等二萬人前白佛:“願欲上至沙訶樓陀刹,供養釋迦文佛,及文殊師利菩薩等。”賴毗羅耶佛語諸菩薩:“若欲至沙訶樓陀刹者,先治汝意。譬如地得香花好物不喜,得屎尿涕唾膿血惡露亦不瞋。”佛言:“我何因為若曹說是語?釋迦文佛刹中有菩薩,先世多供養諸佛者,人有急性者,意善之事但口教急用,今世惡故。”

  諸菩薩白佛言:“沙訶樓陀刹諸菩薩,先世多供養諸佛求道大久,何緣生沙訶樓陀弊惡人處?”佛告諸菩薩:“有二因緣,今世生沙訶樓陀刹:本前世與釋迦文佛俱行索佛,故世世相隨。複有菩薩,宿命有惡不盡故,生彼惡世。”

  諸菩薩白佛:“今是諸菩薩生沙訶樓陀刹,何因緣得除宿命之惡?”佛言:“善男子善女人生沙訶樓陀刹,索菩薩道,生貧家舍,用是故除宿命惡。又多病者複除宿命之惡。又遭遇父母兄弟妻子病瘦死亡憂愁感傷,用是故複除宿命之殃。又遭逢縣官、恐怖、棄捐父母家室財產亡逃憂愁,用是故複除宿命之殃惡。若有一旦失財業窮厄,用是故複除宿命之殃惡。若在惡國中生,本為他國所攻敗壞,奔走愁憂無聊,用是故複除宿命之殃惡。若生弊惡人中,貧賤麵目醜陋,形癃盲聾不屬逮人,父母兄弟妻子宗親皆共憎之,是人愁憂,用是故複除宿命之殃惡。若聞有善道歡喜,欲索明師教告經道開心從受,不得明師便愁憂,用是故複除宿命之殃惡。若複遙聞遠方有師高明智慧通達,欲往從受經學,身體病瘦手足拘攣不可動搖,錢用乏少又無伴侶便不可行,念之憂愁,用是故複除宿命之殃惡。若有人行求善師,欲從學受經,道師大明達皆知道要,弟子愚癡無慧意不開解,便自愁憂,用是故複除宿命之殃惡。若有善師欲教弟子世間之事開語經道,弟子愚癡不能忍辱,便棄捐師去,後歸念師法戒大歡喜,意悔愁憂,用是故複除宿命之殃惡。若有求菩薩道者,臥出夢中見怨家持刀兵追逐怖恐,夢中恐懅,複除宿命之惡。若有菩薩道家善男子善女人宿命殃惡未盡,死當入泥犁中勤苦一劫,得善師教悔過一日一夜者,頭痛身熱諸病悉除盡,不複入泥犁中。

——《佛說放缽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