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緣不斷”可能比“一心不亂”更利於普通行者往生
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我這裏不研究這些學問。因為無論亂不亂,必生無疑。我這裏隻講究“一緣不斷”!拚命和彌陀結緣,或和西方三聖之一結緣,並且永不舍棄往生的願力,就足夠了。我的見解極其庸俗,也不講什麽自性淨土、他方淨土之類的概念。你要投胎王健林他們家,你就要和老王結緣,你要投胎阿彌陀佛他們家淨土,你就要和彌陀結緣,做這一件事就夠了,扯那麽多繁瑣的理論做什麽?管你什麽人,隻要你想去,結緣去就是了,不要去搞那麽多複雜而意義不大的理論。很多人看不上庸俗理論,但你去看,這世界解決問題的人,基本都是庸俗的。隻有偽裝高大上的人,混得不怎麽樣。這裏隻是彰顯“緣起法”在“往生”中的優越應用!不貶低其他理論!
(吉祥果2022.06.10)
極樂花 於 2022-6-10 21:37 論壇留言如下
諸佛菩薩循諸眾生所植善根因緣,拔之令出。置無所畏處
======================================
“阿難,設複有人於如來所,得一發心一生敬信,以餘不善惡業障故,墮在地獄、畜生、餓鬼,以本造業自作自受。若大慈悲諸佛世尊出興於世,以無障礙智,知此眾生本作善根,以餘不善惡業障故墮在地獄。佛知是已,從彼地獄拔之令出,安置岸上無所畏處。安置岸已,複令眾生憶念往昔所作善事,而教之言:‘善男子,汝等應當憶念往昔所種善根。如是善根,在於某時某世界中,於某佛所修行種植。’彼諸人等,承佛威力即得憶念,得憶念已作如是言:‘如是,婆伽婆。如是,修伽陀。’佛複告言:‘善男子,汝等昔於諸如來所種少善根,不虧不損於彼得利,所謂息一切苦得一切樂。善男子,汝得來此是佛境界,汝於長夜行非境界,從無始來生死流轉,汝於佛所種少善根終不虧損。’譬如王子若王大臣,設有餘過閉在牢獄,說本事緣令其改悔,放之令出。如是,阿難,彼諸眾生本於如來所種善根,設作餘惡不善業故,若墮地獄、畜生、餓鬼諸惡道中,若大慈悲諸佛世尊出興於世,本以發心善根因緣所加持者,佛皆見知於地獄中拔之令出,安置涅槃清涼岸上無所畏處。置無畏處已,令其憶念而教之言:‘善男子,汝當憶念,以本造作善根因緣得如是報。’彼諸眾生作如是言:‘如是,婆伽婆。如是,修伽陀。我等承佛威神加故,如是憶知。’”
——《大悲經》
有如是人,無度因緣,雖佛從四麵八方往近之,此人皆不得見佛。”
=========================
《大智度論》:佛與阿難入舍衛城乞食,是時有一貧老母立在道頭,阿難白佛:“此人可湣,佛應當度!”佛語阿難:“是無因緣!”阿難言:“佛往近之,此人見佛相好光明,發歡喜心,為作因緣。”佛往近之,回身背佛;佛從四邊往,便四向背佛,仰麵上向;佛從上來,低頭下向;佛從地出,兩手覆眼不肯視佛。佛語阿難:“複欲作何因緣?有如是人,無度因緣,不得見佛。”
而眾生福緣未集,未有智慧;因緣不會故,而不得度。
==================================
《大智度論》:如諸佛大菩薩力,皆能度一切眾生,而眾生福緣未集,未有智慧;因緣不會故,而不得度。如大海水,一切眾生取用,水不窮竭,但眾生不能得用;如餓鬼眾生自罪因緣,不得見水,設得見之,即時幹竭,或為洋銅,或成膿血。佛亦如是,有大慈悲智慧無量無邊,悉能滿足眾生,而眾生罪業因緣故而不值佛;設得值佛,如餘人無異,或生嗔恚,或起誹謗;以是因緣故,不見佛威相神力,雖得值佛而無利益。”
為眾生種植善根,乃為佛度脫眾生之前行。
=======================
▼▼▼
《佛說大乘百福莊嚴相經》:
“何謂如來化導善巧?謂諸眾生,未種善根,令種善根。已種善根,令彼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脫。”
▼▼▼
《佛遺教經》:
‘汝等比丘,勿懷悲惱,若我住世一劫,會亦當滅。會而不離,終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無所益。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
同類同緣。同事同行。同業導引。得入佛道。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佛菩薩主動攀緣於眾生為度脫眾生之前行
======================
佛告大眾諸大菩薩摩訶薩。若有初發意菩薩。及一切四部眾。善男子善女人等。若發菩提心者。文殊師利菩薩當有誓言。我有十種諸佛無盡甚深大願。所有一切菩薩及一切有情眾生。入我願者。則是世尊諸佛之子。亦是我父母。於意雲何。我有先誓大願。依我十種大願者。先為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屬。得令富貴。果報圓滿。兄友弟恭。慈心不殺。聽學大乘。讀誦尊經。轉教群品。願至菩提。我亦作師僧子弟。和尚阿闍梨。同學伴侶。受我法教。學我威儀。取我禮節。令發勝願。回向大乘。學習菩提。漸成佛道。於是我作他作。大臣官長。理務世俗。一一清正。於國忠孝。悉共有緣。歸向菩提。得值三寶。令發菩提之心。雲何名為無盡十種甚深大願。
一者大願。若有一切眾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隨緣受化。四空五淨之主。八定四禪之主。梵王六欲之主。帝釋諸天之主。四天四輪之主。諸神龍王之主。八部鬼神之主。守護佛法之主。伽藍宮殿之主。四大持世之主。金剛堅牢之主。護國善神之主。大國小國之主。粟散世王之主。統領諸軍主。都攝所守主。所有水陸四生。胎卵濕化。九類蠢動。一切含靈。同生三世。願佛知見。或未聞我名。令願得聞。及聞我名。於我法中。令一切有情。盡發菩提。回向大乘。修無上道。若有眾生。以法藥世醫。救療諸疾。曆數算計。工巧博弈。世典文筆。歌詠讚歎。講論戲處。導以度人。隨類同事。接引世俗。令發菩提。正見正授。共我有緣。得入佛道。
二者大願。若有眾生。毀謗於我。嗔恚於我。刑害殺我。是人於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三者大願。若有眾生。愛念我身。欲心見我。求得於我。於我身上。於他身上。盛行諂曲。邪見顛倒。及生淨行、不淨行。諸惡不善。願共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四者大願。若有眾生。輕慢於我。疑慮於我。枉壓於我。誑妄於我。毀謗三寶。憎嫉賢良。欺淩一切。常生不善。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五者大願。若有眾生。賤我薄我。慚我愧我。敬重於我。不敬於我。妨我不妨我。用我不用我。取我不取我。求我不求我。要我不要我。從我不從我。見我不見我。悉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六者大願。若有眾生。常生殺命。作屠兒魁膾。畋獵漁捕。怨命現前。更相殺害。無有斷絕。世世相報。殺心熾盛。不生悔過。賣肉取財。自養性命。如此之心者。永失人身。不相舍離報對。如是令發菩提之心。若有他人。取我財物。我與財物。或施我財物。我施財物。所得財物。及不得者。於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七者大願。若有眾生。供養我者。我供養他者。或我造他造。寺舍僧房。伽藍佛塔。禪房蘭若。獨靜之處。或我造他造。一切功德。及造菩薩諸佛形像。令他布施。修立福祐。遍於法界。回向一切諸佛菩提。令一切有情。同沾此福。及有他人自己。朋友同伴。師長弟子。修行苦行。節身斷食。持戒破戒。有行無行。和尚阿闍梨。教導稱說。聽受我教。我受他教。同行同業。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八者大願,若有眾生。廣造諸罪。墮於地獄。無有出期。經無量劫。受諸苦惱。從地獄出。生於五趣。先作畜生。將命還於前生。負物作駝驢豬狗。牛羊象馬。奴婢仆從。償他宿債。累劫倍命。還他倫盜。無有休息。我於五道。隨形受化。常生同世。教化於人。或作貧窮困苦。盲聾喑啞。最下乞人。於一切眾生眾中。同類同緣。同事同行。同業導引。得入佛道。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九者大願,若有眾生。縱恣身心。我慢貢高。故於我法中。汙埿佛法。師長弟子。無慚無愧。用僧佛錢。菩薩財物。殺生偷盜。邪行妄語。綺語惡口。兩舌鬥亂。縱恣貪嗔。不揀良善。劫奪他財。拒諱謾人。不識善惡。廣造十惡。一切諸罪。死墮阿鼻。入諸地獄。從地獄出。輪還六處。入生死海。諸趣惡道。願共有緣。同業同道。隨緣化變。當以救之。令得出離。共我有緣。發菩提心。求無上道。
十者大願,若有眾生。當於我法。若我有緣。若我無緣。同我大願。則是我身。共我無別。行四無量心。心等虛空。廣度有情。無有休歇。願達菩提。登正覺路。大聖曼殊。以聖性願力。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心如虛空。常在如來清淨性海真如藏中。安住法界。遍在眾生心識體性。曼殊室利言。我有大願。以聖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滅。得入菩提。諸佛聖果。則是名菩薩十種大願。《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
相遇需賴以因緣
=============
《五苦章句經》
夫父子夫婦。兄弟家室。知識奴婢。有五因緣。何謂為五。一曰怨家。二曰債主。三曰償債。四曰本願。五曰真友。
何謂怨家。父子夫婦。兄弟宗親。知識奴婢。相遇相殺。是謂怨家。
何謂債主。父母致財。子散用之。是謂債主。
何謂償債。子主致財。供給父母。是謂償債。
何謂本願。先世發意。欲為家室善心歡喜。厚相敬從。是謂本願。
何謂真友。先世宿命。以道法因緣共相承事。後相經過。生則明法。精進誌和。是謂真友
於佛法中,種諸善根,乃為地藏菩薩救度因緣。
================================
▼▼▼
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發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地藏菩薩本願經》
▼▼▼
於佛法中,種少善根,一毛一塵,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擁護是人,漸修無上,勿令退失。《地藏菩薩本願經》
▼▼▼
是諸眾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是諸眾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於是人所,現無邊身,為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妙勝樂。《地藏菩薩本願經》
▼▼▼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於生死中,速得解脫,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於無上道永不退轉。《地藏菩薩本願經》
以嚴身之具以施三寶,以是因緣便得解脫。往生十方諸佛淨土。
===================
若以亡者嚴身之具。堂宇室宅園林浴池以施三寶。此福最多功德力強。可得拔彼地獄之殃。以是因緣便得解脫。憂苦之患長得度脫。往生十方諸佛淨土。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
常念如來立佛形像。以是因緣常不離佛。
=====
《佛說超日明三昧經》開示:菩薩有四事常不離佛。何謂四?所謂
(一) 常念如來立佛形像。
(二) 聞經深義則信奉行。
(三) 雖不見佛曉了本無。
(四) 知十方佛則一法身。
聞是菩薩大悲名稱。造立形像香花衣服繒蓋幢幡禮拜係念。此人命欲終時。此人須臾即得往生。
===================
如彌勒下生經說。佛告優波離。是名彌勒菩薩於閻浮提沒生兜率陀天因緣。佛滅度後我諸弟子。若有精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眾名香妙花供養行眾三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如是等人應當至心。雖不斷結如得六通。應當係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戒齋。修諸淨業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申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於蓮華上結加趺坐。百千天子作天伎樂。持天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華。以散其上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於閻浮提廣修福業來生此處。此處名兜率陀天。今此天主名曰彌勒。汝當歸依。應聲即禮禮已。諦觀眉間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億劫生死之罪。是時菩薩隨其宿緣為說妙法。令其堅固不退轉於無上道心。如是等眾生若淨諸業行六事法。必定無疑當得生於兜率天上值遇彌勒亦隨彌勒下閻浮提第一聞法於未來世值遇賢劫一切諸佛於星宿劫亦得值遇諸佛世尊於諸佛前受菩提記。佛告優波離。佛滅度後。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是諸大眾。若有得聞彌勒菩薩摩訶薩名者。聞已歡喜恭敬禮拜。此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如前無異。但得聞是彌勒名者。命終亦不墮黑闇處邊地邪見諸惡律儀。恒生正見眷屬成就不謗三寶。佛告優波離。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諸禁戒造眾惡業。聞是菩薩大悲名字。五體投地誠心懺悔。是諸惡業速得清淨。未來世中諸眾生等。聞是菩薩大悲名稱。造立形像香花衣服繒蓋幢幡禮拜係念。此人命欲終時。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雨曼陀羅花。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值遇彌勒頭麵禮敬。未舉頭頃便得聞法。即於無上道得不退轉。於未來世得值恒河沙等諸佛如來。佛告優波離。汝今諦聽。是彌勒菩薩於未來世當為眾生。作大歸依處。若有歸依彌勒菩薩者。當知是人於無上道得不退轉。彌勒菩薩成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時。如此行人見佛光明即得授記。佛告優波離。佛滅度後四部弟子天龍鬼神。若有欲生兜率陀天者。當作是觀係念思惟。念兜率陀天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回向願生彌勒前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若見一天人見一蓮花。若一念頃稱彌勒名。此人除卻千二百劫生死之罪。但聞彌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卻五十劫生死之罪。若有敬禮彌勒者。除卻百億劫生死之罪。設不生天未來世中龍花菩提樹下亦得值遇。發無上心。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供養如來,造佛形象,以是因緣不離諸佛
==================
《佛說海龍王經》開示:菩薩有八事不離諸佛。何等八?所謂
(一)常念諸佛。
(二)供養如來。
(三)嗟歎世尊。
(四)作佛像形。
(五)勸化眾生使見如來。
(六)其所向方聞佛之名。
(七)願生彼國誌不怯弱。
(八)常樂微妙佛之正慧。
於佛塔廟中布施燈明,以是因緣臨命終時,見於如來
============
佛塔廟中布施燈明,彼善男子、善女人,於臨終時更複得見四種光明。何等為四?一者、於臨終時,見於日輪圓滿湧出;
二者、見淨月輪圓滿湧出;
三者、見諸天眾一處而坐;
四者、見於如來應正遍知坐菩提樹垂得菩提,自見己身尊重如來,合十指掌恭敬而住。
舍利弗,是名於佛塔廟布施燈已臨命終時,得見如是四種光明。”
----------《佛說施燈功德經》
身奉三寶勸人令事。作佛形像當使鮮潔。以是因緣常與佛法眾會初不差違
=============
《辯意長者子經》開示:眾生有五事,所生之處常與佛法眾會初不差違,見佛聞法便得好心,若作沙門即得所願。何謂為五?即所謂
(一)身奉三寶勸人令事。
(二)作佛形像當使鮮潔。
(三)常奉師教不犯所受。
(四)普慈一切與身正等如愛赤子。
(五)所受經法晝夜諷誦。
造佛及造塔,以是因緣生不動國
========
造像及佛塔 猶如大拇指
常生歡喜心 則生不動國
-------出自《大般涅盤經》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二十二之一
造虛空藏形象,或設供養,以是因緣虛空藏菩薩於其臨終隨應現身,令其解脫。
====================
“複次,善男子,若有眾生,聞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或造形像,或設供養,是人現世無諸災患,水不能漂,火不能燒,刀不能傷,毒不能中,人及非人無能為害,亦無囹圄、盜賊怨家、諸惡疾病、饑渴之苦,隨壽長短必無夭橫。臨命終時,眼不見色,耳不聞聲,鼻不聞香,舌不知味,身不覺觸,手足諸根不能為用,唯餘微識及身溫暖。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隨彼眾生所事之神而現其身,或轉輪聖王身,或提頭賴吒身,或毗沙門身,或毗樓勒迦身,或毗樓博叉身,或餘天身,或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在其人前而說偈言:
“‘四聖諦義, 智者應觀, 若解了者, 能離生死。’
“善男子,時彼眾生於命臨終,既見其昔所事之神,又聞為說如此要偈,既終之後不墮惡趣,因斯力故速免生死。又善男子,若有眾生心樂佛法,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於其臨終而現佛形,為說偈言:
“‘佛智真實, 度生死海, 速求佛智, 得盡諸苦。’
“善男子,時彼眾生得見佛身,又聞此偈至心觀察,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命終之後得生淨國,永不更在五濁世界,常獲親近彼佛如來,又聞妙法,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隨彼眾生臨終之時,應聞妙法及應見僧,亦皆普示。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此不可思議方便智慧。
-----《虛空藏菩薩經》
若但為成佛不求餘報而造佛像。獲清淨土具諸相好。
=================
若但為成佛不求餘報。雖有重障而得速滅。雖在生死而無苦難。乃至當證無上菩提。獲清淨土具諸相好。所得壽命常無有盡。
-----《大乘造像功德經》
於諸菩薩施莊嚴具。於三寶所勤修供養。以是因緣臨命終時諸佛現前。
===============
依《大寶積經》開示:菩薩成就四法,臨命終時諸佛現前。何等為四?即所謂
(一) 他有所求施令滿足。
(二)於諸善法深生信解。
(三)於諸菩薩施莊嚴具。
(四)於三寶所勤修供養。
常念供養於三寶。以是因緣臨壽終時,佛在前立為說經法,令其不墮苦痛之處。
=====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開示:菩薩複有四事法,臨壽終時,佛在前立為說經法,令其不墮苦痛之處。何等為四?即所謂
(一)為一切人故,具滿諸願。
(二)若人布施諸不足者,念欲足之。
(三)見人雜施若有短少,便裨助之。
(四)常念供養於三寶。
軟妙華供養世尊若塔及舍利;作佛形像使坐蓮華上,以是因緣當於佛前得受化生處蓮花座
=======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開示:菩薩複有四事法,得化生千葉蓮華中立法王前。何等為四?即所謂
(一) 細搗紅蓮華青蓮華黃蓮華白蓮華,合此四種末之如塵,使滿軟妙華,持是供養世尊若塔及舍利。
(二) 不令他人起恚意。
(三) 作佛形像使坐蓮華上。
(四) 得最正覺便歡喜住。
▼▼▼
依《大寶積經》開示:菩薩成就四法,當於佛前得受化生處蓮花座。何等為四?即所謂
(一) 捧諸花果及細末香,散於如來及諸塔廟。
(二)終不於他妄加損害。
(三)造如來像安處蓮花。
(四)於佛菩提深生淨信。